APP下载

新活素对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

2020-01-13李兆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6期
关键词:活素心肌梗死心功能

李兆奇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使冠状动脉供血功能异常,进而出现供血中断、急剧减少等不良情况,导致心肌发生急性、严重性缺血状况[1]。该病致死率近几年来久居不下,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会使患者发生泵功能衰竭情况,同时导致心室重构,此时会对患者的心肌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常用药物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新活素在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3]。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8年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方法与联合新活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依据盲选法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为(62.35±4.12)岁;心功能分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9例Ⅳ级。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为(62.35±4.12)岁;心功能分级:10例Ⅱ级、12例Ⅲ、8例Ⅳ级。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②心功能分级均在Ⅱ~Ⅳ级;③入院时临床症状持续在12 h以上,且未接受溶栓与急诊PTCA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瓣膜病史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状;②就诊前15 d接受过大手术或存在严重外伤史;③存在心源性休克与血容量过低等血管扩张剂禁用情况;④对碘与钠尿肽等存在过敏反应且3 d内服用过普多芬;⑤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情况;⑥伴有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抗凝、镇痛、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扩血管以及利尿等常规治疗[4],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洋地黄、硝酸甘油等,根据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新活素治疗:新活素(生产企业: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0.5 mg/500 U)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负荷剂量保持在1.5 μg/kg,之后将维持剂量控制在每分钟0.0075 g/kg,同时按照患者的血压适当的调整药物用量,持续静脉滴注治疗3日。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后均定期给予复诊随访,叮嘱患者每月回院复查1次,病情稳定的患者则每3个月随访1次,至少随访患者6个月,随访过程中需要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期间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情况(MACE),MACE涵盖了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血运重建及心源性猝死,各项心脏功能指标均采用我院的心脏超声仪器进行检测;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胸痛)。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心功能指标、症状改善时间)以()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MACE发生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6个月)期间的LVESV、LVEDV、LVEF及MACE比较 ①治疗前:LVESV:观察组(54.23±5.27)mL/m2,对照组(55.01±5.28)mL/m2,比较结果为(t=0.586,P=0.559);LVEDV:观察组(95.24±9.13)mL/m2,对照组(95.36±9.28)mL/m2,比较结果为(t=0.050,P=0.959);LVEF:观察组(38.07±1.74)%,对照组(38.21±1.72)%,比较结果为(t=0.313,P=0.755)。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的LVESV、LVEDV、LVEF差异不明显(P>0.05)。②治疗后1个月:LVESV:观察组(47.25±4.23)mL/m2,对照组(51.74±5.26)mL/m2,比较结果为(t=11.092,P=0.00)mL/m2;LVEDV(ml/m2):观察组(83.21±7.06)mL/m2,对照组(94.11±7.78)mL/m2,比较结果为(t=5.682,P=0.000);LVEF:观察组(43.36±1.95)%,对照组(40.25±1.66)%,比较结果为(t=6.651,P=0.000);MACE:对照组发生率为3.33%(1/30),观察组发生率为0.00%(0/30),比较结果为(χ2=3.386,P=0.06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LVESV、LVEDV、LVEF优于对照组(P<.0.05),但MACE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③治疗后6个月:LVESV:观察组(40.15±3.20)mL/m2,对照组(46.85±3.45)mL/m2,比较结果为(t=7.798,P=0.000);LVEDV:观察组(79.36±7.26)mL/m2,对照组(89.05±8.36)mL/m2,比较结果为(t=4.796,P=0.000);LVEF:观察组(53.38±2.26)%,对照组(45.36±2.03)%,比较结果为(t=14.460,P=0.000);MACE:对照组发生率为10.00%(3/30),观察组发生率为0.00%(0/30),比较结果为(χ2=10.526,P=0.001)。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LVESV、LVEDV、LVEF以及MACE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10.35±3.65)d、呼吸困难改善时间(4.52±1.24)d、胸痛改善时间(4.52±1.03)d,对照组分别为(14.35±4.15)d、(6.78±1.59)d、(7.92±2.28)d。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之后会产生心功能衰竭和心肌供血缺乏,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后会在短期内对心肌细胞造成不可逆的凋亡情况,同时促使体内的相关性神经激素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加重代偿心肌梗死症状,导致心脏收缩功能急剧下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处理,严重会导致患者致残、死亡等情况[5]。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的心肌扩张BNP(心力衰竭定量标志物)会释放大量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损害心肌细胞的活性,而通过常规治疗的扩血管、利尿及利钠能够对患者的心脏代偿功能进行调节,而患者心力衰竭的不断加重会导致BNP表现的血浆浓度不断上升,因此临床上常应用BNP来预测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的具体情况。

新活素(rhBNP)又被称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主要是应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制作高浓度的冻干制剂[6],目前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上广泛应用。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rhBNP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吴西娟和赵养俊[7]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rhBNP与人体内源性脑钠肽具有相同的生物活性与氨基酸排序,用药之后能够使患者全身血管得到扩张,快速将血流动力学不平衡情况进行纠正,能够同时起到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与降低肺血管阻力的效果[8],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不会对患者体内的钠钾离子带来影响。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rhBNP可拮抗体内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带来的毒性物质,降低对心脏前后负荷产生的压力,进而起到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9-11]。除此之外,rhBNP还能够抑制患者发生心肌重构的情况,通过扩张血管来调节心脏功能,不会使心肌耗氧量上升,以此来减少患者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7]。

综上所述,针对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新活素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抑制患者发生心肌重构现象,起到改善患者心肌功能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活素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磷酸肌酸钠联合新活素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水平和预后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新活素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