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0-01-11沈益雪

中国德育 2020年23期

摘要 在德育视角下,学校要以安全教育为抓手,开设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构建安全组织制度化、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教育常态化、安全保障智慧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做到会说、会做、会学、会教、会做人,为平安校园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 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安全素养;三课四化五会;德育视角

作者简介 沈益雪,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

近几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都要求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特別是中小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中去,让其地位排在了与教学工作相同的位置上。教育部门通过对学校的检查监督、责任落实、督查整改等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各学校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定规章制度、做预案、常排查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校安全涉及面广,参与人多,事情琐碎,就当前情况来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即使在“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的高压态势下,学校的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的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国家出台了多项法规。学校应当根据这些法规内容,建立、健全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是一项长期且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让学生有这种安全意识,要从安全课程、安全技能培训、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面开展教育培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与反思,总结出“三课四化五会”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三课:安全习惯课程、安全素养课程、安全技能课程三管齐下

(一)安全习惯课程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里的细微之处,很多就体现在行为习惯上。如,学校七年级学生的小升初衔接身心适应课程:“你好中学”系列方法指导课程、国防安全教育课程、学校一日常规课程等,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当然,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的安全知识培训,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武装思想,引导师生的习惯养成。同时,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加强、加大检查的执行力度,及时纠正不良的、不安全的行为习惯,以此督促全校师生从内心出发,养成“想安全、要安全、重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安全素养课程

学校应把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中,让其发挥作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安全方面的法规、当地政策、安全制度和规定、安全常识、应急处置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编写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并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课堂教学渠道,以课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中真真切切地学到安全知识,懂得自我安全防范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布置各学科负责人落实教师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开辟自己学科中的隐藏着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共同合作或有效整合,根据学校的布置与要求逐项落实,特别是在思想品德与社会历史课上,充分促进学科特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学科中比较难以体现或渗透的内容,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面地、多视角地开展学校安全教育,例如通过主题班会课、团会课、晨会课、校园电视台、专题讲座、模拟法庭、黑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提升师生的安全素养。

(三)安全技能课程

安全技能课程主要是学校的德育部门通过策划、设计某个主题或多个主题的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程体验、模拟情景、参观欣赏、疏散演练等活动,如消防安全疏散演习、生命安全的心肺复苏、模拟法庭等活动。同时,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技能教学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身边的活动中和亲身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最终认识和感悟到安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四化:制度保障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安全组织制度化

学校应认真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由各处室负责人、年级段长及班主任为组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根据当地上级部门对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加强。建立和健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安全、门卫室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日常巡逻和重点部位巡查、消防管理、卫生食品管理、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校园应急机制建设、体育器材检查等规章制度。

学校应建立安全保卫处,聘请专人负责,同时协调社会资源,如辖区派出所、街道社区、各级卫生部门、质量监督局等,协助学校做好安全教育,督导学校及时发现、处理危及师生安全的隐患,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安全管理规范化

学校应认真把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安全保卫的管理形式,对涉及校园安全的各项保卫工作做到提前预判、群策群力、稳中求进、管好阵地、举一反三、有隐患必整改,落实到人,不留任何盲点与漏点。

学校平时安排行政教师担任值日工作,负责维护学校日常工作秩序,聘请专门负责校园安全的门卫,负责对校园内外主要场地进行定时巡逻、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并做好外来人员的询问登记等工作。

(三)安全教育常态化

为做好安全教育,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教育,切实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安全意识融入学生的头脑中,确保学生的各项安全,提高学校的安全工作质量。同时,以各种安全课程、安全活动为载体,做好学校安全宣传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充分调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