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化饮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发热一例

2020-01-11王健

环球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真武汤小便茯苓

王健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2岁,病历号,827541,主因“腰痛伴间歇性跛行、下肢无力2年,加重1年”于2019年2月20日入住于本院脊柱脊髓外二科病房,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滑脱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复位,间盘摘除、内固,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患者下肢疼痛较术前减轻,双下肢运动正常。予以抗炎、消肿,指导患者双下肢功能锻炼治疗。术后第10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无头身疼痛,无咳嗽、咳痰,大小便通畅。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伤口处敷料包扎完好,无渗出,双下肢运动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7.4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4%,淋巴细胞百分比17%,红细胞4×1012/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233×109;尿常规(-)。双肺CT未见明显感染征象。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解热镇痛,头孢他啶抗炎治疗。治疗4天后,患者发热症状未缓解。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伤口处敷料包扎完好,无渗出,双下肢运动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6.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4%,淋巴细胞百分比13%,红细胞3.97×1012/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257×109/L,超敏C反应蛋白87.5 mg/L,红细胞沉降率97 mm/h,尿常规(-)。考虑患者仍存在感染,停用头孢他啶,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治疗3天后,患者仍发热,最高体温达38.7℃。刻下症见时有发热,体温在38℃左右,无头身疼痛,无鼻塞、咳嗽,无畏寒怕冷,食欲正常,大便正常,每日1次,小便调,舌质淡黯,苔滑,脉沉弦滑。考虑患者发热为水饮内停、阳气郁遏所致,遂以温阳化饮为法,予以真武汤加茜草,处方:制附子12 g、白术12 g、茯苓15 g、白芍10 g、生姜10 g、茜草15 g,中药配方颗粒,3剂,冲服,每日2次,每次1袋。3天后回访,患者发热已退,余无明显不适,停服中药,继续西医康复指导恢复治疗,2日后患者出院。

2 讨论

2.1 西医治疗原则

发热是骨科术后常见的症状,术后发热主要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主要为手术创伤启动炎症反应,发热的特点在术后早期出现,大多在手术后当日出现,诊断性的检查多为阴性[1]。感染性发热多是由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引起,感染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恢复,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2]。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可以引起体温的升高,尤其当应重视。对于非感染性发热的治疗多以对症处理,物理降温治疗为主;感染性发热当积极寻找发热源,予以抗感染治疗等。本案患者术后第10天出现发热,血常规检查及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提示存在感染,但予以抗生素治疗,甚至联合四代头孢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均无效。予以中药治疗后,发热很快得以解决。

2.2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术后发热可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多因术后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外感风邪,其常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治疗当予以疏风散邪为主,偏于风寒者,予以荆防败毒散加减;偏于风热者,予以银翘散之类,并兼以补益气血,扶助正气。内伤性发热多不伴有外感症状,常伴有乏力体倦、食欲不振等。李小华[3]认为术后内伤发热多为手术创伤损伤脉络,血行不畅,瘀血内停,瘀而化热;或离经之血瘀滞不通,营卫失调导致发热,予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治疗。彭世瑞[4]认为术后发热多为阴血不足所致,患者素体虚弱,手术过程中阴血耗伤,阴阳不调,治疗当以滋阴养血,清退虚热为主,予以青蒿鳖甲汤之类治疗。杨国华主任认为骨科手术后的发热应当予以清热重剂,在辨证基础上加用柴胡30 g、羌活30 g、水牛角粉30 g、青蒿30 g,以迅速截断病势,并配合桂枝汤服药方法,多次小量间隔一定时间给药,以维持药力[5]。总之,术后发热虽然与手术有一定相关性,但仍需辨证治疗,明辨气血阴阳之盛衰,感受邪气之属性。

2.3 本案诊治思路

本案患者术后第10天出现发热,经用抗生素治疗后发热不退,而患者除发热症状外,无明显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咳痰、脉浮等外感症状,亦无口苦咽干、口渴欲饮、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等内热之症,惟有舌淡苔滑、脉沉弦滑的水饮征象。思患者发热与水饮有关。回顾《伤寒论》中水饮与发热出现的条文共有三处,涉及三方,分别为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对以上三个条文以及涉及的三个处方进行解析,小青龙汤证条文中出现的发热主要由于寒邪在表,腠理闭塞,卫阳郁遏所致,其治疗当以辛温发汗解表;而其又有水饮内停所致干呕、咳喘、小便不利等症,故又当温化水饮[6]。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与真武汤中的发热皆为水饮内停、阳气郁遏所致[7-8],而非小青龙汤所治之外感发热。尽管二者皆可治疗水饮内停,然而却有着显著的区别。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所治水饮症状较为轻微,如头项强痛、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真武汤所治水饮症状较为严重,临床表现为心下悸、身润动、振振欲擗地等。此外二方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偏于育阴利水[9],真武汤重在温阳化饮。从28条条文“服桂枝汤或下之”可以看出本证本身存在阴津不足或者误下耗伤津液,故去辛散之桂枝,保留芍药联合大枣养阴生津,加用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燥湿。真武汤阴寒水饮严重,亦可伴有阳气亏虚之象,故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燥湿;生姜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白术、茯苓利水散湿;配伍酸敛之白芍通利小便以去水气,又防辛温燥烈之品耗伤津液。

本案患者无明显在表之症,亦无津液耗伤之象,考虑其发病病机主要在于水饮内停、阳气郁遏。患者素有寒饮内停,手术创伤导致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卫阳郁遏,而出现发热;舌淡,苔滑,脉沉弦滑,乃水饮内停之象。故予以真武汤温阳化饮,宣散水气,调和营卫;又术后创伤常可致气血瘀滞,舌质黯亦为血瘀之征,因此加用茜草活血逐瘀。

2.4 对“无证可辨”的中医治法思辨与分析

本案患者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除舌象与脉象之外,临床表现上没有提示水饮证的任何症状,如畏寒怕冷、心悸、小便不利、腹痛下利等,说明了在辨证过程中舌苔脉象的评判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的“无证可辨”,就是因为患者的问诊症状很少,而医者对于舌脉判断的把握度不高,从而造成了不能辨证的窘境。同时,现在对于舌脉在辨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不是过分夸大,就是极度轻视。一部分医者将脉诊神化、玄化、神秘化,平脉辨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又有一部分医者,不切脉象,隔空看病,网络应诊,不能客观地看待望闻问切在辨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影响辨证的精确性和临床疗效。在辨证过程中,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充分把握疾病的病机,以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真武汤小便茯苓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及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真武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云茯苓
云茯苓
吃到自然瘦
找棵树
吃一堑 长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