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仙中的人格创造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2020-01-11王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灌篮 2020年27期
关键词:权贵梦游语调

王飞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这是一首梦游天姥山的游仙诗,还是一首留给东鲁朋友的留别诗。诗中意象缤纷多彩,想象奇崛瑰丽,情感思绪变化迅速。要学懂这首诗,就必须抓住两个重要的意象:梦和天姥山。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梦”字展开,穿越李白梦游天姥山之境,进而返回诗人做梦的起源,达成两个学习目标:

①置身诗境,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穿越李白的梦境;

②缘景明情,知人论世,抓住景情之间的关系,聆听李白的心声。

一、梦境高峰——天姥山

李白没有梦游五大名山,而是梦游天姥山。天姥山到底有何与众不同,值得李白一游?读一读具体写“天姥山”的内容,说一说。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山无比高大雄伟,“天姥连. 天向天横. ,势拔. 五岳掩. 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通过与五岳、赤城山相比,极尽夸张与对比,写尽天姥山高峻雄伟。

既然是梦游“天姥山”,开篇为何要写瀛洲?瀛洲是“烟涛微茫信难求”,虚无缥缈,不可捉摸,是一座仙山,为天姥山蒙上一层神奇朦胧的色彩,故言“云霞明灭或可睹”。

想象你就是李白,现在来到了这座天姥山下,你要放声诵读。读出天姥山的神奇朦胧和高峻雄伟。

诵读要领:读神奇朦胧之感时——“谈”“语”两句,语调较低,读时有自己身处云雾缭绕间时的缥缈之感;读“烟涛微茫”与“云霞明灭”时,语调轻,语速较慢;读雄奇高峻之景时——重音读“连天、横、拔、掩”,节奏加快,语调激昂;“天台”句是陪衬,不可喧宾夺主,故语音渐低。

诗中说,瀛洲难求而不必求,天姥可睹而实未睹,故欲因梦而睹之耳。正是天姥山高峻雄伟的壮美之景触发了李白梦游吴越,开启了他的梦游之旅。在梦游吴越中,李白见到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都有怎样的特点?

学习任务一:抓住梦游吴越时的景物描写,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分别有哪些特征?

要求:10 分钟,参照注释,发挥想象,书写在31页处;独立完成。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湖和月亮构成了画面,水是透明,月光也是透明。并且月光还能把人的影子照在湖中,连黑影在明净的湖水中也显得透明。这样空灵的境界,可以说是一种幽美。

板书:飞度镜湖——空灵幽美

既然是一种“幽美”,来读一读“幽美”的味道。

为什么要这么读?

——情感入手,把握语速和基调(既然梦境缥缈轻盈,语速较慢,语调轻柔,尤其是“飞”字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诗人有一种飘然快意的心情。)

板书:飞度镜湖——空灵幽美——飘然快意

“脚著谢公屐……闻天鸡”,登到半山腰,就看到太阳从海上升起,听到天空中传来了天鸡的高唱。这四句句式整齐,韵脚一致,读起来轻松自在,李白心情愉悦。

“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突出的是山水的迷离朦胧,眼前的美景让诗人忘记了时间的推移,忽略了从曙色到夜幕的降临。

而“熊咆龙吟、栗深林、惊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电光从云中决裂而出,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眼前的景象又是如此的离奇险怪。

板书:著屐登山——离奇险怪

学生自读迷离与离奇之感——学生示读——学生合读

诵读要领:既然是迷恋美景,自是陶醉其中。读“迷花倚石/忽已暝”,语速慢,语调轻,中间停顿明显拉长。突然“熊咆龙吟、栗深林、惊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声音巨大,无比震撼,置身其中,诗人定是惊恐失措。因此,要读出李白内心的害怕。语速加快,语调激昂,句间停顿短暂,带有一种颤音。中间“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中“兮”字的节奏处理,以及此句读得要慢,为后面四句的激昂的气势蓄势。

板书:著屐登山——离奇险怪——惊恐震惊

“青冥浩荡不见底”天空暗得不见底,突然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色彩反差极大。金银之台、风之马、霓之衣、云之君、百兽鼓瑟、鸾凤驾车、仙人列队,意象群变幻丰富。洞天福地,仙人到来,一派华美盛大之景象。

板书:神仙洞府——华美盛大

如何读?“兮”字前后的节奏划分。诗人置身其中,见到如此富丽堂皇、声势浩大的洞天仙府,内心定是惊叹,陶醉其中,想必还会痛饮狂歌。要读出那种惊叹不已的语调(“列如麻”这个夸张的颤音的读法)

板书:神仙洞府——华美盛大——惊叹陶醉

诗人忽而登山游湖,忽而神行仙庭,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图景,壮美、幽美、离奇之美、险怪之美、辉煌华美,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也在跟随诗人一路上天入地,穿越了李白的梦境,登上了第一座高峰——天姥山。现在,让我们大声读起来吧(我欲因之梦吴越——列如麻)

(学生自读——学生范读——师生合读)

从梦境的体验上来说,李白经壮美到幽美,从离奇险怪到盛大华美,从情绪的体验来讲,从欢乐到恍惚,从惊恐到惊叹直至情绪体验的高峰陶醉。然而:体验的极致伴随着清醒的到来。诗中是如何写的?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诗人“惊起而长嗟”,“枕席犹在”,“烟霞”已失。读一读李白醒后的心情。

诵读要领:忽句与恍句间,停顿不可长,读出“一下子被惊”的感觉;惟句与失句有无奈怅然所失的感觉。语调与前华美盛大的仙境大为不同,前高昂后低沉。

二、人格高峰——傲岸清高

课前有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是告别友人之作,理应抒写朋友间的离情,然而诗人却梦游天姥山,描绘了一场奇崛瑰丽的梦境来留别。既然李白要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为什么不写现实的黑暗,反而写梦境的美好。想要回答这个问题真不简单,课文中哪里介绍了方法——

单元说明“缘景明情”

有些古典诗歌所写的根本不是生活中的现存之物、实有之景,尽是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经验过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因为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总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上,是现实生活的曲折的反映。我们必须凭借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审美经验,沉浸于诗中超现实的境界中去。

学习任务二:对照诗人的人生经历与梦境特点,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极力渲染梦境之美?

要求:参照《优化指导》,完成在31页处;小组交流10分钟。

“我欲因之梦越……迷花倚石忽已暝”,所写景物是幽美明净的,流露的情绪是兴奋和迷恋。

关照诗人的经历,由应召到入长安,由一介布衣到贵为天子近臣,其间的心情也是激动兴奋、迷恋,且有些忘乎所以的得意。有诗为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萧人。”

“熊咆龙吟股岩....丘峦崩摧。”这是梦中险象环生,阴森恐怖,令人胆战心惊的景象。那么李白做了供奉翰林后,由于不向权贵摧眉折腰,立即遭到权贵的排挤谗毁,也正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李白在诗中也多次写到这种情况:“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神仙游乐图实是皇家贵戚达官权臣游乐图。皇家贵族游乐布衣不能靠近;神仙游乐,岂容凡人介入?所以“忽魂悸以魄动,优惊起而长嗟。”黄粱梦惊醒,不觉感慨万千。“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两句概括了梦境的虚幻、短暂、易逝的特点,是梦醒后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功名富贵的美梦破灭了,李白彻底清醒了,他认识到像他这样有才能、有理想、有人格而不愿奴颜婢膝事奉权贵的人,在那个社会里追求功名富贵,只能是一场梦幻。

他的梦境实际上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产物,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人生的最高理想在于蔑视摧眉折腰、蔑视奴颜婢膝的傲岸人格。

板书:人格高峰——傲岸清高

因此,很多诗评家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全诗的“诗眼”,凝聚着是诗歌的精神,折射出李白的精神特质,自是切中要肯。

读读看,看看怎么读出蔑视与傲岸之气。

读法:“安能”是反问,语气自是比陈述句强烈;句中透着不屑的情绪,节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其中“事权贵”读重音,“开心颜”也须读重。

至此,我们不仅经历了诗人的梦境,登上了天姥山的高峰;也扣住诗人的经历与梦境的关系,见证了李白傲岸人格的高峰。正如同学们在“预习感想”中写得一样,一起来看看:

学生1:李白构造出一个梦幻的天姥山,他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个性自由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侠气、儒气、道气融为一体,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表现他傲岸的性格。

学生2:李白曾经在长安做官。在那里,他不仅亲眼看到了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而且因为自己不愿趋奉权贵,遭到了权臣和宦官的排挤。离开长安以后,李白心中充满苦闷,因此他就寄情于求仙访道,想用这个办法来追求解脱。但是,李白并没有在丑恶的现实面前低头,相反,他那种不事权贵的反抗精神更加昂扬了起来。

学生3:李白一生耽于山水之乐,徜徉山水之间,甚至为了沉溺于山水之游而放弃了仕宦的进取。自称“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他的一生大部在“逐风景”中度过。所以,《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

作为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也见证了你们文本解读的高峰,真好!现在,我们不妨借助一段视频朗诵,再次穿越梦境,再次登上高峰。边听,边跟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朗诵:徐涛、赵景旭(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5811665868502862790)

三、艺术高峰——浪漫主义

有诗评家曾这样评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纵横变化,离奇光怪,吐句皆仙,着纸欲飞”。借助课文,说一说你对这些评价的理解。

学习任务3:围绕诗歌中的梦境特点及艺术手法,写一写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要求:6 分钟,独立完成。

想象丰富,构思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句式与全诗情感起伏变化非常协调。诗句长短交错,节奏有急有缓。

诗的想象,为李白提供了超越现实的翅膀,李白清高的一面,傲岸的一面、浪漫的一面就这样得到了诗化的表现。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学习中,我们置身诗境,反复诵读,穿越了李白的梦境,攀登了第一座高峰——梦游山。抓住景情之间的关系,缘景明情,聆听了李白的心声,见证了第二座高峰——清高傲岸的人格。最后我们围绕写法,因评扣文,体会了第三座高峰——浪漫主义。

三峰并峙,登峰造极。好你个谪仙人,李太白!

师生诵读!

作业:

1.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2.学完《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为此诗拟写了一句话做概括,“游仙中的人格创造”,你觉得恰当吗?试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猜你喜欢

权贵梦游语调
在梦游的象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谈谈诗歌的语调
李铁夫的朋友圈·权贵篇
梦游
梦游东方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
唐伯虎
豪门贵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