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铁夫的朋友圈·权贵篇

2017-07-05李铁军

美术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权贵朋友圈

李铁军

【摘要】李铁夫是中国油画先驱,但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与关注度明显不够高,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缘是其中一个要素。李铁夫交往的各界人士很多,笔者将他们分门别类进行考察。文章整理了与李铁夫接触或有关联的“权贵”朋友及其交往的记录,考察李铁夫与权贵们的关系,分析其对李铁夫事业与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李铁夫;权贵;朋友圈

根据近年对李铁夫相关资料进行的调查和整理,笔者将目前所了解到的与李铁夫有直接来往的人物进行归纳和分类,整理出他们与李铁夫的交往记录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信息。基于李铁夫在国外的资料有限和笔者外文水平,目前尚未涉及对李铁夫在国外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的调查。故现阶段考察的对象,是李铁夫回国后的朋友为主,不包含其在国外的朋友,尤其是外国朋友。

通过考察李铁夫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明了李铁夫的生活轨迹,进一步理解李铁夫在中国近代革命史、美术史的成就及地位的定位及其原因。纵观中国美术史,几乎每一位知名艺术家的成就与地位都与其所交往的人员有关,交际圈层面的高低,直接影响艺术家在社会和艺术界的地位及分量。就近代而言,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关山月……无不如此。

将李铁夫的朋友进行准确的身份确定恐怕较难,因为有的朋友是多重身份,在此根据其在李铁夫交往中显示的身份或所起的作用进行大致的归类。如此,笔者拟将李铁夫的朋友圈概括为四大类:权贵圈(同盟会元老与国民政府官员、商贾)、社团圈(致公党同仁)、好友圈(艺术家同仁)、晚辈及其他(学生等晚辈)。本文考察的对象是李铁夫朋友圈中的“权贵”们。

一、孙中山(1866—1925年),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出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今广东中山),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李铁夫与孙中山的交往,目前确凿的记录有两个:

一是1909年同盟会纽约分会成立时的合影,其中有孙中山和李铁夫,此后李铁夫任该会常务书记六年(图1)。

二是191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联名在海外某华文报上刊登了《李铁夫事略》。

此外,目前尚未找到两人交往的记载,已发表的孙中山的相关年谱、传记,“李铁夫”一名也仅在纽约同盟会分会成立一事中出现过一回。历史档案等文献里是否还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目前还没有能力进行查阅。但仅从以上的这两个事件,加上李铁夫回国后与孙科的交往方式(直呼其小名,可直接写信跟他拿钱),可知李铁夫与孙中山的交往绝不是点头之交。

二、宋庆龄(1893—1981年),祖籍广东省文昌县(现属海南省文昌市),英文名Rosamond。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被尊为“国母”。

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李铁夫画集》,用的是1979年由宋庆龄题写的书名(图2)。据曾庆钊先生(广州美术学院陈列馆原馆长)回忆,当时出版社的同志拜访宋庆龄,请求为该书题字时,宋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据说她对李铁夫并不陌生。宋庆龄共题写了三幅“李铁夫画集”,出版社选用了其中一幅用于画册。

宋庆龄1913年结识孙中山,1915年结婚,至1925年孙中山去世。在此期间宋庆龄和孙中山没有赴美的记录,而李铁夫在美国,故她应该没有与孙中山一同見过李铁夫。而李铁夫回国后是否与宋庆龄有接触目前不清楚。

三、孙科(1891—1973年),字哲生,孙中山长子。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65年任“总统府”高级咨议。

1.孙科早年在美国生活过,此时就与李铁夫相识,李铁夫称呼为“科仔”①。

2.李铁夫归国后,与孙科有书信往来。在李铁夫写给学生高谪生、周公理的信中曾抄录了一封“科副主席”给他的信件(图3)。时间应为1947年,孙科时任“副主席”。同时也有李铁夫为孙家多人画像的说法,但目前还没有更确切的证据。而孙科对李铁夫创办学校的计划并没有给予实际的支持。

四、黄兴(1874—1916年),原名轸,字克强。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除了1915年与孙中山等人一起在报上发表《李铁夫事略》外,现在通用的“李铁夫年谱”②里尚有两处关于黄兴的记载:同是在1915年,“7月在旧金山召集会议,商讨‘团结一致讨袁方策。这时期李铁夫与黄兴曾同住一室,接触密切,建立了很深的友谊”,“赠黄兴《海滨风景》等两幅作品”。第二年,“黄兴携李铁夫两幅作品归国”。

近年在与温少曼先生(1943年起随李铁夫学画多年)接触时,温老多次问及李铁夫遗物中是否有一个小皮箱,据说里面叠放一件带有血手印的衬衣,为黄兴遗物,李铁夫一直珍藏于身边,绝少示人。而1953年华南文艺学院与中南美术的“财产移交清册”里,确有“皮公事袋1”一项,然并未提到里面有没有“血衣”,公事袋现也已不知所踪。

五、程壁光(1861—1918年),字恒启,号玉堂,香山(今中山市)人。1875年(光绪元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五届学习驾驶。历任南洋水师超武炮船帮带、元凯炮船管带、福建水师学堂教习、广东水师广甲快船帮带等职。积功擢都司,调升广丙舰管带。1894年5月,参加北洋会操结束后,以朝鲜局势紧张,请留北洋备战。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战于大东沟口外的黄海。1895年入兴中会。参与起义,事泄,逃至南洋槟榔屿。1896年回国后,历任兵舰管带、船政司司长、统领巡洋舰队、海军总长等职。1918年2月26日,于广州遇刺身亡。

据“李铁夫年谱”:1910年“清廷派贝子载振为大使,程璧光为副使,率舰往英国贺英王乔治王世加冕。事毕后,程璧光奉命率‘海圻号舰往墨西哥、古巴等国慰问华侨,舰经美国纽约时,李铁夫与同盟会会员赵公璧、邓家彦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登舰宣传,慷慨陈词,晓以大义。竟然说动了程璧光和全体官兵,加入同盟会,……后为推翻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程璧光于辛亥革命后任海军司令,一直与李铁夫保持友谊。”

此外,目前还没有李铁夫与程壁光交往的其他资料信息。

六、李济深(1885—1959年),字任潮,原籍江苏,在广西苍梧出生。曾于黄埔军校任教,北伐期间协助蒋中正在广东“清党”,之后又多次反蒋,曾于福建事变时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抗战胜利后脱离蒋中正之中国国民党,另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从现有的资料看,李济深是和李铁夫交往最多的政界中的朋友。目前可知:李济深在香港沦陷后(1942年)将李铁夫从香港接到桂林(在桂林期间李铁夫还为李济深画像并展出),在桂林沦陷前将其转移到李济深自己的老家苍梧避难,直至抗战结束。抗战结束后,李铁夫又随李济深到重庆、四川一代,之后转到南京、上海,一路游览、作画并办展。

可知,李铁夫在1942年底到1947年初的5年时间里,李铁夫的生活基本上是由李济深安排和照顾的。这样的关怀与照料是李济深出于个人友谊的意愿还是居于“统战”需要的安排?现在还不得而知,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李铁夫与李济深关于此前后的交往记录,也没有可以表明国民政府针对李铁夫的生活进行安排和照顧的相关资料。

七、李大超(1900—1984年),广东五华县锡坑镇湖塘村人。梅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为国民党北京党部委员。日本投降后,任国民党港澳总支部主任委员并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在一封李铁夫致学生高谪生、周公理的信件中(图3),李铁夫抄录了“科副主席”(孙科)的回信给学生看,其中提到孙嘱李到香港找“香港总支部李主任国府委员大超兄”取钱一事。但此后李铁夫是否找了李大超并取到款项?李铁夫与李大超是否有其他交往?目前不详。

该信件未注年份,估计是1947年。原因:1.孙科“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2.李大超时任“国民党港澳总支部主任委员”。

八、刘纪文(1890—1957年),原名兆铭,字自然,别字纪文,并以别字行。祖籍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横沥镇下车岗村,生于广东省顺德县,中国民主革命家。曾与宋美龄在美国热恋并订婚。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首任市长。1932年至1936年,担任广州市市长职务。

刘纪文离任广州市市长前(约1936年底至1937年初),曾请李铁夫到市府为其画像,十余日完成,画像背景为战斗场面。此事在1937年1月20日的《天文台三日刊》有《李铁夫为刘纪文画像》一文报道(图4)。

九、刘栽甫(1887—1966年),原名培旋,号希卢,广东台山台城横湖乡宝生村人。早年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时,当选为首届国会议员。1921年底出任台山第一任民选县长,并连任三届。1928年1月,擢升为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

相关资料显示,刘栽甫曾接济李铁夫,李铁夫为其母亲、女儿等家人画像并赠静物画等作品多幅(部分作品现藏广东省美术馆、龙美术馆),此事连晗生有专文论及。

十、黎畅九(1905—1969年)顺德诗人。除了诗人身份,并曾在台山政府任职外,关于此人资料目前较少。但从其与赵少昂、黎葛民等画家合作作品的事实看,他也画画,而且与广东、香港画家有交往。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有一件由黎畅九撰文、麦华三书写的楷书作品(图5),根据该文记载,李铁夫在1943年夏秋间从香港经澳门回内地,“止于三台,来寓余家”,在此作水彩写生画9幅,期间又曾同游肇庆数日;10月,李铁夫受李济深之邀往桂林,“余乃送之苍梧转至八桂”。由此可知,黎畅九也是接济过李铁夫的人士,而且时间也不短,看来要么是上级安排的“任务”,要么交往较深。黎家有李铁夫作品多幅,现大多由广州美院美术馆收藏。

十一、何东(1862—1956年),原名何启东,字晓生,香港开埠后的首富,曾资助孙中山。

在馆藏李铁夫照片中有一帧题为“李铁夫为何东画像”的照片(图6),是李铁夫与何东画像的合影,未注年代。

据黄大德先生的调查,李铁夫画何东像在1949年,画了11天。而李通过中间人向何东提出的条件是:画像不收钱,但何可否提供一层楼,不收租金,用来办美术学校。何初答应了,但是后来也没有实现,原因不详。

从以上的资料看,李铁夫“权贵圈”的朋友中,最有分量的人物无疑是“孙黄”,但他们都在李铁夫回国前已去世。而待李铁夫30年代回到祖国,政局已是另一番天地。孙科在孙中山去世后一直主持打造孙中山“国父”形象的一系列工程,其中不乏各类美术作品的“订单”,但现在看来却没有一件落实到李铁夫身上,这仅仅是因为李铁夫对他不够尊重、直呼其“科仔”的原因吗?李济深虽然“照料”了李铁夫许久,但还是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李铁夫的日后生存状况、实现李铁夫的事业发展计划。至于地方权贵的朋友们对李铁夫的帮助也仅仅是一种“接济”的性质。

如此看来,李铁夫归国后在“权贵圈”的朋友很有限,不仅不足以支撑他改变中国美术教育现状的理想,就连基本的创作与生活也都成为问题。在当时的权贵圈里,李铁夫没有实质上的“铁杆”兄弟,或许这也是李铁夫无法实现振兴中国美术梦想的主要因素之一。

注释:

①陈挺秀文《追忆李铁夫逸事》,见《李铁夫诗联书法选集》第145页,广州美术学院、鹤山县文化局编,1989年。

②指画册《李铁夫》第117—123页的李铁夫“年谱”,该书由迟轲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参考文献:

[1]迟轲.李铁夫[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

[2]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1.

[3]朱琦.香港美术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4]谢文勇.广东画人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

[5]刘礼宾.现代雕塑的起源——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权贵朋友圈
操之过急
有感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中国的南海“朋友圈”决不比美国的小
唐伯虎
您慢用
豪门贵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