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规则下对跆拳道体能训练特征的思考与再认识

2020-01-11黄丽英惠安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灌篮 2020年27期
关键词:柔韧性跆拳道耐力

黄丽英 惠安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通过对新规则的分析,不难看出跆拳道比赛对于选手体能要求更加严苛,各跆拳道训练中心开始探寻新型高效的训练手段。一名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体能,体能能够维持运动员身体机能,是运动员发挥竞技能力的重要内容。从跆拳道比赛上看,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技巧差别不大,更多时间是比拼双方的耐力和体能。久而久之,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新规则的出现给跆拳道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相关训练单位应该结合实际训练情况,以新理念、新态度、新方法的视角发现跆拳道训练中的问题,建立新型训练思路,推动我国跆拳道专业迅速发展。

一、新规则对跆拳道体能训练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训练质量,将深入剖析跆拳道竞技比赛现行规则,精准把握规则本质及特点,通过对新规则分析探究,对体能训练进行重新定义,建立新型训练要求,具体如下:

1.新规则下的跆拳道比赛,为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总体比赛节奏提升,比赛双方攻防转化频率更高,这就要求运动员在长期攻防切换之间保持速度和耐力,尤其是在反应速度和启动速度方面。

2.为了增强运动避防效果,在比赛中需要合理选择旋转技术和高位技巧,需要运动员核心力量坚实、柔韧性和协调性强,快速连贯的完成相关动作。

3.现阶段比赛选用数字化器具完成比分统计,新规则要求运动具备更强有力、精准的打击能力,运动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平衡性,发挥最大击打力量时保持肢体稳定。

4.比赛过程中,选手需要在长时间单腿支撑情况下,完成一系列的连续击打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双腿力量坚实、具备更好的耐力,保持躯干稳定性。

二、新规则下跆拳道运动体能训练特点

(一)能量代谢特征

通过运动员参赛数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实际比赛中,运动员攻守节奏快,动作切换幅度较大,平均攻防时间维持在0.5秒左右,此时磷酸原在运动员维持机理平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比赛局面上看,双方选手交手短暂,总时间仅占比较小,双方大多数时间运用在移动上,而移动方式具有高频率、低幅度的特点。从代谢角度分析,要求运动员在日常体能训练上加强快速力量、无氧耐力以及有氧样化能力三方面的训练。

(二)肌肉工作形式

通过总结比赛经验发现跆拳道中常得分的部位是腿部,运动员腿法根据支撑状态不同分为稳固支撑和无稳固支撑两种(详见表1)。所谓稳固支撑时在一侧腿稳固支撑后完成踢出动作,而无稳固支撑是依靠运动员腰部力量完成相应动作。实际比赛中对选用何种方式进行攻击没有明确划分,运动员可根据自身能力和比赛规则完成腿法选择、灵活变换。但新规则下,无稳固支撑动作分值占比更高,这就间接要求运动员具备无稳固状态的鞭打能力。将跆拳道运动与人体反应融合分析,跆拳道不仅是手腿上的力量,还需要全身相互作用,使各处肌肉协调一致,完成相关动作。

表1 跆拳道运动员腿法工作形式分类

(三)对抗性、实用性特征

跆拳道运动的发展,比赛形式日益激烈,运动员精神不断提高,运动员不仅要高质量连贯的完成技术动作,还要具备清晰地逻辑思维能力选择合理的战术,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优势。运动员的训练不到位往往体现在实际比赛当中出现动作变形、技术失误等问题。实际训练时,将体能训练与比赛内容紧密联系,真正发挥训练对抗性和实用性。

(四)运动员体能个体化差异

在跆拳道日常训练当中,虽然训练内容相同,但由于运动员自身心理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导致其运动素养和专业能力上也有所差异。因此,教练员应该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以突出个人优势为主。从训练经验上看,往往爆发力强、力量大的运动员的耐力和柔韧性相对较差,另外,运动员体能受年龄、重量、性别等因素影响存在差异。

三、现阶段跆拳道体能训练存在的缺陷

(一)对跆拳道项目获胜规律分析不到位

教练员通过观察新规则下的跆拳道比赛,结合自身训练经验,明确了跆拳道取胜关键在于遵循“稳、准、狠、难、连、快、高、变、控、小步频、快节奏”规律。通过相关文献查询与专家论证,进一步确定了跆拳道取胜关键与运动员职业素养有着紧密联系,运动员自身能力直接影响参赛结果,跆拳道获胜要素主要包含快速力量、运动员反应能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诸多规范要素。

(二)体能训练过于形式化,缺乏实用性

跆拳道比赛现场情况复杂多变,每一个基础动作的完成都需要全身肌肉和神经系统相互协调、配合。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变化,往往不是单一方向的,而是多方向相互作用,协调一致完成的。当前,大部分训练中心安排的肌肉力量训练手段和内容过于单一,与传统训练方式差距不大,在实际比赛中很难发挥其实用性。

(三)缺乏专项体能训练手段,无法完成一般化向专项化转变

现阶段跆拳道比赛更加注重视觉呈现效果以及选手自身技术。一般化训练更加注重培养运动基础能力和基本素质,是发挥专项体能的前提,如果不扎实完成一般体能训练,很难建立专业体能训练方案。训练方案设计需要结合跆拳道项目能量代谢特征合理安排,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数量和休息时间,结合新规则和跆拳道技术发力位置、方式综合设计体能训练方法,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讲,教练需要对其综合评估,制定特殊训练方案,根据选手特征建立弱项强化方案,分析选手优势,建立变化复杂、爆发力、攻击力强的战术策略。

四、新规则下跆拳道体能训练发展方向

(一)以快速多变为训练核心

跆拳道比赛过程中,环境复杂多变,选手能力不可估量,为了获取胜利,运动员应该在复杂情况下完成连续打击动作。运动员必须具备快速精准的打击能力、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灵活的移动效率。所谓的多变主要是对手攻防身态、攻防战术级别、攻防转换特点,应紧密观察对手准备、进攻、防守三方面身体变化情况。由于每个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环境和方法不同,所以任何一个细微动作都有可能成为取得胜利的关键,根据破绽特点选择合理的进攻手段,因此在日常训练中需要加强力量、速度、协调性等基础形式训练,还需要加强思维判断等“软素质”培训。

(二)以核心稳定、无氧耐力为基础

运动员步伐移动频率和速度成为跆拳道博弈的关键,跆拳道比赛具有一定时间限制,所以要维持全场体力和步法,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该加强有效的无氧耐力训练,不断延长快速移动时间,只有日常训练做到位,在比赛到来时,才能根据现场情况合理改变自身节奏,根据对手状态选择不同打法,把控场上节奏,只有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起到压制对手的作用。

(三)以有氧耐力、柔韧性为保障

通过分析新规则下的跆拳道比赛,未来运动员训练上更要注重有氧耐力训练,该项技能不能直接让运动员获得更高的比赛分数,而是保证运动员在整场比赛中维持身体机能,快速消除疲劳。非专业人员对柔韧性理解过于片面,他们认为柔韧性好仅仅表现在“踢得高、躲得帅”,而柔韧性真正作用表现在关节和肌肉延展性上,良好的延展性能够降低运动员完成大幅度动作时的伤害性。

(四)提高运动员心理素养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运动员心态在比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比赛过程中选手处于劣势位置,会产生焦虑和压力,一些运动员可以将其作为动力,获得胜利,而一部分人更加焦虑,甚至出现晕厥。当前大多数训练中心的训练方案和战术技巧极其相似,受个体差异影响,各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同,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能力的发挥,未来发展中应加大心理训练,目前常见的心理训练模式以模拟比赛情境为主,增强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运动员自控力,适当的在训练方案中增加心理战术,在心理上给对手沉重打击。

五、结论

1.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爆发力、无氧耐力和有氧能力,一些高难度动作对腿部力量要求更高,需要注意肌肉协同作用,在日常体能训练上,教练应重视运动员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专项训练方案,加强体能训练的实用性和对抗性,要与比赛紧密联系。

2.新规则颁布后,现阶段训练依旧存在缺陷,着重表现在获胜规律总结不到位、认识不清晰,一些训练内容与比赛形式不符,导致训练成效不高,周期性强,一般体能训练很难转化成专项训练。跆拳道比赛安全风险较高,运动员容易出现伤亡情况,所以应及时建立完成的医疗保障体系,做好赛前预防工作,提高运动员服务保障意识。

3.目前,国际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结合自身优势定向完成特色训练,在细致分析新规则后,抓住特点,以特殊技能取胜或出彩的选手逐渐增多,他们基础夯实,善于钻研,勇于开拓新型战术,也成为未来运动员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柔韧性跆拳道耐力
跆拳道奶奶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嘻哈跆拳道
《老人与海》读后感
关于人体的柔韧性练习的思考
老年人也需要柔韧性锻炼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做柔体操可摆脱身体僵硬
倍耐力亚太赛车产品销量六年内增幅达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