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兴华教授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验案三则

2020-01-10臧利平何夏秀

环球中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链鳖甲热毒

臧利平 何夏秀

冯兴华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首都国医名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科研50余年,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经验丰富,效如桴鼔。认为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肝肾阴虚为本,热毒血瘀水饮为标[1]。现撷冯老中医辨证治疗SLE的验案三则,与同道共赏。

1 清热凉血消红斑

1.1 病例概要

患者,女,21岁,2017年7月19日初诊。面部红斑2年余,加重伴全身散在红斑4月余。患者两年前因发热,面部蝶形红斑,多关节疼痛,诊断为SLE,给予醋酸泼尼松、硫酸羟氯喹、吗替麦考酚酯规范治疗好转。4月前患者日晒后,面部红斑再发,并逐渐出现胸背部、双手背散在片状红斑。考虑SLE病情复发,继续规范使用醋酸泼尼松30 mg/天联合硫酸羟氯喹和吗替麦考酚酯,用药3个月病情不缓解,而来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面部及双手皮肤充血性红斑,色鲜红,双手腕疼痛,燥热,口干,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西医诊断:SLE(活动期);中医诊断:红蝴蝶疮,证属热毒炽盛型;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予四妙勇安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处方:金银花30 g、玄参15 g、当归15 g、生甘草10 g、青蒿30 g、鳖甲10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0 g、黄连8 g、黄芩10 g、生石膏15 g、水牛角粉10 g、连翘10 g、紫草10 g、赤芍12 g。1月后复诊,红斑较前面积缩小,颜色变浅,效不更方,原方加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以增加滋养阴津之功,30剂。三诊,面部及四肢红斑已消退,感乏力体倦。原方基础上加黄芪15 g、黄精15 g、茯苓15 g、白术15 g以增加益气健脾之效,30剂。醋酸泼尼松按规律减至10 mg/天,随访三个月患者病情稳定。

1.2 辨证用药

SLE损及皮肤出现红斑,类似于中医“蝴蝶疮”“阴阳毒”“面游风”等。女子素体阴虚,阴虚生热,感受外邪,邪气易从阳化火,内外合邪,热毒炽盛,热入营血,血脉瘀滞,内而浸淫五脏六腑,外而侵蚀皮肉关节筋脉,发于肌肤,故面部及四肢红斑、身热;热邪稽留日久,耗气伤津,故出现口干,乏力;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均乃热毒炽盛之象。方用四妙勇安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原用于治疗热毒炽盛之脱疽,方中金银花乃清热解疮毒之要药,宜重用,《滇南本草》云“金银花可清热,解诸疮”。玄参清热解毒,凉血兼养阴,配合当归养血活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青蒿鳖甲汤养阴退虚热,滋清兼备,标本兼顾,去邪不伤正,养阴不留邪。金银花配合连翘,清热解毒,透营转气,使热邪出营分从气分而解。生石膏、水牛角清热凉血,黄芩、黄连清上焦心肺热毒,以消肌肤红斑。酌加紫草,赤芍增强凉血活血之效,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用药3个月,皮肤红斑消退。

1.3 临证体会

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沈丕安教授总结SLE为“4+1”致病,其中4为标实,即热、瘀、痰、毒四邪;1为本虚,即肾阴虚[2]。冯老认为SLE皮肤红斑提示病情复发及疾病活动,其主要病机责之于热毒,急性活动期以热毒、瘀热为主,慢性迁延期以虚热为主。临证时注重辨热证的虚实,是实热还是虚热;辨热证的部位,属气分还是营分、位于何脏何腑;疾病的早期还是晚期以及患者的体质强弱。处方常用四妙勇安汤、犀角地黄汤、白虎汤、黄连解毒汤、青蒿鳖甲汤等,冯老喜重用金银花,认为金银花清络中风火湿热,解瘟疫秽恶浊邪,为清热解疮毒之要药;生石膏、水牛角、生地黄清热凉血生津养阴;同时清热药药性寒凉,易伤及脾胃及人体阳气,需常与健脾和胃药配伍同用。患者起病两年,本次复发以皮肤红斑为主,醋酸泼尼松加至30 mg/d治疗皮肤红斑不缓解,辨证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后,红斑逐步消退,且醋酸泼尼松也逐渐减至10 mg/d维持,中药在本案中起着明显的增效解毒作用。

2 补肾固摄消蛋白

2.1 病例概要

患者,女,37岁,2018年4月3日初诊,面部红斑2年,下肢浮肿3个月。患者两年前出现面部红斑多关节疼痛,诊断为SLE,予硫酸羟氯喹200 mg/次、2次/日,药后红斑消退。至2017年11月份,患者感乏力,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2 g,未行系统治疗。3个月后尿中泡沫明显增多,伴双下肢水肿,24小时尿蛋白定量:8 g/24小时,抗核抗体:1∶1280,抗双链-DNA抗体(IF免疫荧光法):1∶320,补体C3:0.54 g/L,补体C4:0.1 g/L。予醋酸泼尼松50 mg/天,吗替麦考酚酯1 g/次、2次/日,硫酸羟氯喹200 mg、1次/日,上述药物应用8周后复查:24小时尿蛋白6.54 g。患者自觉尿蛋白下降不够理想,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泡沫尿,伴腰酸乏力,舌淡苔薄黄,脉沉。西医诊断:SLE,狼疮性肾炎。中医诊断:水肿病;证型:肾虚不固,阳虚水泛型;治法:补肾固摄,分清降浊,利水消肿;方用水陆二仙汤合五苓散加减,处方:芡实30 g、金樱子10 g、莲须10 g、熟地黄15 g、山茱萸15 g、山药15 g、猪苓10 g、茯苓15 g、桂枝10 g、玉米须30 g、萆薢15 g、生地黄15 g、冬瓜皮30 g、生黄芪30 g、马鞭草15 g、车前子10 g、白花蛇舌草15 g,30付,水煎服,日一剂。6周后复诊,患者尿中泡沫减少,双下肢肿消,偶感乏力,舌淡苔白脉弦。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34 g。上方有效,守方继用。服用60剂。2个月后三诊,患者诸症消失。化验: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1 g,补体C3、补体C4正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狼疮性肾炎属于临床完全缓解,醋酸泼尼松减至10 mg、1次/日,吗替麦考酚酯、硫酸羟氯喹维持原量,中药继用水陆二仙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补肾固摄,益气养阴以善后。

2.2 辨证用药

狼疮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患者素体阴虚,加之长期应用激素,助热耗津,使肾阴更亏,日久阴损及阳。肾虚封藏无权,固摄失司,精微下泄而致蛋白尿。脾虚运化失司,精微物质布散失常,化为败精随尿而出。肾不主水,脾不制水,终成水饮之患。治宜补肾固摄,分清降浊,健脾利水;方用水陆二仙丹合五苓散加减。水陆二仙丹出自《洪氏集验方》原主治肾虚遗精,滑精。方中芡实性甘味涩,金樱子酸涩收敛,甘能益肾,涩能固脱;莲须甘温而涩,清心通肾,固肾涩精;山药、山茱萸、熟地补脾益肾固精止遗;茯苓、猪苓、桂枝、生黄芪益气健脾,温阳利水;萆薢利湿而分清化浊,生地、白花蛇舌草清热凉血;冬瓜皮、玉米须、车前子清热利水消肿,全方共奏补肾固摄,分清降浊、健脾利水之功。二诊三诊效不更方。

2.3 临证体会

狼疮性肾炎临床以蛋白尿为其主要表现,大量尿蛋白及持续蛋白尿多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及预后不良相关。冯老认为,狼疮性肾炎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疾病进展,阴损及阳,阳虚水泛;长期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进一步损脾伤肾,病位当责肾脾两脏[3],治疗时不能单纯利水消肿治其标,而应益肾固涩,分清降浊治其本。处方常用水陆二仙丹补肾涩精;五苓散、猪苓汤等利水消肿,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补益气血善后。喜用熟地黄、枸杞、山药滋阴补肾,芡实、金樱子、莲须、山萸肉补肾收涩;黄精、山药益气健脾,气血双补。同时冯老指出慎用附子、鹿茸、淫羊藿温肾壮阳之品。本案患者单纯应用西药时,用药2个月,尿蛋白量从8 g降到6.54 g,应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3个月后24小时尿蛋白量从6.54 g降到0.11 g。SLE累及肾脏时,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中医中药的适时介入,可以协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发挥更好的疗效。

3 益气养阴调免疫

3.1 病例概要

患者,女,22岁,2014年2月2日初诊。面部及手掌红斑一年余。患者一年前出现面部红斑,伴下肢浮肿,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患者规范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诸症缓解,但免疫指标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补体C4恢复不理想,遂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手掌红斑隐隐,手足心热,口干,乏力,舌红苔薄,脉细数。抗核抗体:1∶1280,抗双链-DNA抗体(IF)>1∶320,抗双链-DNA抗体(EA)>800 IU/mL,补体C3:0.645 g/L,补体C4:0.032 g/L。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断:红蝴蝶疮;证型:阴虚内热;治法:滋阴补肾,佐以清热凉血;方用二至丸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处方: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青蒿30 g、鳖甲15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5 g、黄连10 g、黄芩10 g、秦艽10 g、地骨皮10 g、白花蛇舌草15 g、山药15 g、炒白术10 g、黄精20 g,60付,水煎服,日一剂。患者药后2个月,红斑消退,稍感口干乏力,抗双链-DNA抗体(IF):1∶320,抗双链-DNA抗体(EA):766 IU/mL,补体C3:0.745 g/L,补体C4:0.054 g/L。患者血热症状减轻,改用扶正为主,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加减。连用3个月复诊,抗双链-DNA抗体(IF):1:80,抗双链-DNA抗体(EA):146 IU/mL,补体C3、补体C4正常。患者已无明显不适,效不更方,继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加减,中药减至2日一剂。分别于2015年5月及2015年6月随诊复查,抗双链-DNA抗体(IF):1∶10。患者无明显不适,建议予知柏地黄丸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以巩固疗效。

3.2 辨证用药

SLE发病初期热毒较盛,发热、面部红斑及关节肿痛等症状较明显,经过西药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但热毒虽退,余热未清,热灼津伤,终至气阴两虚、阴虚内热。温成平认为SLE患者经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后病情相对控制,进入缓解期,中医证候以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型较常见[4]。本案患者表现为手掌红斑,手足心热,乃余热未清,热邪伏留阴分,阴虚内热之象。邪热日久耗伤气阴,故见口干,乏力。结合舌脉,辨证为阴虚内热,方用二至丸合青蒿鳖甲汤加减,二至丸滋阴补肾;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黄芩、黄连清泄上焦余热;生地黄、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消斑;山药、白术、黄精健脾补肾、益气生津。二诊、三诊热邪已消,气阴仍亏,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三方合用益气养阴、补益肝肾。

3.3 临证体会

抗双链-DNA抗体持续升高及补体的降低常与SLE的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监测SLE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SLE病机阴虚为本,通过滋阴补肾、补益气血可使患者失衡的免疫系统趋于平衡。生脉散、二至丸、六味地黄汤乃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的经典名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脉散可以提高血清IgG的含量,提高免疫功能[5]。二至丸的有效成分女贞子总皂苷、女贞子多糖、墨旱莲总黄酮可促进脾细胞的增值,增强免疫作用[6-7]。研究也证实六味地黄汤可以改善环磷酰胺导致的淋巴细胞水平降低,恢复免疫功能[8]。本例患者守方治疗1年余,不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补体C4等异常的免疫指标得以恢复正常。

4 结语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机体自身免疫异常活化,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产生多种抗体的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病程迁延。SLE好发于女性,女性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阴血亏虚的体质,冯老认为该病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肝肾亏虚为本,热毒、血瘀、水饮为标。SLE患者新发皮肤红斑,提示病情复发及疾病活动,其主要病机为热毒、瘀热、虚热,治疗则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以消斑;SLE累及肾脏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由于肾虚固涩无权则精微下泄,气化无力则水湿内停,治疗以补肾固摄,分清降浊,健脾利水为要;SLE在疾病的稳定期,诸症渐消,而表现为免疫指标的异常,应治病求本,肾阴亏虚为其根本,治疗则以补益肝肾,益气养阴为宜,终使失衡的免疫功能趋于稳态。通过整理冯老治疗SLE的三则验案,从病因病机,辨证用药,临证体会方面阐述冯教授中医辩证治疗SLE的经验,中药的适时介入,不仅可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同时可以提高西药的疗效,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的功效,彰显了中医中药治疗的神奇魅力。

猜你喜欢

双链鳖甲热毒
软坚散结说鳖甲
昆虫共生细菌活体制造双链RNA
高职思政课“双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思政课“双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治早期肝硬化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双层双链”结构研究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
热毒宁合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临床观察
自拟葛根鳖甲汤治疗急慢性咽炎咽喉疼痛7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