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药止血运用的文献研究

2020-01-10高娜娜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松烟主治

高娜娜

“墨”是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它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除此之外,墨还与中医药有密切关系,不仅仅是中医药典籍书写的工具,在历史上墨还是一种药用品种,直接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疾病出血症的治疗上,并且至今墨药仍然存在生产并应用,墨的主要原料是烟料、胶以及中药等,墨作为一种中国的伟大发明,对中医药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1 “墨药”的概念与考释

墨,既是一种中华文化的实物载体,也是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在历朝医籍中都可以找到墨以单味或配伍其他药材运用的记载。目前对墨如何能治病,在何种中医理论下指导临床运用,以及涉及医籍文献整理的论文寥寥无几。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多数为文化研究,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金芷君教授研究侧重于文房四宝的医药文化[1],以及相关入药墨的考证[2]或个人经验的记述,而其余学者则是对含墨的药方的药化分析研究和整体临床实验研究,然而对古代药方中,为何以墨入药的理论依据并未进行深入研究整理,笔者试通过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墨”在中国古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说文》中解释“墨,書墨也。从土、从黑,黑亦声。莫北切”[3]。《广雅·释器》解释为“墨,黑也”[4],在明清医学著作和文献中,多以墨、陈京墨、陈玄、好墨、乌金、香墨、京墨、玄香、松墨、松烟墨、子香墨、细墨等不同名称出现,因为墨药的形状、气味、原料、产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名称自然也有所差异。

2 制墨的药材分析

2.1 主要原料

首先,制作墨的最主要的原材料是松烟,松烟是松树燃烧后留下的黑灰,《本草纲目》记载“(宗奭曰)墨,松之烟也。世有以粟草灰伪为者,不可用;须松烟墨方可入药。(时珍曰)上墨以松烟用涔皮汁解胶和造,或加香药等物”。今人多以窑突中墨烟,再三以麻油入内,用火烧过造墨,谓之墨烟,墨光虽黑,而非松烟矣,用者详之”[5]。文中李时珍借寇宗奭《衍义》之言强调所能入药的墨,必须为松烟所制成。其余的两种粟草灰、油烟墨是不可入药的,据此可以知道墨具有药用功效一方面是烧制原料“松”的药用功效,在《本草纲目·木部卷》中记述了松各部位入药情况“松脂、松节、松叶、松花、根白皮”[5],性味皆甘温无毒。

2.2 胶液

制作墨还有重要的成分:粘合剂胶和其他添加剂,古代所用粘合剂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动物的皮、蛋白、骨骼、角、这类富含胶原蛋白的组织,如阿胶、鸡子白,牛皮胶;另一类是植物性粘合剂胶,如五倍子、白及等。在临床运用中,这些粘合剂大多都可入药,且很多都具有止血的功效。因为胶性粘腻而具有止血作用,历代本草颇多记载,现代药理实验认为胶类药可使血清钙的含量略有增加,可能与促进凝血过程有关[6]。

2.3 香药的添加

对于制墨过程中其他添加剂的使用,多数为香药,常见香药有麝香、熊胆、冰片、龙脑,以及各类植物香药,很多文献都有所记载,最早见于《齐民要术·合墨法》记载的“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梣,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下鸡子白一去黄五颗,亦以真珠,砂一两,麝香一两”[7]。在这段文中记述了鸡子白、珍珠、朱砂、麝香几味药物外,还有梣皮,梣,通“秦”,江南樊鸡木皮,即秦皮,可参见《本草纲目·木部卷》中李时珍的考释,“时珍曰秦皮本作梣皮。其木小而岑高,故以为名。人讹为桪,又讹为秦。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5],用梣皮合墨可使墨色光亮。

到了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丹青·墨章·卷十六》记载了更加详尽的制墨工艺,“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凡松烟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精悫。其和胶之后,以捶敲多寡分脆坚。其增入珍料与漱金、衔麝,则松烟、油烟增减听人”[8]。在这段文中所言珍料其实就是名贵香药。在清代《医林纂要》中又有记载“墨,辛、苦、平、古用松烟,性近温,今用桐汕烟,性近寒,然气味轻虚,俱不失为平。珍之者加入珠、金、冰、麝,陈久为良”[9],这一段文中出现珍珠、金、冰片、麝香几味药物,

以明清胡开文药墨为例,其大概辅料有真朱砂、屬香、下香、檀香、龙脑、檐子、丹参、金箱、干松、牡丹皮、蛇胆、皂角、黄连、藤黄等[10]。古代在制墨中添加香药,其目的在于改善墨的性状,矫正气味,除臭,增加芳香性,同时香药在古代也有一定防腐的作用,可以延长墨的保存时间,间接也增加了墨入药后的疗效。

3 墨药治病的理论依据

3.1 理论溯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中已有以墨入药的记载,最早见于《肘后救卒方》中治疗出血症。到了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中记述“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此定理也”[11],提出了用十灰散止血的理论依据,即“黑能止血”,然而这种理论源于何处并未详谈,至明代《本草纲目》中对于墨药治病的理论依据也只是单纯借用了朱震亨言论“墨属金而有火,入药甚补助性,又能止血”[5],其余并未细述。

直到晚清医学家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才具体阐述了墨药“黑能止血”的理论依据,文中所言“总而论之,血之为物,热则行,冷则凝,见黑则止;遇寒亦止……有用百草霜京墨十灰散等,以止血者,取见黑则止之义,黑为水之色,红为火之色,水治火故止也。此第取水火之色,犹能相克而奏功,则能知水火之性,以消息用药,何血证难治之有”[12]。由此可看出,墨药止血的原理源自五行水火,水与火在《周易》中所属卦象为坎、为离,“坎,坎陷也……天一生水,所以象水也”[13],“离为火,火无常形”,同时在《天工开物·丹青·墨》也出现相似言论“离火红而至黑孕其中”[8],《周易·系辞传》载“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13]。“人与天地事物相参”,直接将天时气象、地貌物象、人体藏象一体化。因此古人运用五行学说的五种元素特征和“生克”关系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

3.2 “取象比类”的运用

墨药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受到了中国古代“取象比类”思想的影响,《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滥觞,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合了阴阳五行、藏象来联系和阐述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指导人们进行临床诊治,以及阐发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载“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膝。其味咸,其类水”[14],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载“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14],《内经》很多篇章中都有“取象比类”思想,可见是依据五行相克理论以及结合“取象比类”的水克火思想,来解释黑颜色的墨药可以止血的。

4 医籍中“墨”药止血记载举例

在古代诸多医籍中都有墨药的记载,以明清部分医籍为例,通过对文献内容查阅发现,墨药在各科治疗中,涉及到的大都有出血症状,墨在各方药中起到的君臣佐使属性也不同,大多药方功效为止血、凉血、清热解毒;用量或大或小,或为药引使用。

在《本经逢原》中记述“墨,止吐衄血逆上行,或生藕汁,或莱菔汁,或鲜地黄自然汁磨服即止。但勿用干地黄和水捣磨。柏叶汁、村蕉汁咸非所宜,往往止截后有瘀积之患”[15]。《本草求真》记载“凡血热过下,如瘟疫鼻衄,产后血晕崩脱,金疮并丝缠眼中,皆可以治。如止血,则以苦酒送韭汁投;消肿则以猪胆汁、酽醋调;眼有丝缠,则以墨磨鸡血速点;容许中腹,则磨地浆汁吞,各随病症所用而治之耳”[16]。除了以上举例的两本本草著作中记述为单一墨药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主治以外,诸多医家在用墨药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各类血症疾病以及其余疑难杂症上,也有很多药方记载传世。以下为部分医籍中墨药合方举例。

4.1 治疗吐血症

在《丹台玉案》卷四中记载“急济饮”[17],方中墨同其他几味中药一起可主治吐血如泉之甚,一服立止;作二次缓缓呷下。

4.2 妇科血症

在《文堂集验方》卷三载“止逆饮”[18]主药为陈墨,方中墨作为君药配合诸药主治逆经,月经久闭,血从口鼻出。

4.3 鼻衄出血不止

《疡科捷径》卷上载“生地芩连饮”[19]方中金墨凉血止血,配合其他药物可以去妄热,止妄血,主治鼻衄不止。

4.4 治疗金疮外伤出血

《伤科补要》卷三载“止血黑绒絮”[20]方中墨为止血的药引子,配合诸药已达止血之效,主治金疮,初伤时,血流不止。

4.5 治疗疮痈、瘰疠、阴疽

在《医宗金鉴》卷六十二载“离宫锭子”化坚祛毒,消肿止痛,主治疔毒肿毒,一切皮肉不变,漫肿无头。卷六十二载“坎宫锭子”主治热毒肿痛,焮赤诸疮,痔疮[21]。文中所载药锭经考,原方出自《外科大成卷一·主治方·肿疡敷贴类方》[22],两种锭子都使用墨药,离宫锭子中墨为臣药,坎宫锭子中墨为君药,两个方子都是治疗疮痈的外用药,在药锭名字中可发现“离”“坎”二字,与上文中提到的《周易》八卦中属火和属水的二卦对应上,也是“取象比类”思想的表现。

4.6 治疗风痹症

《准绳·类方》第五册载“歙墨丸”,方中墨为君药,主治疠风病[23]。方中所用歙墨,经考“歙”为明清古县名,在现代行政区划分属安徽省南部,自古以徽墨、歙砚为其特产[24]。

5 现代使用情况

5.1 现代药材使用现状

明清时期药墨流行,当时著名国药店同仁堂每年都要委托墨家生产大量药墨供应市场,在有些收藏家手中,还能找到“天津同仁堂监制八宝药墨”款的墨锭存世[1],现代社会中“墨”的医用价值一直在被保留,虽然在生产规模和使用量上比明清时期略有降低,但同仁堂至今还在制作药用京香墨,并投用于临床和制药中,很多含墨药的古方,如小金丹、万应锭、十灰散等现在还在生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万应锭”[25]为例方中以墨为君药,具有清热镇惊、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中风中痰、中寒中暑、半身不遂、口眼邪、喉闭乳蛾、牙疮、霍乱、瘟疫、疟痢、血热便血、斑疹、伤寒、黄病、小儿痘证、惊风无名肿毒、膝疮、伤水疮、吐血衄血、口舌生疮、牙齿疼痛等多种症状。

5.2 现代医案

山西名医杜敬唐有一医案,治疗女子月经不调,经期倒经流鼻血,方药中也运用到京墨研汁同服增强止血疗效[26];首届国医大师颜德馨之父,著名中医学家,海派中医泰斗颜亦鲁先生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时,曾经用陈年京墨磨汁冲于药汤中治愈一例严重的吐血症,还有止鼻血验方:龙骨、牡蛎、黑山桅、京墨共研,用茅花水蘸药塞入鼻孔,血立止[27]。陕西名医张一士治疗女子漏下证有一方亦用到墨药止血,张一士考虑“此病可能系子宫冲任两脉虚弱,失去封闭之能力,或系冲任受损所致,总系下元虚损的缘故”。室女漏下经久不愈,经血绵绵不断必耗阴血,致气随血脱、阳随阴伤,治必补肾。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补肾亦是补冲任,益气方能摄血,健脾方能化生阴血。张一士以血肉有情之品乌骨鸡和补气摄血、滋肾健脾等几味中药,加京墨合蜜为丸制成滋补强壮剂,符合法度[28]。其次,在肺结核咳血的现代医案中也有用到墨药止血[29]。同时,在民间有流鼻血外治滴鼻法:一是用血余炭止血,二是用香墨研液,滴入鼻中,以及用墨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30]。

6 结语

墨在古代能有治疗功效,主要是因为其原材料的独特性和其所添加的各类药物,另一方面是受到中医传统“取象比类”思想的影响。2016年,制墨工艺和中医药同时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医学和古人的发明创造两者的交汇和碰撞下,墨又有了它更高一层的文化价值和医疗价值。墨作为一种古代传统药品,其在中医药方面的使用价值还尚未充分开发研究利用,需继续去探寻,且通过对这些特色药物的研究,可以指导临床工作者在临床诊治时的用药思维。

猜你喜欢

松烟主治
墨与植物
松烟
统编《语文》教材的四大变化
上党松烟墨的历史价值
到潞州
比发呆
基于药品标准的蒙药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研究
徽墨
浅析涌泉穴
云南民族药方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