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2020-01-09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白龙店小学屈学翠

天津教育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古诗词小学生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白龙店小学屈 学翠

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倡导传统文化教学应贯穿于我国国民教育始终,尤其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之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匡亚明教授也强调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情怀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以小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考察目标,缺乏对教材中文化内容的传递。在国家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得到重视,但是仍然出现了内容浅显、不成体系、浮于表面的教学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需要从现行教材出发对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一、实现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

古诗词原本就是中华传统文学的代表之一,在我国语言文字产生之初就已经有了诗歌的萌芽,从《诗经》《楚辞》发展到更为完备的古体诗和近体诗,每一历程都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文学艺术美的追求。音律和谐的古诗词不仅在平仄、押韵、对仗等外在形式上具有精深的造诣,也包含着历代文人对世界、历史、人生、价值追求的观照。可以说一首简短的绝句或律诗,就是一个时代文化特征的体现。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力量不容小觑,现行的小学语文每册课本都入选了我国古代经典的古诗词,这将成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入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以《泊船瓜洲》为例,本文以“数重山、春风、明月”等物象组成游子思乡图,达到情景结合之妙,读来朗朗上口,更是突出了中国古诗词的思乡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秋思》与《泊船瓜洲》一起进行对比诵读,独立找出古诗中代表思念的经典意象,并且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教师在进行《泊船瓜洲》教学时,播放王安石人物介绍和诗歌创作背景视频,使学生了解文学大家王安石的诗歌创作风格和当时的历史文化。教师还可以进行思乡诗词接龙游戏,在课堂中愉悦快乐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在诵读和交流过程中了解和探讨诗词内部蕴含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寄托。

二、以趣味识字法传达传统文化内涵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世界语言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从一开始刻在甲骨上的象形文字,经历了历史的选择、打磨和改造,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形声字。除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小小的方块字还成为一代代中华人民在血液中流淌的文化情怀,它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智慧,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而由汉字发展而来的书法、诗歌、戏曲艺术也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小学阶段对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有明确规定,并且强调发展小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而通过古老的汉字来传递传统文化更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挖掘现代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以优秀的精神内涵为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创新的。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而且每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也不全然相同。顾悦梅老师在研究中提到中华文化的特点是“稳定性与动态性”,她提倡在中小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不断出新。因此现今小学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必非要“求古”“临摹”,也可以是“借鉴”“创新”。这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掌握和分辨传统文化“变”与“不变”的精髓,与时俱进,发掘现代文中作者的传统文化情怀和精神,使小学生产生更为贴近现代生活的独特文化体验。

四、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拓宽传统文化视野

在实际的教育研究中发现,系统性的课内课外名著阅读对学生文化视野的开拓、审美能力的培养、文化品格的形成具有持久性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文章授课过程中,结合课本节选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整本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还能够使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语言理解、故事品读和画面体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独特兴趣。因此教师定期引导学生进行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内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这些故事记录了古代人民对天地创世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想象,具有浪漫性与审美性。并且通过盘古、夸父、女娲等人物形象表达了远古时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追求、敢于与自然危险作抗争的乐观精神。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插画版《山海经》的阅读,在图文结合中对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有更多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从专业角度对《山海经》进行解释,使学生明确这是一本记载地理、巫术、博物的典籍,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在课内外阅读的连接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文学认知。

五、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有了更多的体现,强调与德智体美劳综合联系,改革传统授课内容与方式,为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小学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渗透需要与班级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实现传统书法、绘画、音乐、雕刻与语文文化品格与修养的有效贯通,使小学生源源不断地通过课堂和校园生活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结合国家政策,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和教学探讨,帮助小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加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现代语文教学的文化创新。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古诗词小学生
踏青古诗词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古诗词中的新年
我是小学生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