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主神明”论冠心病合并抑郁

2020-01-09唐卓然陈雅丽侯季秋黄乐曦赵海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2期
关键词:代指心脉胸痹

唐卓然,陈雅丽,侯季秋,黄乐曦,王 超,赵海滨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位死因[1]。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症在心肌梗死病人中发生率约为20%[2],Schleifer等[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心肌梗死发病10 d后,45%的病人被确诊为轻度抑郁,18%的病人符合重症抑郁的诊断标准;3~4个月后再次评估,结果显示,重症抑郁者症状没有改善,而轻度抑郁者中35%的病人抑郁症状加重。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与吸烟一样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病人,多数以躯体化或行为症状为主要表现,与冠心病本身症状难以区分,且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5]。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0%~49.5%的冠心病病人合并焦虑、抑郁症状[6],冠心病住院病人合并抑郁症者占17%~27%[7]。涂清鲜等[8]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冠心病病人抑郁患病率增加,可能与PCI术提高交感神经活性和炎症反应相关。根据“心主神明”理论,本课题组认为血瘀是冠心病最主要的证候要素,瘀血内停日久,心脉痹阻,心失血养,故神明紊乱,甚则“心伤则神去”,故提出祛瘀调神之法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以达“形神合一”。

1 心主神明的内涵

“心主神明”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说明五脏之心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宰着人的生命活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心主神明”有详实的阐述,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居于五脏之首,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相互协同,维持人之生命活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正常,达到“形与神俱”,正如张景岳解释:“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是,故曰神明出焉”。中医的五脏之“心”与西医的心脏十分相近,但是在内涵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外延。中医学对心脏的解剖有详细且较准确的描述,在《医学入门》指出:“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类经图翼·经络》言:“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心外有赤黄裹脂,是为心包络”。“心主神明”出自《黄帝内经》,“神明”在《内经》中出现多处,通过梳理分类,综合归纳,“神明”在《内经》中含义有7种,分别为:①代指阴阳;②代指精气;③代指日月星辰;④代指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⑤代指神灵、神袛;⑥代指明智如神;⑦“神”“明”连用,并无确切的词义[9]。而《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则被认为是心主神明论的总纲。中医学尚有“孰主神明”之争,诸多医家认为神明与脑相关,即“脑主神明”。“头者,精明之府”,主张“脑主神明”的代表医家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质疑,说:“气之出入,由心所过,心乃出入气之道路,何能生灵及、贮记性?”故得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论断。近代医家张锡纯主张“心脑共主神明”,指出“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相成”。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心脏的泵血功能、内分泌功能、心磁场等与脑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心脏泵血功能与“心主血脉”一致。说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与心、脑功能密不可分。

2 中医学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中冠心病属于中医病名“胸痹”范畴,抑郁状态、抑郁症与中医“郁病”类似。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中医病机为瘀血内停日久,心脉痹阻,心失血养,神明紊乱,甚则心伤神去。《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脉者,血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心有两方面的功用,即“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灵枢·痈疽》言:“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可见心主血脉,血行全身,周流不休,如环无端,营养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其中血液充盈,运行通畅,以滋养心、脑,若血气不和,心脉闭塞,心血流行涩滞,则心脉失以供养,难以泵血至脑,致心脑同病,神明紊乱,故言“一处神明伤,则两处神俱伤”,体现“心主血脉”是“心主神明”的物质基础。《杂病源流犀浊》云:“血盛则神明湛一,血衰则神气昏蒙”。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对心肌破坏严重。冠心病(胸痹)的病机为心脉痹阻,多由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因素引发,通过对胸痹的临床观察发现:血瘀是临床中冠心病的最主要证候要素,发病率50%~80%[10-11]。血液黏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其与瘀血的病理机制类似,从而证明了血瘀痹阻心脉引发冠心病[12]。心病致郁,则多为瘀血内停日久,心脉痹阻,心失血养,神明紊乱,甚至心伤则神去。并且心肌缺血、缺氧,不能向脑部运输足够的营养物质,心脏泵血功能降低,然而正常成年人每分钟流注于脑组织的血液达750 mL左右,占心输出量的15%~20%[13],故最终致脑组织缺氧,引起大脑神经功能损伤而产生抑郁。

3 祛瘀调神法

根据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病机,本课题组认为既有“血脉之疾”,又有“神明之病”;应将“血脉之疾”和“神明之病”视为一体,作为心脏疾患的两个方面,将冠心病(胸痹)和抑郁(郁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发病规律及证候特征,即“双心同治”:运用“祛瘀法”治“血脉之心”,“调神法”治“神明之心”[14]。赵海滨教授通过研读中医经典及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双心方”,药物组成包括:丹参、川芎、百合、酸枣仁,共奏祛瘀调神之功,丹参、川芎以祛瘀,祛除瘀血内停,通畅心脉;百合、酸枣仁以安神,平复神明紊乱,达到“双心同治”之效。临床中常运用双心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疗效明显。根据前期的实验发现,双心方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改善心肌梗死后抑郁[15],以双心方加减可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抑郁程度[16]。临床中运用双心方加减,具体根据病人的病情实施个体化治疗。如临证时心虚胆怯者加茯神、磁石等;气血亏虚者加仙鹤草、党参、当归、黄芪等;阴虚火旺者加枸杞子、生地黄、知母等;水饮凌心者加茯苓、白术等;痰火扰心者加黄连、竹茹、清半夏等;痰瘀互阻者加旋覆花、茜草、泽兰等;气滞心胸者加木香、青皮、枳实等;气滞血瘀者加青皮、丹皮、白芍等;寒凝心脉者加桂枝、熟附子、吴茱萸等;气滞化火者加丹栀逍遥散加减;气阴两虚者加北沙参、麦冬等;心肾阴虚者黄精、山茱萸、枸杞子等;心肾阳虚者加肉苁蓉、肉桂等。

4 小 结

心为“君主之官”,其功能包括“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血脉为心之体,供心主司神明之用。胸痹瘀血内停日久,则心脉不畅,血行滞涩,心失血养,则神明紊乱,遂形成冠心病(胸痹)合并抑郁(郁病),当通畅血脉,调和神明为要,故“双心同治”以祛瘀调神之法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以期丰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相关治疗,裨益于临床。

猜你喜欢

代指心脉胸痹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心脉医疗为例
复方心脉佳对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新语
器官妙喻
新语
炙甘草汤加制水蛭治疗胸痹心痛作用机制、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中原官话中“俺”的特殊语义分布及代指用法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