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社会之心灵和谐
——《小城畸人》对中国当代城镇化问题的启示

2020-01-08程文鑫朱宇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畸人安德森归属感

程文鑫 朱宇丹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0 引言

《小城畸人》是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著名代表作和成名作,作者深入地刻画了俄亥俄州温斯堡小城中一群身心“畸变”的怪诞人物。通过对小说中“畸人们”在美国处于中西部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背景下的怪诞心理以及成因的分析,为当代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工业城镇的周边小乡镇以及农村留守人士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减缓或解决提供启示和参考。国家已经重视农村留守人士的心灵和谐问题,多次开展各种活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留守儿童6100万、留守妇女4700万、留守老年人5000万(中国新闻网,2015)。1.6亿“三留守”规模巨大,极大地增加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本文同时探讨了当代在校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社会问题、如何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出一份力。

1 畸人群像悲剧命运的分析

在《小城畸人》的开头“起初,在世界尚且稚嫩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思想,但没有真理这东西。而每一个真理都是许多模糊思想的混合物。全世界到处是真理,而真理统统都是美丽的,每个人出生时抓住一个真理,而有些强大的人抓住了许多真理。”(舍伍德·安德森,2013:5)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就是要让角色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文中所展示的不是人与人之间以道德手段调节的种种关系,也不仅仅只是揭示善与恶的某种矛盾,道德和利益的冲突,而是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人文关怀,激励着人们对现代社会文明进行深刻的思考。

读者可以通过上帝视角俯视小镇的每一个人,但是镇上的居民却无此特权,他们就像活在彼此隔绝的孤岛之上,与小镇格格不入。他们感到迷茫与无助,是回归乡村生活,还是迈入大城市,亦或是继续在小镇惶惶不可终日。飞翼·比德尔鲍姆在自然中才能解放双手,在乔治的理解下才能释放自己的感情;老皮尔森在美丽的乡村景色中奔跑,以此来抗议不公;艾尔马·考利独自前往克利夫兰,因为他无法忍受小镇生活;乔治怀着对梦想的憧憬与追求去往大城市;伊丽莎白婚前试着要做一个真正的冒险者,但婚后仍不得不选择留在小镇,畸人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不同的命运中殊途同归。(战云新李应雪,2018:237-241)

《小城畸人》所讲述的可以归结为两件事,第一便是镇上居民的各种不同的怪癖,第二便是他们为了打破隔阂,逃脱自己命运所做的努力,但大多都以悲剧告终。用安德森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一旦为自己掌握一个真理,把它称之为他的真理,并以此为他生活的动机时,他便变成了畸人,他拥抱的真理便会变成虚妄”(舍伍德·安德森,2013:7)

2 《小城畸人》给予当代中国的启示

《小城畸人》通过细致地刻画城镇中畸人们的压抑,沉闷,不被理解的生活,表明了工业文明的入侵给人们带来的孤独感与无归属感。畸人们无法融入小镇,又没有回归乡村的勇气,也没有去往大城市的决心,他们与小镇里的人充满着隔阂。伴随着美国工业化的进程,圣路易斯,芝加哥,辛辛那提等中西部城市迅速发展,书中的小镇也深受影响。《酒醉》中的汤姆的外婆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她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舍伍德·安德森,2013:198)曾经的小村庄早已物是人非,温斯堡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城市。畸人们无法与环境和群体相融合,也就没法对小镇产生依恋或归属感。罗伯特(Robert.L.Dorman)指出,20世纪初期的地域主义与现代主义一样,认为美国是“一个非人的,动荡的,颓废的,自私的,分裂的,物化的,空虚的,堕落的国家。”(战云新,李应雪,2018:237-241)。美国作家试图通过文字找到现代化与心灵和谐之间的平衡点,以此来抵抗人们内心的孤独感与绝望感。这同时也是对于当代中国的警示,如何避免人们出现内心的隔阂,社会的疏离也成为了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中国的1.6亿“三留守”,尤其是5000万留守老年人(中国新闻网,2015)面临着与畸人们类似的心理问题,他们已经感受到自己与城市,与子女的“断层”,却难以找到改变这一处境的方法,难以获得归属感。

在对于湖北省襄阳市留守老人及儿童的心理情况调查中,我们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反馈。其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着留守现象,并且都表示经济原因和家庭关系是造成留守现象的最主要因素。62%的受访者表示留守儿童和老人时常感到孤独与迷茫,他们普遍面临着生活上缺乏照料,以及精神生活匮乏的问题。《小城畸人》中的伊丽莎白把对于生活的苦闷和无力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儿子乔治,这与调查数据不谋而合,留守儿童普遍表现出拒绝交流,叛逆的特质,同时77%的受访者表示家庭对于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最大。

3 归属感的找寻与心灵和谐的追求

如今,现代工业文明与物质主义的发展对个体身份的侵蚀愈发严重,那么让人们走出自己的迷茫与彷徨,通往心灵和谐的方法就至关重要了。

首先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手》中的飞翼·比德尔鲍姆年轻时被小镇居民误解,在最后被乔治理解时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真理。(岑雅婷,郑钰,2019:40-41)乔治在与母亲攀谈后坐上了通往大城市的火车,决心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任何形式的沟通都会起到巨大作用,只要敢于袒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小说中罗宾森对乔治所说的话“如果你努力地去理解,你终究是会明白的。”(舍伍德·安德森,2013:160)人们需要相互理解,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人与地域,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乐观向上并且热爱生活,才能找到归属感(刘英,2010:98-106)与心灵的和谐。对于当代中国的留守人群来说,沟通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留守儿童。正确的沟通和引导能让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未来,使他们更加乐观和热爱生活,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到小城镇小乡村送温暖,送知识,送关怀,送文化等活动,这样的帮助才能对留守人群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笔者和整个大学生创新项目组(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组)成员曾经几次来到襄阳市尹集乡的几家留守儿童(均为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家里送温暖送关怀,通过与孩子们沟通,了解到好几个孩子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他们在家里这种做法有误解,尤其对母亲的做法有错误认识;还了解到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具体困难等等。项目组成员首先表现出同理心,然后耐心开导,引导他们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大于天,孩子和大人都不容易,但是一定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教育他们心中有光亮未来才更有希望。同时,项目组成员通过留守在家里的老人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建议他们多与孩子们沟通,他们要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的爱。经过几次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送温暖活动,大多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与人交流的距离更近了。因为通过沟通,孩子们更多地理解了父母,建立起他们与父母、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而有助于他们乐观向上并且热爱生活,才能找到归属感与心灵的和谐。这让大创项目组成员们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感觉到付出很有成就感。

在校大学生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到学校所在地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身边关心他们,与他们聊天、谈心。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引导他们拥有阳光心态,时刻散发正能量。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团队稍微成熟运作之后可向社会推广,扩充志愿者队伍,形成更大的规模,在留守儿童中开出希望之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 结语

当代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会在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体现出来,《小城畸人》所传达出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文化侵蚀,社会变迁,人性本质的探索,激发着人们对现在社会文明的思考与反思。在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加快的中国,我们更应注重人与人,人与地域的沟通与归属,创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使人们通向心灵的和谐。在校大学生们更是任重道远,力所能及地为此出一份儿力。

猜你喜欢

畸人安德森归属感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
晚明畸人文化及其成因
晚明的畸人文化及成因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浣溪沙·无题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