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空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2020-01-08赵娅楠

关键词:姜夔清空词人

赵娅楠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姜夔,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南宋时期“于美成外独树一帜”[1]的词作名家。其“夔”字指的是虞舜的乐官夔,单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来他的家庭是非常崇古的,这种家庭观念对姜夔的思想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又因其词名为《白石道人歌曲》,历代刻本多以《白石词》为名,因此后人多道他为“姜白石”。姜夔精通音律,艺文博通,诗词皆善,尤善填词及自度新曲,备受时人推崇。姜夔善移诗法入词,其词的创作风格能自成一格,被称之为“清空骚雅”。对此,夏承焘先生指出姜夔:“以江西诗硬瘦之笔救周邦彦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派的粗犷流弊。”[2]姜夔词的独特风格,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

一、“清空骚雅”之释义

张炎在《词源》中首次提出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词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3]《说文·水部》云:“澈,清也”,指河水清透见底。禅宗则认为,“空”是梵我相依的一种自在状态。后人对“清空”的概念有着各自的见解:如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曰:“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著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4]意在从审美角度表现姜夔词的清新脱俗,似乎带有一股子禅宗的意味;夏承焘先生则认为:“清空与质实相对而言,张炎举出姜夔与吴文英两家词作具体对比,大抵张炎所谓清空的词是要能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3]意在说明作词不要拘泥于事物外部形态的描写,而是能够得其精髓,是一种文字清疏凝练,格调清俊峭拔的创作风格;程千帆先生则认为:“所谓清空是指意念的空灵含蓄,对事物的描写避免直接刻画,而是遗貌取神,虚处作笔,从侧面烘托出来。”[5]大致与夏承焘先生的观点一致,更注明了写作方式,力求以虚避实,从虚处着笔,避免质实重浊,从而创造出清空高远,神韵空灵,情在言外的词境。

“骚”是一种体裁,代表作为《楚辞》中的《离骚》;“雅”出自《诗经》,指雅乐正声,按音乐题材有大雅小雅之分。“骚雅”作为评词的标准出于张炎《词源》:“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惜乎意趣却不高远,所以出奇之语以白石骚雅之句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6]张炎将周邦彦与姜夔二人的词作相较,指出周邦彦词作缺乏高远的意趣,若能取长补短,以姜夔骚雅之句加以润色,便可称之为上乘之作。又如《词旨》云“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取四家之长,去四家之短,此翁之要诀”[7],可见姜夔词作之“骚雅”是别具一格且受人称赞的。关于“骚雅”的内涵,必不是“骚”“雅”概念的简单相加。张炎在《词源·赋情》中,他举出辛弃疾《祝英台近》,得出“景中带情,而有骚雅”的结论,并给出了词作合乎“骚雅”的标准,即“屏去浮艳,乐而不淫。”在此基础上,近代陈衍的《石遗室诗话》云:“词者,意内者骚,言外者雅。苟无悱恻幽隐不能自道之情,感物而发,是谓不骚;发而不有动宕闽约之词是谓之不雅。”[8]言作词要保持词体本身委婉抒情的特点,并能有所寄托,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这才是骚雅的实质;今人叶嘉莹先生则认为:“词里边要表达的是你内心中最幽深最含蓄的一种哀怨的感情,你幽约怨悱却没有办法说出来,这就叫做骚。而跌宕往复、充满活力,本来有很丰富的内涵,却只表现一点点来,而读者从这一点可以窥见很多东西,这是所谓的雅。”[1]大抵与陈衍的观点一致,但更强调了骚雅之作要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雅正、敦厚之旨。

历来评论家和学者对“清空”“骚雅”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若探究姜夔词清空骚雅的创作特征,还需从其存留的八十多首词作中追踪蹑迹。张炎《词源》曰:“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入神观飞越。”[3]可见,在张炎看来这八首词集中体现了姜夔词的“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以此八首词为线索,并结合姜夔其他词作整体分析“清空骚雅”的艺术特色。

二、“清空”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1.清冷自然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注重意象的选择,“意”即作者表达的主观情感、思想和意志;“象”则是作者表达情感所借助的外在形象。姜夔偏爱清冷自然的意象,无论是忧时伤世、羁旅情愁之作,亦或是恋情词与咏物词,他在词中所选取的意象无不透露清幽、清苦之气,如《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2]《清波引》:“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2]《八归》:“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2]《念奴娇》:“此时归去,为君听尽秋雨。”[2]《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2]《点绛唇》:“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2]《夜行船》:“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语谁传。”[2]《念奴娇》:“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2]《摸鱼儿》:“天风夜冷,自织锦人归,乘槎客去,此意有谁领。”[2]《解连环》:“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2]《暗香》:“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2]《玲珑四犯》:“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2]《莺声绕红楼》:“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2]《鹧鸪天》:“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2]《念奴娇》:“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2]这其中的冷月、清夜、寒烟、秋雨、冷红、残柳、寒香、西风、冷夜、凉雨、香冷、春寒、残雪等冷色调的意象群皆是作者的心理投射于物的结果,在姜夔的词中随处可见。

姜夔的家世颇为清贫,人生经历也十分坎坷。他一生辗转,因父亲在湖北汉阳县任知县,姜夔幼时随父来往汉阳二十余年。父亲病故后,姜夔只得寄住在姐姐、姐夫家中。二十多岁时,姜夔为谋生计漂泊于扬州、合肥,旅食于江淮一带。他一生不仕,其生活来源除了卖字之外,主要靠友人接济。姜夔在《姜尧章自叙》中历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知己好友,有“内翰梁公”、郑侨、范成大、杨万里、萧德藻、朱熹、辛弃疾、张鉴等二十四人,真可谓“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由此亦可见姜夔本人的政治倾向与品格。在文章末尾,姜夔特别感激了自己的挚友“张兄平甫(张鉴)”,他怜惜白石,曾“欲输资以拜爵”,“又欲割锡山之膏腴以养其山林无用之身”[9],姜夔均辞谢不就。张鉴亡故后,姜夔生计日拙,但仍守清贫,不肯屈节以求官禄。晚年住所又遭大火,于是又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旅食于杭、湖,终卒于临安,葬于马塍。长期的江湖清客生涯,让姜夔饱尝人间冷暖,他笔下所选择的那些冷色调的意象群,无一不带有他强烈的主观情感,这些意象放在词中读来不免有些清苦之味,再结合姜夔所遭受的人生经历,更深以为然了。姜夔词所展现的清冷、空灵之感也在这些意象的修饰中得以展现。

2.清旷空灵的意境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10],“境界”一词虽然并非王国维首创,但却是《人间词话》的基本理论,书中王国维以境界来权衡词的高下。在他看来,姜夔词并不在意境上用力,因此不能称之为第一流之作者。王国维认为姜夔的意境并不深远自有他的道理,因为姜夔的清高,使他总想写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词作,姜夔词拥有自己独特的意象群,因此在意境的创造上他亦有自己的风格。姜夔喜欢创造清旷悠远、清冷孤绝的意境,如《淡黄柳》: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乔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2]

这首词写的是姜夔客居合肥时的情况。此时的合肥处于宋金对峙的前夕,以往的繁华不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衰败颓唐的“空城”。“空城”二字本就萧条,“晓角”二字更觉呜咽,主人公偏是在垂柳飘飘的巷陌之处闻之,无奈更觉凄凉悲怆。“马上单衣寒恻恻”一句道出主人公踟蹰独行的情境,一身单衣,不仅承受肉体的寒冷,更有身世悲凉的飘零之感。“看尽”二句隐约透露出自己客居在外的无奈,眼看柳条从鹅黄变为嫩绿,时序也由早春度入暮春,“旧相识”为黎明时分在萧条巷陌且形单影只的主人公又添了一层孤寂色彩。下片以惜春为主题,用“正岑寂”三字过渡,以旁观者的角度写家国之痛,“又寒食”则点明暮春,“强携酒,小乔宅”,诣访所恋,排遣郁闷,“强”字又道出内心深深的矛盾,“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于春意可人时心生秋意,这将他焦虑与不安的心情和盘托出。“燕燕”一句用拟人的手法再度暗示惜春之哀,言燕子归来时春日已尽,没有人回应燕子春日何在,只有一池碧波,流水无情而已。至此,全词升华至一个清旷冷隽的境界。

综观全词,上片写飘零之感,下片写迟暮之悲,细致地运用听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加之质朴清新的语言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清空”之作。由此可见,姜夔词并非不在意境上用力,只是他创造的意境较为单一,如“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2]“吃面冰胶,墙阴雪老,云意还又沉沉”[2]等,都是一些衰败的景象,而王国维喜欢的则是深远辽阔之境界,因此他认为姜夔之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10]。毕竟王国维的评价也是基于他自身的偏好,姜夔词所创造出的清空之境不但自成风格并影响了许多后人,因此王国维的评价也只能算作是一家之言。

三、“骚雅”在姜夔词中的呈现

1.咏物皆有寄托

姜夔存词有八十四首,其中咏物词占四分之一。具体来看,咏梅词有《一萼红》《小重山令》《玉梅令》《暗香》《疏影》《莺声绕红楼》《鬲溪梅令》《浣溪沙》《卜算子》《江梅阴》;咏荷词有《惜红衣》《念奴娇》;咏柳词有《淡黄柳》《长亭怨慢》《蓦山溪》;咏蟋蟀词有《齐天乐》;其他有《洞仙歌》(花中惯识)、《好事近》(凉夜摘花钿)、《虞美人》(西园曾为梅花醉)、《侧犯》(恨春易去)。姜夔这二十多首咏物词中皆有寄托,总的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情感寄托,一类是政治寄托。

首先是情感寄托。在这些咏物词中,梅花是姜夔最为钟爱的一个物象。梅花高洁傲岸,超凡脱俗的品格与姜夔的个性气质十分契合,于是姜夔选择在咏梅词中寄托身世、情感。如《卜算子》这八首借咏梅词暗示了自己一生的悲凉心事:

江左咏梅人,梦绕青青路。因向凌风台下看,心事还将与。

忆别庾郎时,又过林逋处。万古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

月上海云沈,鸥去吴波迥。行过西冷有一枝,竹暗人家静。

又见水沈亭,举目悲风景。花下铺毡把一杯,缓饮春风影。

藓干石斜妨,玉蕊松低覆。日暮冥冥一见来,略比年时瘦。

凉观酒初醒,竹阁吟才就。犹恨幽香作许慳,小迟春心透。

家在马城西,今赋梅屏雪。梅雪相兼不见花,月影玲珑彻。

前度带愁看,一饷和愁折。若使逋仙及见之,定自成愁绝。

摘蕊暝禽飞,倚树悬冰落。下竺桥边浅立时,香已漂流却。

空径晚烟平,古寺春寒恶。老子寻花第一番,常恐吴儿觉。

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惆怅西村一坞春,开遍无人赏。

细草藉金舆,岁岁长吟想。枝上么禽一两声,犹似宫娥唱。

象笔带香题,龙笛吟春咽。杨柳娇痴未觉愁,花管人离别。

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洁。折得青须碧藓花,持向人间说。

御苑接湖波,松下春风细。云绿峨峨玉万枝,别有仙风味。

长信昨来看,忆共东皇醉。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藓生春意。[2]

第一首写访梅路径,其中敷衍的古人有何逊、庾信、林逋等,都是梅花知己。末句“万古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使得整首词弥漫在万古寂寞之愁情之中,这既是对梅花而言,更是词人的自白;第二首写月下饮酒赏梅,偌大的西湖,仅写到“行过西泠有一枝”的一枝梅花,以景传情,暗示词人联想到孤独的自己。上片写景境界阔达辽远,下片把酒赏梅,末句将梅花稀疏有致、随风摇动的姿态借“影”的姿态表达出来,其中又可见此人把酒一杯的微微醉意,可谓神来之笔;第三首写“苔梅”,上片写梅之瘦态,“日暮冥冥一见来,略比年时瘦”说明作者年年都来,且观赏用心。而梅花本就形瘦,可见“瘦”者非花,而是词人内心的衰落之感。下片写酒后吟诗观赏,寄托词人期待梅花盛开的情思;第四首写踏雪寻梅,写梅花、月光、白雪交杂在一起,是望之玲珑耀眼的混沌之美,但词人却因为看不清梅花之姿而发愁,真乃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情;第五首写词人夜访竺寺寻梅,词人因感伤别人皆有怀抱而一个人悄悄地跑到荒野寒寺中寻梅,但又恐怕惊动了吴地少年,表达了词人感到与世人寡合的落寞之感。“第一番”说明他以后还会经常来此处赏梅,可见白石爱梅之心;第六首写姜夔于西泠赏梅。先言此地梅花品种繁多,竞相争艳,可惜如今却“开遍无人赏”,联想到昔日观梅喧闹的情境,如今却只听见一两声鸟啼声,显得更加凄凉,在物是人非的对比当中,词人心境的孤寂落寞也不言自明了;第七首写新春采梅的情境。这首词虽然写到了伤春与离情,但末句所写词人采得一枝古梅,梅枝上苍苔斑驳,花蕊漂浮着些许青丝,是何等的快意!这首词是姜夔少有的愉悦开朗的词风,梅花不仅排遣着词人的哀愁,更代表着词人的希望,是词人在困顿中的心灵寄托;第八首写绿萼官梅,词人由眼见梅林风景而引发感叹,回忆去年旧游,想念故人而惆怅不已。

再看政治寄托。姜夔是一个不忘君国的诗意旅人,在姜夔的世界观里,中国士大夫传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被遮蔽和消解。姜夔现存的八十七首词中,表现家国情怀和政治爱憎的作品贯穿了他整个较长的一段生命段落。如姜夔最负盛名的《暗香》与《疏影》:

【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2]

这两首词是词人于宋光宗绍熙二年冬姜夔冒雪造访友人范成大时应主人之请而作。《暗香》一词将咏物与怀人相结合,上阙追忆昔日倚梅吹笛和美人夜摘梅花,下阕追忆与故人携手同游西湖看梅花绽放,全词意境空灵,委婉情深。而“江国,正寂寂”句,暗讽南宋王朝的昏暗衰颓;“寄与遥深”用陆凯寄梅的故事,暗指被金人掳去的二帝、后妃及其宗室。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咏梅,无句非梅,无意不深,而拖喻君国,感怀今昔,尤极宛转回环之妙。”[11]《疏影》比之《暗香》意境更为深婉悠长且寄托亦深。“无言自倚修竹”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一句,将梅花比作佳人;“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独幽”化用杜甫《咏怀古迹》写王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一句,言梅花乃王昭君的灵魂所幻化而成,这两句诗将佳人的高洁与昭君爱国之情怀都集中在梅花之上。下片点明“深宫旧事”一句“深宫”即汴京之宫,“旧事”言靖康二年以前之事,并用寿阳公主之事比喻以往太平沉酣之状,映射政局;“莫似春风”一句言不要像春风一般毫不怜惜梅花的柔弱轻盈,用“金屋藏娇”比喻要像对待美女一样加倍珍惜梅花,更延伸至爱君之情;“玉龙哀曲”又以水流花谢喻北宋的败亡和汴京的沦陷,如落花流水般无法挽回,至此感慨兴亡,家国身世之感不言自明。

2.用事委婉含蓄

诗人历来大多习惯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典故,这样既可以用少的语言表达更为丰富的内涵,又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用事”在姜夔词中包括巧妙地使用典故和化用前人诗句两个方面。姜夔饱读诗书,诗词兼擅,万千典故烂熟于心,加上他本人对江西诗派推崇,使得“用事”成为姜夔作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骚雅”的重要手段。姜夔引用典故或前人诗句往往用得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如《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

姜夔早年孤贫,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苦,但这种漂泊的经历使他的视野更加广阔。姜夔生活的南宋王朝积贫积弱,金人几度南下,兵连祸结。姜夔于淳熙三年鄂中沿江东下,路过扬州时眼见战乱留下的残破景象引起词人的“黍离之悲”,写下了这一首反映现实很深的词作。作者用“过春风”二句,巧妙化用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与下句“废池乔木”形成反衬。因此初到扬州,未曾见过昔日扬州繁华景象的作者,才能将今日衰颓的扬州与之对比,从而突出主题;“青楼梦好”化用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言昔日扬州城声色场所的浪漫生活。下句又接如今“波心荡、冷月无声”,将昔日的歌吹沸天与今日的寂静萧条作对比。昔日的繁华都会,一变成为今日的兵家争锋之地,使人读之内心亦为之触动。杜牧曾在扬州诗酒轻狂数十年,常和名妓来往,在诗作中也多表现扬州之繁华,写过不少描述扬州的名篇,因此姜夔在词中处处引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杜牧的典故及诗句,在今昔对比中增加词句的力度,从而抒发自己对山河破碎,国家衰亡的悲痛之感。

姜夔词用事另一高妙之处还在于他非常善于典故的叠加使用,这种典故的使用方法要求词人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作词功底,不然很容易有堆砌、质实之嫌,但姜夔能处理得十分妥当,如《水龙吟》: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2]

这首词是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当时姜夔客居绍兴,与黄庆鉴湖时的怀归唱和之作。词中数次用典,如“把酒临风”,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此为语典;“不思归去,有如此水”二句,典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江水”之事典。对水发誓,是古人的习惯,这里表示此人的归心之切;“况茂陵游倦”一句中运用事典,茂陵即汉武帝陵墓,在长安之西,汉代为富人聚居之区。《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病免,家居茂陵”,姜夔在这里自比客居之地;“长干望久”,长干是古代金陵里巷名,旧址在今南京市。乐府古辞有《长干曲》及李白《长干行》一诗都是写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心情;“鹊南飞”用到刘歆《西京杂记》中“干鹊躁而行人至”之说;词的最后“谢二郎”二句用到南朝宋文学家谢庄之事,谢庄《月赋》写道:“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归,川路长兮不可越”之句。一首词作,六处用典而不落俗套,衔接自然,足见姜夔用典之妙。

综上所述,姜夔在宋词的豪放婉约两派中独树风雅大旗,在中国词学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并对后世的词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南宋中后期以吴文英、史达祖、张炎、周密为代表的“典雅”派,以矫正词坛风气的姿态,倡导典雅精致的词风;清初浙西词派遵从姜夔“清空骚雅”之作风,对明末清初词坛进行变革,其影响更是长达两百年之久,朱彝尊在《词综·发凡》中称赞他说:“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12]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姜饶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13]足可见姜氏创体制功。

猜你喜欢

姜夔清空词人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词人的职业
陆明君
很萌!熊孩子清空7万元购物车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清空你的购物车是我的温柔
姜夔,你咋这么牛
林逋梅妻鹤子
下一场雪,写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