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翻译视角下《江格尔》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探究

2020-01-07张玉宏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5期
关键词:英译

张玉宏

摘要:《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优秀的英雄史诗,它代表了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最高成就,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本文以色道尔吉的汉译本为例,从文化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史诗文体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文化特色词的翻译策略,以期获得更准确的译文,从而在原语和译语文化之间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翻译视角;文化特色词;英译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5-0048-02

0引言

色道尔吉是蒙古族优秀的学者,翻译家,其汉译的《江格尔》全书共有十五章,各章独立,合在一起成为较为完整的译本,译本语言流畅,既保持了原语的文化特征,也无悖于史诗的文体特点,是研究《江格尔》的重要资源[1]。而对于色道尔吉汉译本的英译,是在以汪榕培为首的国家典籍翻译学会的支持下,由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老师们完成的。总体来说,译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能够灵活地变换句式,使译文逻辑清晰,通顺流畅;但是译文中还是存在个别脱离语境、望文生义的处理,暴露了生硬的翻译痕迹,这一点不可取。

史诗描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十二名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乡而同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并终于取得胜利的故事。

1文化特色词

史诗《江格尔》中出现了大量的蒙古族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特色词承载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特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文化特色词进行翻译的时候,既要尽可能地传达出原文本的文化特色,又要充分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笔者主要采用音译、音译加注、意译这三种方法来分析探讨史诗《江格尔》中文化特色词的翻译[2]。

2文化翻译理论

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是国际著名的翻译理论家,诗人和学者。巴斯内特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翻译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不是单纯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3]。如果仅仅追求翻译的语言效果而忽视了源语言的文化特征,从某种程度来讲,无异于丢失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在翻译过程中,譯者要力求取得忠实通顺的翻译效果,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原文本的语言特点及行文风格,这样才能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由于史诗《江格尔》中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与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一些语言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与其相对应的事物,这就需要在英译中充分挖掘原语的文化背景,以此来减少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跨文化交流的障碍[4]。笔者通过对色道尔吉《江格尔》汉译本中的文化特色词进行分析,选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和手段,来探究文化翻译理论对史诗中文化特色词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

3文化翻译视角下史诗《江格尔》中文化特色词的翻译策略

翻译的根本目的是正确传达原文的含义[5]。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文化交流,笔者在对文化特色词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对于我们判断一个译作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作用[6]。基于此,笔者将从文化翻译理论的角度对色道尔吉的《江格尔》汉译本进行探析,分析原文本的语言特点及风格,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对原文本进行翻译处理,以达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3.1音译

史诗“江格尔”中出现了诸多人名地名,蒙古族人名地名凸显了蒙古族的特色文化,所以极其有必要在翻译的过程中传达出原语的文化特色,为此,笔者阅读了相关的平行文本,并且通过查阅蒙汉词典,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对蒙古族人名地名进行翻译探讨。

音译是指将原语文本中名词的发音译成符合目的语发音习惯的翻译策略。音译蒙古族人名地名词就是用英文字母将该词的蒙古语读音标注出来[7]。音译保留了原语文本的发音特色,是翻译人名地名等常用的翻译处理方式。这就要求译者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原语的发音规则,同时熟悉译语的发音,从而准确地传递原语的文化特色。

例如:

巴达玛·吉鲁根 Badama Girugan

西克锡力克 Siksilik

特布新·扎木巴可汗 Tebuxin Zamuba Khan

诺敏·特古斯可汗 Nomin Tegus Khan

胡德里·扎噶尔国 Hudri Zagar State

宝林格尔·萨纳拉 Paulinger Sanara

实践证明,音译是翻译人名地名的很好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保留了原语的发音特色,同时保留了译文的可读性,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从而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得到了真正的传播。

3.2音译加注

在对原文本英译的过程中,对于蒙古族文化特色词,笔者采用音译加注的翻译策略。音译加注就是在音译的基础上对译语加以注释,以便译语读者理解和接纳。音译既能够保留原语发音,又能够使原文本中的事物在译入语中能够保留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比如,舒牟那斯,在蒙古语中指妖精。Shumonas:

Mongolian,fairy.

哈敦:蒙古语译音,即夫人,包含着皇后、妃子等意思。Hadun:Mongolian transliteration,it refers to lady,including queen and concubine.

在“雄狮洪古尔的婚礼”这一章节中,用下面这句话来形容洪古尔的“神力”:“他的前额有玛诃喀拉的力量,他的头顶有宗喀巴的威力,他的脑顶有奥其巴尼的力量。”

笔者将其译为“He has the power of Mahakala on his forehead,the power of Tsongkhapa on his head,and the power of Ochibani on his brain”。

玛诃喀拉:佛名。宗喀巴:藏族,黄教创始人。奥其巴尼:蒙古语中指金刚。

阿兰扎尔:江格尔心爱的坐骑。Alanzal: Janggar's

beloved mount.

宝木巴:指圣地、仙境,史诗中以宝木巴来代表人们向往的乐园,故笔者采用音译加注的方式将其翻译处理为“Bombaar:(Holy Land,Wonderland, and a paradise longed for by ancient people)”“蟒古斯”:指恶魔,魔鬼。Mangus: refers to the devil.

阿拉牟:江格尔使用的长枪。Alamu:The spear used by Jangaar.

额吉:指的是母亲或者老人。Eji:refers to the mother or the elderly.

诺颜:敬语,指“主人、老爷”。Nuoyan: Hon-orific,referring to“the host or Master.”

哈那:在蒙古语中指墙壁。Hana:In Mongolian, it refers to the wall.

渥涅:椽子。Wone:Rafters.

3.3意译

意译法着眼于传达原文意義的翻译(诠释)[8],它充分地考虑到读者的感受,用译语读者可以接受的表达来传达原作信息,以便译语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原作。

它舍去源语的语言形式和字面含义。在译语中,这种翻译方法强调用跨文化的“语用对等”词汇来表达源语的文化信息。

意译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意译更加注重句子“本意”的传递,即更关注原文本内涵文化的传达。再如“飞毛腿”,在汉语文化中,人们用“飞毛腿”来指跑得极快的人,它并不是字面上所指的毛腿。若将其直译为“fly-hair leg”则会让读者感到及其费解,所以应该意译为“fast runner”才能将其真正的寓意表达出来。

4结语

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和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探讨了《江格尔》中文化特色词的翻译策略。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空缺的现象,针对这点,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笔者主要采用音译加注的翻译策略处理此类文化特色词。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翻译工作者的努力。这就要求译者加强语言功底,在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能够阐释原语的文化内涵,为促进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色道尔吉.江格尔[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

[2]陆谷孙.英汉大词典(第二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诺敏.呼伦贝尔蒙古族民俗文化词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22(6):63-65.

[5]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孙艺风.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中国翻译,2012(1):20.

[7]白常山.蒙古语文化特色词语及其英译策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3):89-91.

[8]陈亚杰,王新.目的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翻译:以蒙古族特色词汇为例[J].中国翻译,2011(4):79-81.

(责编:赵露)

猜你喜欢

英译
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怎样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大学校名及其关键词的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The Fish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