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探究

2020-01-07蔡艳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8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道德与法治互联网

蔡艳璐

【摘要】本文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探究运用腾讯课堂、QQ作业、问卷星等互联网技术成果深化互动教学,构建“学案导学——多元探究——双线交流——反馈提升”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方法,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双线交融,促进教师、学生及教材等各种教学因素积极作用,相互促进,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生态,提升初中思政教学的吸引力与生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互动教学;道德与法治

一、“互联网+”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探究的背景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思政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是每位思政教师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實际生活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教师人员配置不充裕、应试压力大、每周课时量少、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家长学生对学科重视度不够等现实问题,因此,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学互动,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生命力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势在必行的环节。

作为一线思政教师,我们要解决教学难题,突破现实困境,必须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投入教育改革浪潮,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积极寻找突破口。近年来“互联网+”渗透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以“互联网+”推进创新发展和变革转型,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共识和共同的行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下,“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以“互联网+”为推手,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和变革转型,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共识和共同的行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成果深化互动教学,构建“学案导学——多元探究——双线交流——反馈提升”互动教学模式成为了课程改革创新的有效切入口,通过双线交流提高辅导效率、问卷星测试促进及时反馈等小切口可以达成优化思政课程教学、提高教育效果的大改变,让互联网技术成果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结合,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融合,道德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接轨,突破时空障碍,深化教师、学生及教材等各种教学要素的积极互动,切实提升教学质量,高效达成育人目标。

二、“互联网+”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探究的目标与关键

“互联网+”视域下互动教学探究旨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成果推进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探究式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之间研讨式互动,学生与问题情境之间的体验性互动,构建“学案导学——多元探究——双线交流——反馈提升”互动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的教与学互促的动态发展过程,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教师与教学资源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提升教学效果。

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深化教学因素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关键在教师,只有一线教师切实做到三个“要”,才能推动“互联网+”与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突破教学互动的传统局限,实现教学创新发展。

第一,要更新教学观念,拓展教育视野,增强课改意识,转变角色定位。我们要突破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构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双线交融的教育联通网,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关注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参与、交流与成长,引导学生以创新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要熟练操作腾讯课堂、问卷星等互联网技术成果。我们除了要熟练掌握在教学领域已经运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与平台,还应该积极开发新兴互联网技术成果的教育效能,找到互联网技术成果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变革教学模式,深化教学互动。

第三,要立足学情、校情及地域实际,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成长规律,尊重个性,尊重科学,以课标为导向,深化互动教学,让教学互动转化为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因素。

三、“互联网+”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探究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资源联通

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互动,需要我们树立整体优化观,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学科内容,深挖学科内涵,拓展学科外延,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以专题探究为导向,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双线转化,加强教学资源的系统性、教育性,打破了传统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避免网络信息碎片化的局限。

我们要切合学生这一互联网新生代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中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与思考。在合作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把握生成性资源,促进生生、师生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相互促进,实现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联动。

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憧憬美好集体》授课前,笔者提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浏览器、学习平台软件等搜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的感人事迹,然后从中精选素材,通过快剪辑等软件进行视频编辑,文字素材整理,整合成线下教学资源,通过设计系列层递性的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教学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课后,笔者精选结合抗疫事迹谈谈建设美好集体的感想的优秀作业,编辑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上,让线下的生成性资源成为了随时可供阅读、学习的线上资源。此外,笔者把线下教学的资源都上传到QQ群,让学生随时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复习、巩固、深化,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优化学案导学,开展多元探究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学生选择知识的依据。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质量的提问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反思,推动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

“互联网+”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互动教学,同样需要设计导向性强、多层递进的问题与任务。我们要设计目标明确,导向清晰的学案,提升问题设计与任务布置的针对性与启发性,用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在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QQ、微信等溝通平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指导,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教材探究的深化。

《憧憬美好集体》授课前,笔者下发了纸质学案,引导学生根据学案上问题与任务开展学习,同时笔者借助问卷星网页设计在线预习检测题,让学生通过检测更好地了解学习效果,达成预习目标。借助问卷星在线测试生成的检测报告,笔者也很好地了解了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及时作出教学侧重点和方向的调整。

(三)深化双线交流,优化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它涵盖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巩固延伸等环节,在“互联网+”视域下,学案设计、作业批改、交流沟通的方式都变得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纸质学案还可以通过问卷星等渠道设计电子学案,既可以直接面改学案,也可以通过QQ作业或者微信作业程序进行在线修改,既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辅导,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沟通平台进行线上交流;既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借助钉钉会议、QQ直播、腾讯课堂等平台进行一对多的交流,提升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提高交流的频率与效能。

“互联网+”视域下深化互动教学除了要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设计,还需要优化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互动的高效、深入开展。我们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设定灵活的综合评价体系,既要横向评价,又要纵向评价;既有纸质评价,也有线上评价;既要关注个体在群体的发展,又要关注个体的成长性发展,通过多元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欲望和热情,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学习活动中来。

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任重道远,作为一线思政教师,我们要肩负使命,立足实际,积极学习反思,大胆探索实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同时也要把握好互联网成果技术使用度,引导学生健康文明上网,合理参与线上学习,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红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陈式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陈秋兰.自主探究 多元互动——中学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4]刘利,潘黔玲.互联网+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道德与法治互联网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