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用到审美:满清女子首饰护指套考释

2020-01-06柳国伟

人物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物质文化清代

柳国伟

摘 要:“护指套”是清代女子群体中流行的首饰,本文讨论其形制、起源、流行时间、文化内涵等。并就“护指套”的流行与清代服饰的内在物质文化关系展开分析。提出“护指套”的流行反映出满清人服饰的影响和从最初的功能性向审美性的过渡,以及“护指套”是清代女子相互攀比体现身份的产物等观点。

关键词:清代“护指套”;物质文化;设计样式

一、“护指套”的形制及其他

(一)“护指套”的缘起及流行时间

“护指套”最根本的功能便是保护指甲,其次是装饰作用。关于“护指套”的起源,则与中国古代蓄甲之风密切相关。据《韩非子·内储说》中记载:“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察左右之臣不诚。”由此可知,早在战国时期男、女就有了蓄甲之风。后因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束缚,男子对女子的装束打扮有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后来女子为主要蓄甲群体的原因之一。在对敦煌壁画的佛像人物研究中发现,自西魏肇始壁画人物中也出现了蓄着指甲的佛像。在南宋画家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中也绘有蓄着指甲的僧人。至明代时期,蓄甲之风更是不分阶层权贵,一般普通市井家的女子也蓄甲,诸如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写道:“谁想是外边搭住了的,狠性子一拽,早把两三个长甲一齐揪断了。”到了清代,女子蓄甲尤其以旗家女子为最。据《燕京风土录》中的描述:“旗家女子,丰衣足食,闲情逸致,闺中无事,故多养长指甲已自娱者。”慈禧太后是其代表,据说慈禧太后每天晚上都要用热水将指甲泡软,然后修正,在涂以指甲油来保护指甲。 借以上诸多史料的考证,笔者认为古人蓄甲的缘由为以下三点。其一,深受传统孝礼文化的影响,《孝经·开宗明义》中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认为指甲作为身体的一部分都是上天与父母的恩赐,不可损毁,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刻意蓄甲。其二,则是古人病态的审美需求。古人认为女子的手应细而长为最美,将手指比喻为笋尖、春葱、柔荑,这无疑是对女性的手指制定了标准——长、直、尖。加之,迫于一夫多妻制的不公平制度,女性为了争宠,纷纷向标准手指看齐以博得丈夫的喜爱。其三,作为身份的象征,指甲太长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活动,很多事情便不能够亲力亲为。古代女子便以此向他人证明自己的生活足够的优越,不用劳动,以示身份的高贵。古人为了追求完美,更是在指甲面上点缀各种斑斓的色彩来增加手指的美感。古人的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后来护指套的出现和流行。

关于“护指套”的具体流行时间,在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据考古出土的“护指套”发现全部属于清朝时期,由此可知,护指套确实是在清朝开始广泛流行。那么具体是在清朝的哪个时期流行?清初百科全书《御制增订清文鉴》中也未曾记载“护指套”的相关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清中期开始“护指套”才得以流行。具体流行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从美国画家凯瑟琳·卡尔的《我眼中的慈禧太后》和清代小说《风月梦》中的描述不难看出,在清中期开始“护指套”已成为清朝女子(嫔妃、普通市民)的重要首饰之一。例如,旗家女子在订婚时,男子送给女子的订婚礼中就有“护指套”。由此可见,“护指套”已经从实用性转向了装饰性,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二)“护指套”设计样式的演变

清朝做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非汉民族统治的政权,可谓是吸取了历朝历代最核心的设计思维和制作工艺。单从“护指套”的材质或是制作工艺等方面来看,都十分奢华,这也表现出清代对于造物的极致追求。在清代极度盛行的“护指套”是由古人蓄甲(护甲)而产生的一个非偶然性的设计产物,并非一开始就如清代一样奢华。“护指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从吉林省老河深地区出土的汉代金护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护指套”,是由薄薄的金片卷曲而成,造形非常简单,而且可以随意调节粗细长短,极具实用性。从外观分析,只能戴到指尖稍后处,并不能起到完全的护指作用。由以上考古资料显示,最初的“护指套”设计样式简单,没有多余的装饰,而且都为短小形,可以认定在清代以前,“护指套”主要以保护指甲为主要功能,并没有起到太大的装饰作用(功能性大于装饰性),也可以说是清代“护指套”的前身。直至清代“护指套”的设计样式开始由简入繁,并且有了不同长度的“护指套”,也同样可以认定在此时“护指套”已经由功能性逐步向装饰性转变(装饰性大于功能性)。总之,“护指套”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是以功能性作为最基本的目的。目前发现较早的清代指甲套为素地鎏金银指甲套。其造型已与之前朝代不同,整体由银片卷曲而成,表面鎏金,基部重合便于调节大小。之后的制作材料更是多样,有金、银、玉、玳瑁、珍珠等珍贵材料。制作工艺也更加繁复精细,无不体现着尊贵、奢华,将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发挥地淋漓尽致,如点翠、嵌宝、珐琅、鎏金、累丝、镂刻和錾花等。

二、“护指套”的流行时尚与物质文化的关系

清代流行的女性首饰“护指套”是中国古代蓄甲之风下的必然产物,但其在清代的极度流行却是偶然,从其奢华的材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来看,在清代的一度盛行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这就涉及到“护指套”与物质文化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护指套”与清代服饰的内在关系

“护指套”作为一种女性首饰在清代之所以流行,与清代对女性整体着装的重视有密切关系。从“护指套”的造型样式(尖、细、长)出发,不难看出是为了与清代紧身窄袖的服饰制度相呼应。清代女性的发式高挑,又喜穿高足鞋,再加以紧身窄袖的服装,无不体现着以瘦、長、直为美的审美观念,从而也与古人以女性手指长、白、直的审美相呼应。游牧民族尤其喜欢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作为装饰品,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物质文化的问题,一为易于加工,二为材料的稀缺更能彰显尊贵。那么,当人要用这些贵重物品作为装饰时,一定会选择将其戴在最重要、最显眼的地方,那么什么地方是清代女性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呢?仔细观察清代女性的着装会发现,女性的头饰和胸饰都非常的奢华,唯独剩手部仅皮肤暴露在外,而人的手指是除头部和胸部外更易于被别人所注意到的部位,再加上女性所蓄的长甲需要保护,因此对“护指套”的精雕细琢第一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彰显身份,第二也起到了对指甲的保护。清代丫鬟和主人的衣服受到制度文化的影响,除材质、装饰外大体相同,最大的差别就是头部和手部,因宫廷贵族女性的头饰受到严格的等级约束,只能从手部的装饰来比拼。其次,清代女子服饰中“显”与“隐”的问题,唐代女子服装的袒领低胸被认为是非常开放的,属于强调暴露皮肤的“显”的现象。清代的时候受到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约束,女子衣服将身体紧紧包裹起来只有头部和手部露在外面,总之,将头部和手部暴露出来,也成为女性着重装饰的部位。对手部的装饰使其成为视觉中心,聚集他人的目光也是标榜身份的体现。

(二)“护指套”纹样的文化指义

通过对“护指套”的缘起及流变的研究发现,最初的“护指套”为素面,直到清代“护指套”才以各种吉祥图案进行雕刻装饰,那么,清代对“护指套”的装饰是在此时偶然兴起的吗?这里就又涉及到物质文化的问题。早在《诗经》中记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足见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手的美化。有学者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发现,从唐代开始,壁画人物的指甲上有了清晰的装饰线,并且在此之前人们会利用凤仙草染指甲。这也许就是最早人们对指甲的刻意装饰。以此为基础再看清代“护指套”的纹样装饰,就会发现这并不是满清人对指甲审美的开始,而是对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清代统治者在“护指套”的纹样上注重对“文”的体现,“护指套”的图案纹样均富有一种吉祥寓意,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服饰上。满汉文化的交融使的清代“护指套”纹样多带有汉文化的世俗题材和表征符号,注重寓意和意境唤起内心深处对传统信仰的无限追求。“护指套”上的吉祥纹样映反映了中国人对传统精神文化追求,文人士子对崇高精神的向往和道家追求长寿的思想。崇高精神寄寓着文人阶层的审美和精神的寄托,如四君子纹样是清代服饰和护指套上的常见得纹样,也是崇高精神在护指套上的反映。因此,“护指套”是清代女性颇具时代特色的首饰品,既是清人审美的集中反应,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

三、结语

“护指套”是清代女性首飾中较为流行的首饰,其奢侈的材料和精美的制作工艺无不体现着尊贵。在其精美的外壳下蕴含着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也从清代“护指套”上可以看出清代的设计虽具有内在的文人气,但在制作工艺上也充满了匠气。概言之,在“护指套”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最初的单一性逐步趋向于多样性,离不开我国先辈对造物工艺技术的不断探索,正是由于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才促就了清代“护指套”的广泛流行与时尚。其后,笔者站在传统工艺技术传承的角度,提醒当代人必须重视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并为传统工艺寻求新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高兴,周瞳,王磊.中国设计史[M].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2]张新宁.浅析清代饰品的制作工艺及其在指甲套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9(17):144-145.

[3]刘珍妍. 清代宫廷指甲套的装饰艺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9.

[4]梅璐琳. 清代宫廷金银器的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5]赵紫薇. 清朝满族宫廷首饰纹样的审美意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6]梅璐琳. 清代宫廷金银器的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7]王雪. 清代通俗小说与青楼文化[D].广西师范学院,2016.

[8]张燕芬. 明清服饰之器物纹样研究[D].江南大学,2012.

[9]扬之水.清代金银首饰的名称与样式[J].形象史学研究,2013(00):199-234.

猜你喜欢

物质文化清代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问题探讨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