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中西方绘画艺术

2020-01-06聂子雄

人物画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绘画艺术中西方

聂子雄

摘 要:艺术不仅富有知识,并且很值得研究,在不同国家的艺术体系里都有其独到的见解。绘画艺术身为艺术百花园的一员同样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区同点入手,进一步提高笔者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艺术;区别与相同点

艺术的边界很广,人类对艺术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下,曾经长辈因笔者爱听摇滚乐而感到不解,认为这种音乐没有内涵,没有艺术含量,让笔者多听古典音乐,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而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各个不同乐种的出现才使得音乐变得多元,如按照长辈所说只有古典乐才是艺术,私以为音乐领域也无法像如今这样百花齐放。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如音乐一般,从原始社会起绘画艺术这一形式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亦或是现如今的街头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人类对艺术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

绘画艺术,在笔者看来不仅仅是画画,更是有着艺术性的修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首先是来自于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将自己的文化根植于基督教文化中,并且认为上帝与凡人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像中世纪的绘画许多都是为了服务于宗教,宣扬教义而产生,而在古希腊时期,绘画追求写实,对画面的描绘来自于人们所看到的真实内容。中世纪油画代表作《面包和鱼的奇迹》中就描绘了圣经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说的是耶稣用两条鱼和五个饼使五千人吃了一顿饱饭的故事,此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楚明白的故事,清楚明白,就是基督教的艺术风格。中世纪绘画很多都是赞美,修饰神权,即使是画普通人,也是经过神话的人。

随着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出现,即便当时的人们已经慢慢摆脱了宗教的影响,但是那些深入骨髓的艺术思想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宗教对人的影响,从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的话中就能感受到。拉斐尔的著作《西斯廷圣母》,画作采用了金字塔似的构图,人物大小与真人相仿,画面庄重,画作底部背景以两个小天使的头像作为背景,给庄严肃穆的圣母画作带来一丝活泼的气氛,从侧面体现了圣母母爱的光辉。相较于拉斐尔以往所刻画的圣母中那种追求完美无瑕的气质,《西斯廷圣母》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种人类救世主的感觉:为了拯救全人类于苦难深沉的世界,愿意牺牲自己的孩子。拉斐尔适当地运用了那个时代最出效果的短缩透视法。在教皇的手指尖和圣母的衣裙之间,留出了多有纵深感的空间。扒在栏杆上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仿佛是在聆听圣诞节时教堂里奏起的管风琴音乐,一片稚气童心跃然画上。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

无论是《面包和鱼的奇迹》还是《西斯廷圣母》,我们都可以看出西方绘画在空间处理上都采用的是焦点透视法,这种绘画手法还能从达芬奇的著作《最后的晚餐中》体现出来,画面中12个人神情各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采用焦点透视法就会导致画面杂乱无章,通过此法在以耶稣为中心,使得整个画面散而不乱,进而将完整的的故事通过一幅画表达出来。

相较于基督教对西方人的影响,自古以来的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儒家讲究“仁”,“礼”,“天人合一”等思想。受到儒家影响的中国艺术家数不胜数,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通过对山水山川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追求画外之境。体现出儒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除了“天人合一”,儒家思想更是传达了一种“中庸之道”,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传统思想,“中庸”是儒家思想的一个伦理、美学范畴,它不仅代表的是一种思想与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绘画艺术的方法。经常出现在花鸟画中的梅、兰、竹、菊这类经久不衰的题材不仅可以体现出文人艺术家的风骨,更能代表他们的思想,虽怀才不遇却风采依旧。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艺术功能观更是统治了中国绘画艺术思想千年之久,像孝子烈女题材与描绘帝王功绩题材的画的盛行中我们都能发现出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思想。

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深刻影响的不光有宗教,中国历代画家所提倡的“神”、“骨”、“肉”也是中国绘画艺术久经蜕变所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美学研究方法。其中古人尤为看重“神”,“神”讲究气、韵、神、形,“骨”为绘画用笔,“肉”为古代绘画中描绘物体的饱满程度。将这“神”、“骨”、“肉”三者表现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顾恺之,顾恺之极其擅长表现人物神韵,提倡传神。它的代表作《洛神赋》中就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洛神賦》描绘的是曹植与洛神相恋的故事,画卷中曹植与洛神依依惜别,虽没有一字一句的解释,但是从两人的神情中却道出了人神不同路展现的淋漓尽致,无尽惆怅的氛围在顾恺之笔下被充分描绘。

中西方艺术相交融,在这个现代化冲击下的时代,传统的绘画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就笔者认为,中西方绘画从古至今都行走在同样名为艺术的道路上,不论是如今人人簇拥的现代艺术,亦或是经典的传统艺术,都是为给艺术这条道路继续铺路。西方大师的作品我们也是极力推崇和肯定的,他们所提倡的写实性与再现性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与环境中可以堪称伟人,他们将历史与阶级以绘画的方式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面对西方绘画的多姿多彩,中国绘画同样博大精深,无论是体现儒、释、道的宗教绘画,还是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花鸟山水画,无不展现出中国画的风采。但不管是写实的西方绘画亦或是写意的中国绘画,都是具有艺术的相通性。艺术本身作为一个存在的客体来说,不论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所用技法还是使用的工具的不同,都只是外在的不同,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就是说明为什么郎世宁来中国时同样获得了乾隆的认可,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就是说明为什么赵无极在国外可以和毕加索成为挚友,并且画作同样可以获得西方艺术界的认可。艺术无止境,绘画艺术的研究方法不仅仅只局限于中西方的对比,只有我们不断的探索去寻找,再能在现有的知识下突破瓶颈,寻求更高的艺术。

猜你喜欢

绘画艺术中西方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诗中有画:顾城诗歌的绘画艺术解析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