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现代博物馆内容创意与开发对策

2020-01-06张婉珍李婉蒋文瑞庞小溪

新西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展品体验式亲子

张婉珍 李婉 蒋文瑞 庞小溪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在节假日及休闲期间带孩子外出游玩,以期增长孩子的见识和文化素养。在日常工作忙碌之余,也会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增强亲子间的交互体验,拉近亲子间的感情。基于交互设计的亲子体验式博物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应借鉴成功案例、挖掘文化内涵、设置沉浸式体验区,科学把握亲子交互体验式博物馆的内容创意与开发要点。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产品与交互设计紧密地联系起来,人们也开始不断关注交互设计领域。对于传统的博物馆而言,更加注重“对物品的展示介绍”,即通过采用专业的术语对展列的物品进行解说介绍,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专业性,但用户的体验度很低。仅仅通过单个感官进行传输,用户的兴趣常常被忽视,得到的信息常常被遗忘。现代博物馆更注重于用户的多感官体验,参观者在接收知识以外,可以通过激励、感动、难过、恐惧、刺激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将交互设计运用在博物馆内容创意与开发当中,通过多种感官与博物馆产品的交互融合,成为当今博物馆重要的开发趋势。

博物馆体验式内容与交互设计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对文化、教育、艺术等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增强,文化消费需求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传统博物馆已不能满足大众更加丰富且多元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及体验诉求。传统博物馆大多是比较直接地展示展品,观众只能透过玻璃窗来观看展品,这种无形的距离感使得观众不会有很大的兴趣进行二次观看。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指出,沉浸体验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当观众沉浸其中的时候,其他事物就显得没那么重要,而且人们也愿意为此花费时间、精力以及金钱来享受快乐,这往往就是吸引观众的一大重要手段。博物馆中的沉浸体验可以被定义为“展览中涉及和包含的,或者为观众创建的一种特定时空体验的程度”,这种体验式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展示物品,而是采用交互设计的方式,将观众带入设定的情境,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促进人与物品的交互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观众通过这种体验式内容不仅可以了解到展品的历史与展览形式,同时也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交互设计使得展品和观众有了良好的互动体验,将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拉近,满足了观众的多种体验,例如认知体验、感官体验以及情感体验。目前,不仅是博物馆,也有许多美术展、科技馆等,都在展览的内容和方式上采用了互动设计,以期增强用户的体验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2019年的上海宝龙美术馆的《时光之眼》沉浸式光影展,通过给小朋友提供纸和画笔,让小朋友自由创作绘画,而且在绘画完之后,这些绘画都可以通过扫描投影在展厅墙上。以海洋主题的绘画为例,里面的小鱼以及奇形怪状的海底生物都是小朋友自己画的。这种形式很好地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他们可以参与进来,使得自己的作品也呈现在展厅墙上,参观之后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交互设计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展品的主体地位。一切交互都应基于展品本身,要与博物馆体验式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所有的交互设计都是服务于博物馆体验式内容的,不能过分地追求互动设计所带来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其与博物馆体验式内容的内在联系,不能成为吸引观众的噱头。

博物馆亲子体验式内容的交互设计实践

诚然,亲子关系的交互设计已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国内,交互设计在亲子体验式博物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应积极借鉴亲子體验式在博物馆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一)甘肃省博物馆

2014年,甘肃省博物馆在其筹划的“我心中的博物馆”主题亲子系列活动中,将亲子教育活动和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搭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亲子交互平台。此类博物馆的沉浸体验在特定条件下,促进某几类知识的获得,包括有关展览的陈述性知识(口语或书面表述)、过程性知识或技能演示、空间或建筑特色与物之间的关系、与体验相关的情绪或情感回应等。其中亲子互动体验感最强的,分别是:适宜6岁至10岁左右小朋友参与的“陶器的制作与绘画”实践活动,该项目通过制作手工制陶,让孩子与家长一起既动手又动脑,一起了解并交流文物知识以及彩陶文化;此外还有适宜5岁至12岁左右小朋友参与进行的“考古发掘”实践活动,小朋友可与家长一起在室内或室外模拟考古活动,与家长一起解开考古秘密,丰富考古知识。该活动主题依托博物馆文物展览一月一换的特色,针对学龄前儿童特别个性化内容。该博物馆的主题亲子活动通过对博物馆内部的资源整合,基于对观众认知能力的有效了解,依托讲解员从中起到的调和作用,达到了交互设计与博物馆亲子体验式内容的有效联动。

(二)日本的TeamLab

TeamLab是通过团队之间共同协作来探索艺术领域、科学领域、技术领域和自然界交汇点的跨国性、跨域艺术团队。团队由程序员、工程师、建筑师、艺术家、CG动画师、数学家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该团队于2001年成立,其初衷在于,通过艺术摸索人与世界的关系及新的认知。而其在实践上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在沉浸式体验博物馆中的应用。基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沉浸理论,“当人们从事自己热爱的活动时,都会很专注、投入、时间感消失、不会受到其他事物干扰。”TeamLab艺术团队努力打造出能让参观者沉浸其中得到最满意体验的项目。团队首先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得出,儿童和家长组成的亲子参观团是其主要的客户群体,随后将儿童数字娱乐项“TeamLab future park”确定为团队的主打产品。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孩子不光是主动参观,并且还能主动创造,进而实现团队合作,教育的功能在无形中得到了呈现。

以TeamLab的生命之森与未来游乐园展览为例,其中的“小人儿所居住的音乐墙”和“小人儿所居住的桌子”、“全球最大的‘滑梯水果园”等都被应用于亲子交互体验,并且可以让小朋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是孩子们可以玩,很多爸爸妈妈同样玩得不亦乐乎。它通过运用艺术、科技和空间相结合的形式对四季地形、汉字、花开花落、重力消失的光球森林等场景进行的描绘,创造出了体验感与美感相结合的空间效果,亲子可以从中体验到更多相处的快乐。TeamLab的成功经验表明,美学与创造性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同时也是亲子体验的永恒主题。

亲子体验式博物馆内容创意与开发对策

亲子体验式博物馆,听起来似乎很常见,但其实并非如此。当今市场上完全以亲子体验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少之又少,所以关于这类博物馆内容创意与开发方面的要点与注意事项非常值得研究。总体而言,基于亲子体验式的博物馆内容创意与开发应把握三个要点。

(一)采用年龄分级,设置年代展览区

对于亲子体验式博物馆的这一主题,在选择展览物品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代表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选择具有独特记忆、有代表的物品,当参观者在看到展览物品的第一眼时,可以立刻唤起自己脑海中的回忆,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铁皮玩具,80年代的小霸王游戏机,90年代的塑料玩具、电子游戏机,或者2000年以后常见的电子产品。当今社会,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聚在一起,大家总会听到一个词——代沟。小孩子喜欢新奇,年轻人追求潮流,而年龄较大一些的人群更喜欢安逸,所以当不同年龄段的人聚在一起,呈现出更多的场景是相顾无言、默默无语。设置年代展览区是希望当家长和孩子在博物馆参观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且也可以互相介绍,分享不同年代的欢乐。生活中确实没有机会去参与对方的童年,但是亲子博物馆提供了机会与场合,在相互介绍中增加亲子交流,在参观与分享时增进情感。

(二)挖掘文化内涵,设置沉浸式体验区

历史博物馆在进行沉浸式体验内容开发时,需要注意该类型博物馆不同于一般展馆的特点与气质。历史博物馆应保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整体呈现的氛围也较为庄重和正式,沉浸体验内容的设计和规划要考虑到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文物的保护。每一件文物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和当时文化的凝聚,在参观时,要尽可能沉入历史,感同身受,体验学习不同的文化。这一方面可以借鉴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其他文物资源丰富的博物馆,学其精华,研究其一些成功的参观模式。但是,当将沉浸式体验与其他类型博物馆相结合时,应该另作考虑,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科技类博物馆,必须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儿童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与感受到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儿童接触社会时间较短,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新奇感,博物馆沉浸式科技体验区,不仅可以增加儿童见识,还能培养儿童在科技方面的兴趣爱好,在一些儿童内心埋下一颗钻研科技发展的种子。

(三)注重交互体验,设置实践活动区

亲子体验式博物馆中设置实践活动区主要是为了发掘儿童潜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儿童思维是跳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存有好奇心,而且希望去感受、实践,所以博物馆儿童实践区的开发对于儿童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儿童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儿童成长和教育的过程中一直被反复强调。实践活动区的设置,正是让儿童在实践中实现交互体验。在实践活动区,亲子间可以共同合作,一起动手制作或者操作,甚至于一起思考,然后互相交流,表达各自的想法。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双方相互配合,一起完成,也是拉近亲子间距离的好方法。而且,博物馆也可以开发家长与儿童一起参与的实践活动,定期举行,增加亲子活动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要以儿童为中心,考虑到儿童的需求。在亲子体验式博物馆内容创意与开发构想中,儿童的安全是极其重要的,任何一个展区在设计时,都要以儿童的安全为前提,展区应该有相应的安全提示、保护措施等,设计标语等能让儿童清楚明白认知到。除了关注儿童的需求,家长的需求也是极其重要的,儿童发展不成熟,所以绝大部分都是家长在做选择,抓住家长的心理,让他们在参观感受完亲子类体验式博物馆,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带孩子参观的打算及想法,那么,这类博物馆的创意与开发设计就是成功的。

亲子体验式博物馆实际上就是将传统博物馆的“内容”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与观众的交互。我们主要针对的观众就是亲子,所以交互设计要更加注重亲子体验,将交互设计运用于亲子体验式博物馆的内容创意与开发中,为孩子与父母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未来的博物馆将会是以交互设计为主的展示,人们通过科技手段仿佛可以触碰到过去,在这种交互体验中了解展品的过去,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未来交互设计在博物馆的内容创意与开发中的运用会更加广泛,会有全新的呈现方式与全新的交流互动模式。亲子体验式博物馆所有创新都基于展品本身,采用交互设计,关注儿童发展,满足孩子和家长的共同需求,这些都是开发亲子体验式博物馆需要关注的。

参考文献

[1]王思怡.沉浸在博物馆观众体验中的运用及认知效果探析[J].博物院,2018(04):121-129.

[2]王红,刘怡琳.交互之美——teamLab新媒体艺术数字化沉浸体验研究[J].艺术教育,2018,(09).

[3]张淑芬.分析数字时代艺术博物館展示的交互设计[J].艺术品鉴,2020,(10).

[4]陈奕彤.基于沉浸式体验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J].工业设计,2020,(09).

[5]刘宇轩.交互艺术的沉浸式体验[J].艺术大观,2020,(09).

作者简介

张婉珍 李 婉 蒋文瑞 庞小溪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展品体验式亲子
展品被盗了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