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

2020-01-06陈光

新西部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远景十四五经济社会

陈光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承上启下之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迈进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既放眼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目标,又着眼于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部署了重点工作内容,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明晰任务。对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围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聚焦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主要目标。其中,在经济发展成效方面,提出要实现注重质量效益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做大国内市场、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这些战略部署对于陕西“十四五”时期战略规划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

一是在创新方面,陕西具备得天独厚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优势,科技创新实力及资源雄厚,为新时期陕西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并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和追赶超越提供了基础、带来了机遇;但与此同时,受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主体活力不足、要素配置跟不上等因素的制约,陕西高技术成果就地转化能力不强,多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并没有充分发挥繁荣省内市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二是在对外开放方面,陕西作为西部地区内陆省份,应积极应对开放不足之短板,以“一带一路”倡议下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区域协同发展,以及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和“长安号”的常态化运营为契机,充分发挥西安和陕西在物流运输方面的区位优势,以及连接东、西部地区并推动向西贸易的枢纽地位。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应积极调整过去的对外开放发展策略,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深入参与国际循环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转变,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合作共赢新局面的战略目标。

综上来看,“十四五”期间陕西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应立足自身的科技、区位和资源优势,将高技术创新和对方开放新格局作为主要抓手。一是进一步做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明确并细化应用场景;二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挖掘高技术成果转化机遇,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打破因中美贸易摩擦而导致的技术封锁,突破高技术服务和高附加值产品“走出去”瓶颈,推动陕西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创新和开放对促进陕西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作用,使之成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两大引擎。同时,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对外经贸合作,进一步熟悉国际经贸规则,从过去的旁观者、遵守者积极向参与者、构建者的角色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十四五”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以及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N].陕西日报,第1版,2020-10-30.

作者简介

陈 光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师

猜你喜欢

远景十四五经济社会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宏观分析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批判的原因
阿克苏地区招商引资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