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间自然教育调查

2020-01-06王·愉

新西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实践者乡土案例

王·愉

在地自然,是一家致力于自然教育实践的社会组织,试图通过提供基于本地化、生活的体验活动和共同学习以及相互陪伴的平台,启发青少年和成人对自然的情感和尊重,培养其应对环境问题的洞察力和行动力。

2020年,在地自然创立自然教育机构已经八年。在这八年时间里,我们主要带领城市少儿和家庭,通过自然教育的实践,重新建立人与土地、城市与乡村的连接。虽然主要带领的是城市的少儿和家庭,我们却有很多与乡村连接在一起的机会:带领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到乡村去体验自然;带领乡村孩子的自然与环境夏令营;让乡村的孩子与城市来的孩子结伴去学习乡土文化和实践;以及最近几年我们通过自然导师培训和基础培训,结识了不少在乡村从事教育或社区工作的人们。

自然教育带给人一个重要的成长,就是更有机地看待我们与万事万物的联系。在过去与乡村的联结中,我们很深切地认识到城市与乡村共同组成了我们社会的共同体。今天生活在乡村的儿童,也是未来社会的一份子,是未来可持续生活的栋梁。任何一个在城市生活的人,只要能回到乡村,无论是返乡生活、还是短期游学,都能有很多收获和对多元社会的进一步认识。

很多城市人认为乡村本来就在青山绿水中,孩子们从小赖以生存的田园生活、农业生产会产生自然而然的与土地、动植物发生联结感。事实上,现在乡村更需要自然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视、网络在乡村得到普及,孩子们受到电子产品影响正在日益增大。大量的青壮年离开村庄到城镇生活,传统文化和生产实践出现断层。而由于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年青一代过早离开父辈生活的社区,甚至过早离开家庭的影响。乡村孩子的自然缺失症也越来越严重。

乡村的自然环境需要守护者。过去农业的生产生活就是一种守护,社区的乡规民约、文化禁忌在很多农人那里发挥过重要的保护作用。而未来的乡村环境治理和保护也必然由爱自然、懂得自然智慧的农人管理。在城乡社会共同体里,城市的生态健康、食品安全需要由乡村的生态健康来保障。

真正的联结还是产生于共同经历的事情里。2018年8月,在地自然在社区伙伴的支持下,启动一项西南地区乡村自然教育的调查和推动项目,分别走访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五地,收集相关信息,整理案例,令我们能够对在乡村坚守教育,探索适宜本地的教育内容的机构与个人有更为全面的了解。2019年至2020年4月,我们又深入调研了云南与四川的四家机构,与每家机构都有较深的对话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写作了四篇乡村自然教育的案例文章。这个研究过程,于我们而言,是努力记录了这些地方的重要经验,寻找到扎根乡村的实践者;于这些实践者来说,这些经验的整理带来了相互认识、互相学习的机会和一群同行者。

2020年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更多对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这些案例伙伴们积极地投入到社区互助以及更主动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有幸借助乡村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开展了线上“扎根乡土自然教育分享会”,分享了西南乡村自然教育项目的几个案例点的故事。这些案例故事引发了上千人的关注、探讨和反思。

除了调查和传播这些实践者,我们也希望慢慢搭建一个能支持这些实践者能力成长和持续行动的小小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愿我们都能成为相互贡献的一员,可以共同推动在自然教育、乡村教育、乡土文化傳承等议题上的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实践者乡土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实践哲学的检证者理论
乡土分外妖娆
率先“实践者”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科学家—实践者”训练模式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