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中低俗行为的社会危害及治理机制研究

2020-01-04韩磊靳淑君

传媒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机制网络直播

韩磊 靳淑君

摘要:在网络直播中,部分平台为了吸引粉丝,使用猎奇求怪、直播社会禁忌等低俗方式迎合少数网民的低俗趣味,给网络道德建设、网络生态培育、社会风尚培育等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网络直播要健康发展,应当完善其监管和自律机制,改善直播文化生态,建构针对网络直播低俗行为的治理新机制。

关键词:网络直播 低俗行为 新机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但少数网络直播存在直播内容低俗化、淫秽色情泛濫、语言污秽不堪等问题,这些污染了网络文化生态建设,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也弱化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为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培养理性包容的社会文化心态,释放网络自治的正能量,应当治理网络直播中的低俗化问题,建立网络直播中低俗行为治理的新机制。

一、网络直播中低俗行为的表现形式

网络直播是“一人直播,众人围观”的全新网络娱乐节目,它诞生于2012年,到2016年,我国网络直播平台超过200家,用户超过2亿人,此后网络直播正式进入了千家万户。随着网络直播的商业化发展,色情暴力、封建迷信、污言秽语等在各直播平台扩散,影响了普通网民和草根阶层的价值观念、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主播缺乏才艺,纯粹依靠猎奇求怪、戏谑夸张等猎奇搞怪的表演吸引粉丝。比如,网红“吃货&凤姐”在直播间里表演各种吃功,用吃生猪蹄、吃黄鳝、吃辣椒面等千奇百怪的表演吸引粉丝,以此博取粉丝的点击量。二是网络主播以侵犯他人隐私、直播社会禁忌等方式博人眼球,引发了社会消极思想和不法行为。比如,2016年天津某护士在未经病人同意和医院许可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了插胃管的直播,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不仅违背了医护人员职业道德,也侵犯病人的个人隐私。三是一些直播人员以淫秽色情、低俗趣味的方式吸引粉丝,提升其网络知名度。

二、网络直播中低俗行为的社会危害

在社交媒体广泛普及的今天,网络直播已成为大众生活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网络舆论的重要集散地。网络直播的思想内容、话语表达、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网络价值观培育,影响着社会心态培育和社会和谐建设。

1.影响社会心态培育。在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竞争加剧等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大众的心态变得焦躁不安、空虚迷惘,这就需要以主流价值观推进社会文化建设,培育开放包容、理性豁达的社会心态。然而,在网络直播中少数网络主播却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以丑为美的方式传播网络信息,大肆传播不健康的低俗文化,这些给主流价值观传播和社会心态培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此外,许多网络主播以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态开展网络直播,不择手段的方式吸引粉丝,并通过广告、商演活动等实现流量变现。这种方式很容易成为普通人的模仿对象,也容易使大众产生困顿、失衡心理,影响健康社会心态培育。

2.破坏网络生态建设。网络社会是一个以数字化的数据结构所构成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学习、生活、娱乐、交往、竞争、合作等社会行为,逐渐形成了生生不息、共生共荣的网络生态系统。网络直播是网络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传播网络信息、传承社会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使命,然而低俗化的网络直播却污染了网络生态环境,破坏了网络道德秩序和网络文明建设。

3.影响社会秩序建设。网络直播低俗化是商业利益驱动的结果,网络主播之所以不断游走于道德和法律边缘以及社会生活的灰色地带,就是为了谋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和社会地位。但网络直播中的行为可能成为草根青年的人生榜样,往往诱发诈骗、淫乱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在媒体报道中经常可见到“天价打赏女主播”“为女主播铤而走险”等新闻报道,这些充分说明网络直播低俗行为已经影响到社会秩序建设。

三、网络直播中低俗行为的治理机制建构

网络直播活动涉及网络主播、直播平台、普通网民、监管部门等多个利益主体,积极健康的网络直播环境需要多元主体相互协作、共同治理。所以在网络直播低俗化现象治理中,应当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新机制,发挥政府、网络平台、网民等治理主体的治理功能。

1.健全网络直播监管机制。从本质上看,网络直播中的低俗行为是一种消极的社会亚文化,是网络媒体、商业利益、低俗文化共谋的结果。所以,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网络直播低俗化现象,加强对猎奇、恶搞、低俗、粗俗等网络直播低俗行为的治理。首先,加强网络直播监管立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互联网立法,完善网络信息监管机制。网络直播行为应当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为依据,以部门规章、行政条例的方式出台监管细则,制定准入机制、登记及审查方式,明确网络直播低俗化的监管主体、监管范围、监管方式、法律责任等,为网络直播中低俗行为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开展网络直播的专项治理活动。文化、公安、宣传等部门应当开展网络直播专项治理活动,治理内容粗俗、格调低下、价值观颓废、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网络直播活动。要以“净网行动”网络直播治理平台,对网络直播中的“暧昧”式软色情、“猎奇”式庸俗表演、虚假网络信息、低俗庸俗内容等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最后,公安部门、司法部门、网络主管部门等要集中查处一批网络直播案件,对网络直播中的低俗行为进行针对性治理,净化网络直播的文化生态。2020年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治理活动,对“月爱直播”“UP直播”“么么直播”“蜜桃直播”为违法违规直播平台进行了立案侦查,有效遏制了网络直播领域的种种乱象。

2.完善网络直播自律机制。在自媒体广泛普及的今天,抖音、YY、西瓜视频等网络直播平台成为大众生活娱乐的重要方式,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促使人类进入了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给传统的舆论监管机制和网络治理机制带来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媒体监管理念,建构以网络自律为重要内容的治理新机制。

首先,健全新闻媒体监督机制。在网络场域中,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媒体扮演着引领网络舆论、维护网络秩序、维护网络道德的重要角色,所以应建立针对网络直播的媒体监督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功能,通过媒体批判各种网络直播低俗行为,抵制各种猎奇、恶搞、低俗、粗俗的网络内容及行为。其次,建立网络直播平台自律机制。网络平台是网络直播中重要的利益相关方,理应承担审查网络直播内容、审核直播人员资质、制定网络直播标准等责任,自觉监督和规范平台上的内容。所以,应推动网络直播自律机制建设,明确网络直播平台的自我管理、自我审查等责任。比如斗鱼、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就发起成立了网络直播自律联盟,加强了对网络主播的监管和审核。此外,可以建立网络直播“黑名单”机制,将传播低俗内容的网络直播人员列入“黑名单”。例如,2016年,新浪、优酷等直播平台就联合发布了《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同年北京市执法部门与网络文化协会共同公布了首批直播黑名单;2020年8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直播表演(直播)分会公布了第六批48名涉嫌违规违法的网络主播,并将其列入直播黑名单,实施封禁5年的处罚。最后,建立网络主播教育引导机制。网络直播平台要对网络直播人员进行法律教育、道德教育,提高直播人员的法律意识、道德素养,使直播人员能够自觉抵制庸俗、低俗、粗俗的直播行为及内容。

3.健全网络生态培育机制。网络直播中低俗行为泛滥從侧面反映了网络文化产品供需不平衡、高质量网络内容供给不足的问题,所以应加强网络生态培育机制建设,推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网络文化精品供给,以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引领网络文明建设的网络文化精品满足网民的文化娱乐需要,逐步压缩低俗网络文化的生存空间。

首先,建立网络主体教育机制,开展网络道德素养教育,通过最美网络主播评选、网络文明创建等方式培养广大网民的网络素养,提高广大网民的审美情趣、欣赏品味,减少低俗化网络直播的生存空间;提高网民的审美能力、道德认识水平,引导网民参与到网络直播监督之中,让低俗化的网络直播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其次,建立网络职业道德培训机制,对网编、网络记者、网络评论员等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网络媒介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使之能够自觉维护网络道德秩序。

在网络直播中有些网络主播摒弃了正确的形象定位、娱乐方式、网络话题,以粗俗不堪的内容、飞扬跋扈的态度、持“红”骄横的心态进行网络直播,成了当代网络直播中的独特景观。网络直播低俗化是网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也是影响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明培育的重要障碍。应当高度重视网络直播中的这些低俗行为,建立网络直播治理新机制。

作者系韩国岭南大学传播学院在读博士

参考文献

[1]王乃考.直播经济:“互联网+泛娱乐”时代的连接变革[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2]周琪.由受众心理角度探究低俗网络直播受捧的原因[J].新闻研究导刊,2017(03).

[3]许向东.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猜你喜欢

新机制网络直播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尼克松政府毒品战的“新机制”: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与国际禁毒合作
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理念转变与机制创新
缠访者入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