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者帮扶留守儿童的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2020-01-04龙群兵

公关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不是某个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都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本身具有的长期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方参与治理的主体中,大学生志愿者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和组织下,具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天然优势,本文通过对武夷山市周边小学的留守儿童调查,结合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可行性上进行分析,探讨解决之道。

关键词:留守儿童,大学生志愿者,帮扶服务

一、留守儿童实地调查概要

1.调查单位:武夷山市周边小学

2.调查时间:2019.05~2019.07

3.调查对象:在校生

4.调查方法:访谈、统计、查阅资料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对象为武夷山市周边小学在校生,年龄分布在7~12岁之间。本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留守学生38人,约占15%,其中,男性留守儿童1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39%,女性留守儿童2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61%。

(一)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分析:一是隔代监护型,约占82%;二是亲朋监护型17%;三是其他监护型,约占1%。

(二)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32%,父亲外出打工的为65%,母亲外出打工的为12%。

(三)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市内及周边县市打工的占34%,在较远城市打工的占66%,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本市外。

(四)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3次及以上的占45%,一年回家1~2次的占55%,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

(五)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总体来看,有12%的留守儿童寄住或全托,有34%的留守儿童和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有52%的留守儿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六)留守儿童留守状态持续时间分析:所有留守儿童留守状态时间跨度在1年以内的约占15%,2到4年的约占58%,5年以上约占27%。从上可以看出,长期保持留守状态的儿童还较多。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普遍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都较明显弱于其他学生:

(一)学习习惯缺失,成绩较差: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的学习习惯缺失,不会主动学习,因而成绩较差,这很大程度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关心关注过少有关。

(二)生活自由散慢,不易管教:一方面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常年在外奔波,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不在家,父母对留守儿童普遍有亏欠心理,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上较宽松。另外,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变阶段,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处在管控真空或半真空状态,无形中养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自卑等极端性格,并且留守儿童行为自律能力弱,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校品行较差,不守纪律,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甚至迷恋游戏,与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成人混在一起。

(三)亲情缺乏,安全感弱:亲情温暖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成长中缺乏亲情的抚慰与温暖关怀,普遍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留守儿童由祖父母、外父母监护的,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精力和观念方面很难与孩子形成共鸣。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在帮扶服务留守儿童的多元社会力量中,在高校各级共青团的组织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留守儿童帮扶实践中,用他们的爱心、知识和技能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日常陪伴、思想引导、情感支持等,促进着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大学生志愿者帮扶留守儿童的可行性

(一)大学生志愿者帮扶留守儿童的理论基础

其一,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两者社会转型背景同源

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规模大、便于动员以及社会教化需要的特点而成为重要一极。从社会转型的背景看,留守儿童问题与大学生志愿服务,二者都是社会深刻转型的体现,两者社会转型背景具有同源性。

其二,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主客体关系相依

从帮扶服务主体、客体关系来看,大学生是志愿者,留守儿童是志愿服务对象。大学生志愿者年轻、精力足、头脑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是帮扶留守儿童的理想主体。而帮扶服务客体的留守儿童相对在情感和社会资本方面处于弱势,且该弱势无法短期内通过其自身努力而得以改观。由此可见,两者一拍即合,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具有很强的自然耦合性和主体、客体相依的特征。

其三,志愿者改变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身心状态的意义相生

与捐款捐物的慈善行为不同,志愿服务具有互动性、持久性和精准性,志愿意义具有生成性,只有志愿服务互动双方通过深度、持久的日常互动,才能真正对日常生活中长期处于生理、心理弱势的服务对象产生服务价值。尽管留守儿童也需要一时的捐助和帮助,但其亲子关系持续性缺位所带来的心理和社会资本弱势,并非是一时的捐助和帮助所能得解决的。正因如此,大学生志愿服务通过较长时间与留守儿童互动,力图改变、改善其日常生活状态,正切合了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持续性缺位的问题性特征,二者意义相生。

(二)大学生志愿帮扶留守儿童的优势

留守作为的一种状态,具有长期性,帮扶服务必须持续;留守作为一种状态,具有差异性,帮扶服务必须精准;留守作为一种状态,具有问题性,帮扶服务必须科学。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具有的持久性、日常互动性和专业化等特征,是大学生志愿参与留守儿童帮扶服务的主要优势。

首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久性特征有利于保障留守儿童帮扶服务的持续性

留守儿童因亲子关怀关系长期缺位而导致家长监管、家庭教育、家长照顧长期缺位,使得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不利处境和风险之中,留守儿童帮扶服务不能是短期的、即时的,而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需要一年接一年的持久服务,需要一批接一批的志愿者持续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之下,每年可以在新的年级中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以实现补充和更替,通过培训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进而有可能多年持续不断为留守儿童提供帮扶服务,从而使留守儿童帮扶服务的持续性得以保障。

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日常互动性有利于提高帮扶服务的精准性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定群体,具有共同的社会性特征,即同质性。与此同时,由于留守儿童个体的自身禀赋、家庭经济条件、委托或代理监护人状况、所在社区和学校等环境因素不同,不同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困境有所不同,或者是生活方面、或者是学习方面,或者是心理方面,或者是几个方面兼而有之。也就是说,留守作为一种状态,具有差异性。准确识别留守儿童个体所面对的具体困境,进而把握留守儿童对帮扶服务的真实需求,就是有效做好留守儿童帮扶的基本前提。把握留守儿童的具体困境和真实需求,是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通过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日常双向互动来把握。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较长时间的深入乡村、深入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深度互动来准确研判留守儿童个体所面对的具体困境和真实需求,从而提高帮扶服务的精准性。

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的专业化有利于提升帮扶服务的科学性

留守作为一种状态,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在安全、健康、学业、情绪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性特征。部分留守儿童的问题性特征,要求留守儿童帮扶服务的志愿者、参与者,不仅要具备爱心、耐心,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关于儿童生理、心理、人际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根据留守儿童个体的所面临的问题提供科学的服务。大学生作为一个准知识分子,经过中小学多年的学习积淀和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与训练,具备了较为宽广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初步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参与留守儿童帮扶的志愿活动中,能够运用其所学如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形成专业力量,对留守儿童的具体困境和真实需求做出研判、进行学习与课业辅导、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性人际关系等。与其他参与留守儿童帮扶服务志愿者的独特优势在于,大学生能够将所初步具备的专业力量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让帮扶服务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从“良心活”变成“技术活”,从而有利于化解留守儿童的问题风险,提升帮扶服务的科学性。

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具有长期持续、日常互动和专业力量等特质,令留守儿童帮扶服务持续性更有保障、更加精准和更加科学,是革除当前留守儿童帮扶服务所面临的活动化、形式化、同质化、短期化等弊病的一剂良药。在此意义上,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失为实现留守儿童精准帮扶服务的有效机制。

因此,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具有长期性、个性化、差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号召和组织广大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力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之道。无论是两者背景的同源、主客体的相依、服务的意义相生,还是从帮扶的持久性、差异性、精准性和科学性的起点和终点,组织和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长期、精准和科学的帮扶服务将是应对这一问题的良策。

参考文献:

[1] 黄 诚 曲谨妤 论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J].法制与社会:社会观察,2019(11).

[2] 纪 旭,杨志华 大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索[J].广 西 青 年 干 部 学 院 学 报:青少年研究?大学生研究,2013(2).

[3] 方红梅 志愿服务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 23.

[4] 王智波 李长洪 中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留守儿童[J].劳动经济研究: 2018 (6)5.

[5] 王玉清留守儿童家园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综述·专著, 2019(35).

课题:2018年武夷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服务平台设计》(项目编号:201810397074)

(作者简介:龙群兵,硕士研究生,武夷学院 玉山健康管理学院,讲师、信息化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留守儿童法律权益保护问题及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