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是为了更有力量

2020-01-04王溱

商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力煤炭街道

王溱

在一起闲聊时,一位老兄说,他最大的期盼是女儿能调到机关工作。

不是在街道干得好好的吗,怎么又想着去机关呢?

朋友说街道事太多。女儿的孩子小,需要照顾,女儿加班加点是常事,有时周六周日都不休息,确实让人有些受不了。机关虽说也不怎么轻松,起码不像基层事必躬亲。发发号召,下下指令,检查一下就可以了,有可控的时间,相对比较轻松。

朋友说的是实情。街道作为基层组织的第二层面,除了社区、居委会,就是它们。但凡上级下达指示、要求、命令,只要涉及到基层,必经这道关口。所以街道这级组织看上去不起眼,实际承担的任务和压力一点也不小,某种意义上比一般的机关还要忙,还要辛苦。

别的且不说,应对各种会议,就让人苦不堪言。区里、市里甚至省里有关部门的有关会议,不牵涉到基层则罢,只要涉及,哪怕一丁点,也要去听部署,接任务,抓落实。有时不同部门一天内同时召开不同会议,分管领导开完这个会议,马上转场另一个会议,几乎都泡在会海里了,即便这样还常常受到“批评”和“通报”——无法分身,有的会议确实参加不了,派人代替,组织者还不容许,只能缺席。有人戏言,基层单位如果没有两名以上会议专职领导,就无法应付铺天盖地的各种会议。

再就是文件。现在虽然大量无纸化办公,提倡和要求取消“文山”,但内网上的文件每天还是源源不断。有的文件实际跟基层工作关系不大,然而上级发文时往往“一揽子”兜着,逢文必“阅读”。这一“阅”,大半天就没了。

最頭痛的是各种检查、考核。卫生、创城、青少年教育、计划生育、治安、信访、创建、再就业、安全等,名目繁多,应接不暇。年终有,年中有,季度有,月月有。有的是阶段性的,有的是临时性的,有的是持久性的,还有的是传统型的。比如卫生,年年检查,几乎是保留“项目”。但越是这样的检查,要求越高。“爱委会”每年下达的目标任务都是呈“上升”趋势。说起来无可厚非,一年更比一年好,符合发展需要,但落实到基层就很难了。集体供热还没普及到百分之百,居民冬天必须生炉子取暖。生炉子就要有煤炭,有煤炭就要有地方存放。随之延伸出楼梯过道堆放煤炭的问题,这显然不符合卫生标准。但不放楼道让居民放哪儿?家里本来空间就有限,再放几百斤煤炭,换谁也不会干。上级要求和居民实际产生的矛盾,让街道的人左右为难。“强制”居民于心不忍,“容忍”居民“得罪”上级。到头来只能两边做工作,大量时间精力都耗费在来回折腾上。能得到谅解和理解还好说,最沮丧的是两头不讨好,白忙活。

基层难,但上级部门未必体谅。许多主管部门认为,任务下达了,基层就有责任和义务去落实,至于怎样落实,如何落实,那是基层的事。而基层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再往下“压”,压不动了只好自己上阵。在街道干过的人,没去过居民小区帮着清扫过卫生死角、搬运过碎石破砖的大概几乎没有;没在“敏感”时期夜晚跟着联防队员巡逻、检查的人不多。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占用和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为什么说基层累?累就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琐事”上。

给基层减负,势在必行。不仅可以解放基层干部,使其轻装上阵,更是为了反对和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负担少了,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考虑研究“大事”,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会充分发挥出来,那时,相信也不会有人巴望着跳槽去机关了。

猜你喜欢

精力煤炭街道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热闹的街道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煤炭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热闹的街道
街道等
3步曲之精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