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软件加速跑

2020-01-04宋佳

商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名城青岛工业

宋佳

“并不意外,但还是很惊喜。”在得知国家工信部正式授予青岛“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时,从事软件行业11年的徐震颇为感慨。2008年便投身入软件产业的他可以说是见证了青岛软件产业的“十年华丽锐变”。“想到青岛一定会有这一天,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内心由衷地为这片挥洒过青春的热土深感骄傲和自豪。”

“用时最短,得分最高”成为青岛摘得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的关键词。徐震告诉记者,想要荣获这块“国字号”招牌并非易事。首先,要满足两大硬指标,产业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其次,产业发展速度不低于全国产业发展速度,或者产业增量不低于全国产业增量的5%。用时两年,综合评分为108.5分,青岛成为目前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中得分最高的城市,也成为继福州、厦门、苏州、武汉后,全国第5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软件被称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灵魂。一直以来,公众对于对青岛“擅长嵌入式,只有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的刻板成见正在被颠覆。戴上“中国特色软件名城”光环的青岛,已然加速崛起。

本土软企涌现

城市血脉中流淌的工业基因孕育了青岛众多领域的发展脉络,软件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当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被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时,于青岛的软件技术而言,也迎来了迅猛生长的春天,不仅保持在嵌入式软件领域的领先优势,在工业互联网相关软件产品领域也在摸索前行。

青島加快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形成了一批面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互联网工业平台的工业APP和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累计认定8个互联网工业平台、16个智能(互联)工厂项目、148个数字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青岛市包括工业软件、云服务、装备自动控制产品等在内的工业互联网收入已超800亿元,占全部软件收入的39%,全国领先。

作为青岛工业互联网代表的海尔,依托COSMOPlat,不仅完成了自身生产制造、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还将经验和平台复制到多个行业。目前,海尔COSMOPlat已有3.5亿客户,10万名开发者,涵盖了建陶、房车、农业、教育、医疗、服装等15个行业生态,吸引4000余家厂家慕名而来。

尝到智能化改造“甜头”的企业不止海尔一家,越来越多的企业行动起来。青岛“新五朵金花”之一的软控轮胎,其工业数据服务相关的3个APP获评2018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5个项目中标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成立于2017年的青岛弯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脱胎于软控,以智慧工厂软件、平台、解决方案为主要业务的软件企业,创业团队带头人焦清国曾在软控负责轮胎橡胶行业智能制造相关软件业务。“成立公司后,依靠积累的经验,我们会向更多领域扩展业务,如汽车、锂电池、家电等。”焦清国说。

在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两年的时间里,青岛的软件产业成果丰硕。2019年1—11月,全市软件业务收入为2268.1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平均增速1.1和1.7个百分点,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7位。

向信息服务转型

近几年,青岛本土软件产业中出现了许多“新面孔”。这些“新面孔”刷新了人们对软件企业“以写代码为生”的传统印象——为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在2019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上,一家位于全球500强企业ABB集团展位旁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一家名为“容商天下”的青岛本土软件企业。该企业自主研发的C2P工业APP、工业互联网应用与服务集群、鸱吻智能侦查灭火消防无人机、智能消防机器人系列、工业机器人系列等产品表现抢眼,集中展示了青岛本土软件企业的科技研发与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在为期3天的展会中,容商天下与近百家企业达成有效意向合作,意向合作金额高达1600余万元。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软件与信息服务处副处长潘萍告诉记者,软博会已成为搭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对接交易、产业融合的资源整合平台。2019年软博会累计达成企业订单意向375个,意向成交额7.5亿元。500万元以上的51个,意向成交额4.7亿元。

与容商天下的发展路径不同,青岛萨纳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数次转型后,已成为一家专注于光伏、教育等领域的大数据管控服务商,提供包括基础的大数据管控平台在内的全套智能管控服务。然而,在成立之初,其主要业务依托于服务外包。青岛萨纳斯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头人马培娜坦言,“看到账面上的数目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知道必须要转。”从最初企业依赖服务外包,到深入其他行业,数次转型让马培娜和她的团队明白,只有与行业深度捆绑,提供整套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获得公司在转型中一直急于寻找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从软件开发向信息服务转型,逐渐成为软件产业的趋势。徐震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日益深入,软件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对于大多数软件企业来说,在软件开发市场上建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非常困难,加上市场容量接近饱和。在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仍存在更多的模式和业态创新的可能。”

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2009年,青岛软件产业产值为113亿元;2014年,首次破千亿元;2018年,超过2000亿元。“青岛软件产业起步较晚,且没有丰厚的‘家底,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软件产业曾属于后进生。”徐震说,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城市“竞相怒放”中,青岛似乎有些黯然失色——既没有像深圳一样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没有像杭州一样令人骄傲的互联网产业。

“回首10年前,软件产业还是青岛的短板。从百亿到两千亿,用时不到10年,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原因在于,有越来越多产业要素在此集聚和催化而产生的化学反应。潘萍说,一方面,是因为青岛本土软企迅速崛起;另一方面,青岛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更多软件产业巨头,东软山东总部、歌尔科技产业项目、浪潮大数据产业园、腾讯(青岛)双创小镇等知名企业项目先后落户青岛。

一系列的举措为青岛软件产业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青岛之所以能从无锡、沈阳、大连、西安等多个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中脱颖而出,并赶超大连,在潘萍看来,一方面,在于大连受东北经济萧条大趋势影响,信息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大连软件业务收入507亿元,涉软企业数量只有432家,而同期,青岛市的软件业务收入为2183亿元,涉软企业数量1824家;另一方面,青岛自身工业优势发展软件产业的思路,借助嵌入式软件以及工业信息化改造,为青岛软件产业的发展不断积蓄着能量。“此外,日韩服务外包也是之前大连的主要特色。从企业发展来看,需要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服务外包有时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她补充道。

谈到青岛与深圳、杭州等其他软件名城的差距,潘萍认为,首先表现在青岛的软件产业规模做的不够大,尚未形成集聚效应。青岛在2019年前11个月的软件收入为2268.1亿元,尚不足深圳在2017年软件业务收入的一半;其次,缺乏核心产品,具体表现在标志性软件企业和产品缺乏,在全国能叫得响的软件产品较少;第三,纯软件龙头大企业相对缺乏,2018年全国软件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只有3家,而深圳有13家;第四,高端软件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困难。

“构建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是青岛的当务之急。”潘萍说。在引进增量方面,2019年以来,青岛已与华为、科大讯飞、商湯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通过引入产业龙头,带动产业链发展。潘萍认为,“有了‘软件名城这个光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和优质企业及项目将被青岛所吸引。”

如何支持本土软件企业做大做强?既要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软件产品,创新管理机制、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扩大企业规模,也要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参与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相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规范制定。

软件产业发展生态离不开人才。青岛不仅要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重点产业方向和关键技术领域,大力引进海外软件高端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也要建立青岛市软件人才信息库,推进青岛软件科技城高端软件人才培训创业基地建设,扩大软件人才储备规模。

路径已明,而青岛也做好了加速跑的准备。

猜你喜欢

名城青岛工业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工业人
青岛明月申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