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机场:“百万级”机场炼成记

2020-01-04

商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支线日照吞吐量

4年,1400多个日夜,可以为一座城市的航空事业带来哪些改变?

2019年12月25日,日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短短4年,便成功跨入全国“ 百万级” 机场行列。这是继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万人次、提前7年达到设计目标后,日照机场取得的又一个成绩。

从“机场梦”到“日照模式”

2015年,日照人20多年的机场梦得以实现。机场的建成通航不仅开辟了日照迈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空中走廊,更打开了日照发展航空产业的大门。建市30年,“航空时代”中的日照正展翅翱翔,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2015年12月22日,是日照历史上的重要日子。上午11时40分许,由上海飞来的FM9125航班稳稳降落在日照山字河机场。

其实,早在建市之初,富有远见的日照人就将机场建设设想列入了日照市“八五”计划,但当时有限的财力捉襟见肘。而随着城市发展,日照综合实力大大提升, 条件日臻成熟,日照人兴建机场的愿望更加强烈。2008年底,日照市启动了项目选址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

历时两年,我们与设计单位多次优化并与上级各方对接。”时任市发改委党组成员 市大项目推进办副主任王攀说,到2013年7月底,才最终确定把山字河选址作为日照机场的场址。

2013年10月和2014年11月,新建山东日照民用机场工程预可研报告和可研报告先后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家发改委批复。

667天的施工建设创造了国内报批时间最短、建设速度最快的“日照速度”,自此日照正式进入航空时代。

自通航以来, 通过打造支线运输、通用航空、航空产业“ 三位一体” 发展模式和“ 1 + N ” 通航新模式, 成为全国运输机场保障通航发展的范例。先后获得“ 全国工人先锋号” “ 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全国民航青年文明号”和“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30余项,创造了中小机场发展的“日照模式”。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日照机场年飞行总量达到126020架次,其中通用航空116604架次,同比增长64.3%;日照通航年训练时长达到32236小时57分钟,首次突破3万小时大关,是上一年的1.73倍,同比增长73.03%。其中,九天飞院21692小时25分钟,南山飞院7942小时9分钟,锐翔通航2086小时3分钟,锐翔飞培500小时51分钟,如意通航15小时29分钟。日照通航“飞”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和新高度,实现了“量”与“质”的升华与蝶变。

“三位一体”和“1+N”发展模式

针对日照区域相对狭窄、流动人口较小,机场起步晚等客观实际,根据民航局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战略,日照机场在深耕主业发展支线运输的同时,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打造了支线运输、通用航空、航空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和“1+N”通航发展新模式,成为驱动日照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通过确立“三位一体”新发展模式,日照机场将支线运输、通用航空、航空产业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既能促进客货运输量增长,又能促进通用航空“飞起来、热起来”,实现健康飞、持续飞,同时加强了机场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紧密程度。

2016年,日照机场第一个通航完整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0.85万人次;2017年,旅客吞吐量73.77万人次,同比增长80%,增速为华东地区第一;飞行起降4.3万架次,同比增长157.8%,在全国运输机场中排名第60位;2018年,旅客吞吐量9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2%,提前7年达到2025年的规划设计能力,飞行起降7.9万架次,同比增长83.4%。2019年12月25日,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通过科学利用日照机场剩余运力和空域资源,吸引航校进驻开展通航飞行训练,发挥机场平台功能,集聚航空产业项目在日照落地,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融合发展、共同发展、协调发展。争取空军支持划设15块累计12500平方公里的通航空域,现有5所航校,45架通航飞机驻场运行,通用航空飞行连续3年保持1 2 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山东省主要通航训练基地;引进了日照山太飞机维修项目,民航飞机维修、培训等业务开展良好,成为国内支线运输机场唯一具有运输客机维修能力的单位;空客A320D级模拟机于2019年9月通过中国民航局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占领国内全动模拟机制造制高点;加拿大CH2000通航飛机制造项目顺利推进。

2019年6月份,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在《日照机场保障通用航空发展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日照机场的做法是运输机场保障通航的范例,值得认真总结和在相关机场学习推广,尤其是运行量不大的机场。”民航局专门下发明传电报在全国中小机场推广。

针对航班量相对较少、航班起降时段少等问题,日照机场化被动为主动, 按照“ 两翼齐飞” 的要求, 创新打造了“1+N”通航模式,在“换道超车”中开启了日照通用航空“腾飞”模式。

以日照机场为“1”,以岚山、涛雒等通用机场、起降点为“N”的支线带通用、通用带起降点的运营网络基本建立,促进了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融合发展。15块通航飞行空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5家通航企业、45架通航飞机驻场运行。

2017年7月,日照锐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91部)投入运营,开展飞行训练;2018年11月,全国第二大141航校九天飞院将主运行基地设在日照机场;2019年5月,日照锐翔飞行培训有限公司取得141部《运行合格证》,飞行培训业务进一步扩展。

2018年,通航飞行7.09万架次、1.86万小时,在保证学员训练质量的同时, 满足了航企飞行学员培养进度。截至目前,已通航飞行11万余架次,2019年培养飞行员超过150名,与10家航空企业签订协议,开展通航作业120架次。如今,“1+ N”模式已成为日照机场通航发展的倍增器,强化了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联动机制,通航飞行实现高速发展。

2018年8月23日,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到日照机场调研时指出:“日照市确立的支线运输、通用航空、航空产业‘三位一体发展定位是正确的,打造了‘1 + N通航发展新模式,趟出了一条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对标“国内一流支线机场”

自正式通航以来,日照机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旅客吞吐量从2016年的40.85万,到2017年的73.77万;从2018年的90.13万,再到2019年的100万;2019年1—11月份,平均客座率达到84.21%。

2019年冬航季换季后,计划出港航班量由夏航季的每周84个增至113个,日均航班量16.1个。

如今, 日照已累计开通至北京(大兴)、上海(浦东)、广州、深圳、哈尔滨、大连、厦门、西安、沈阳、成都、太原、长春、杭州等25个城市27个航点的航班,基本覆盖我国主要枢纽城市,形成了布局合理、各航线并进发展的航线网络格局。

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机场对于增创日照发展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日照日锻是世界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日本日锻汽门株式会社和美国伊顿在大陆成立的合资公司。此前,日资企业引进一直未有突破,而日照机场的建成不仅为项目招引增加了筹码,也让企业发展有了更好的条件。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日照机场对标“国内一流支线机场”,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持续优化网络布局,不断提高优化城市空中交通的通达性、便捷度,全力提升服务保障品质,为日照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中立体交通支撑的同时,也在全国民航发展史上书写了新的华章,在发展中实现了“量”与“质”的蝶变。

“年吞吐量跨越100万人次,是日照机场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也是踏上新征程的起点。未来,日照机场将继续推进改扩建,开通更多的国内航班,早日开通国际航线,深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力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基地、本场通航基地建设, 争创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做优做强通用航空和民航培训,服务经济发展,扩大日照的‘朋友圈 , 让日照畅飞全国、拥抱世界。”日照机场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嘉洲如是说。

猜你喜欢

支线日照吞吐量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支线飞机替换战略的经济性分析
在日照(节选)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支线机场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日照行
配网馈线接地定位及环供支线接地选线判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