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异形词

2020-01-03裴菁菁

人物画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摘 要:汉语中的异形词现象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语言现象,它的发展变化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开始融入西方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范畴化理论,本文将运用该理论从内部划分异形词的构成,归纳异形词的外部影响因素,并揭示研究意义。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异形词;范畴化;认知模型;文化模型

范畴化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的过程和能力之一,是人类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并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对语言学家来讲,语言本身可以作为客体进行分类,范畴化一般存在于词和语言的使用中。原型范畴理论内部的范畴成员,彼此之间地位不平等,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之分。

一、研究现状——范畴化理论

语言形式的意义形成及人们对它的认识正是人们对所处的世界进行范畴化的结果,因此范畴化首先是语义学关心的对象。汉语是意合型语言,汉语语法研究是以语义研究为主的,因此范畴化可用于汉语异形词的分类研究。

目前为止,利用范畴化对汉语异形词进行研究的文献有施春宏《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苏宝荣《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长召其、张志毅《异形词是词位的无值变体》。

二、本文分类

异形词范畴是依靠相似性原则被范畴化了的一种词汇,一个范畴内部各成员形成因素各不相同,所含属性也不完全相同,本文将参照上述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使用范畴化原理对异形词范畴内的成员进行分类。

1.异形词属性(条件)

本文异形词的定义为:同音同义,同一社会背景下可以任意换用的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具体要求如下:

“异形”是指同一个词在书面上有不同的书写形式。

“并存并用”是指同一个语言文字系统之中,同组异形词存在或使用的历史时期须保持一致,而产生的时间则没有严格的要求。

“同音”是指同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相同,不排除方言音变和历史音变的因素,即只要语音上具有同源或对应关系,就可以允许读音微异的存在。

“同义”是指理性意义、附加意义都相同,可以是多个义位也可以是一个义位。(交叉、包孕)

“通用”是指在表达同一义项时,任何语境下都可以无条件换用。

“异形”“并存并用”是异形词范畴的全范畴属性,是必要条件,“同音”“同义”“通用”是异形词范畴的家族相似性属性,是充分条件。

2.分类

范畴化的经验原型认为,范畴是由原型、好样本、差样本和模糊边界构成的,因此本文将异形词范畴分为四大类,即中心成员、次中心成员、远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

中心成员是异形词范畴中的原型,是该范畴内的典型代表,充要条件完全具备,是等音、等义、可无条件转换的异形词。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书写用字造成的异形词,具体表现为因异体字、古今字、同源字、通假字、繁简字、类化字形成的异形词;一类是同音异形词,具体表现为音同的联绵词、外来词、拟声词。

次中心成员在充分条件上与中心成员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语音上微异,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异形词,具体表现为受方言音转、历史音变影响的异形词,以及读音微异的拟声词、联绵词、外来词;一类是语素义不同的异形词,具体表现为因构词理据不同或受文化、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异形词。

远中心成员在必要和充分条件上都有出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语义空间分布差异而形成的交叉异形词和包孕异形词,这类异形词的使用语境、搭配都是有条件限制的;一类是因版本异文、讹误而形成的异形词,这类异形词出现频率较低,大多未形成规模。

边缘成员是介于异形词和非异形词之间的模糊边界,包括同素异序词和多音节异形短语。

虽然非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有一定的游移性,但是异形词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语言范畴,要承认其内部的属性差异,抓住内在的相似性,有利于我们对异形词之间的复杂、多元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认知方面的影响因素

范畴的整个内部结构几乎都要依赖语境,即社会与文化知识,而社会与文化知识在认知语言学中被组织进了认知和文化模型,它们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对范畴的概念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讲,异形词的形成会受到周围的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的影响,属于外部影响。

“认知模型”强调认知实体的心理性质以及个体间的差异,是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比如:因个人认知的不同而造成的异形词;受前后字影响滥加偏旁造成的异形词;听音为字造成的异形词。这些都是由于个体对特定领域经验的不同認知造成的异形词。

“文化模型”强调同一个社团中许多人集体共有的统一性认知。比如:受避讳影响形成的异形词;方言音转、古今音变造成的异形词;受当地社会背景、风俗习惯造成的异形词。

四、意义

1.汉语研究

判断异形词原型时涉及到的完形感知注重整体概念,这与汉语注重从整体去感知而非根据形式来判断的思维是一致的,所以将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相结合,顺着汉语独有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促进汉语研究,而不再是拘泥于以形式为主的语法研究方式。

2.异形词研究

传统上对于异形词的研究一直比较局限,各有各的看法,导致异形词的概念、成因、分类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认知语言学这个新的角度去探究异形词的内部特征,能够开发我们的新思维,取得一些新发现,这都有利于推动异形词的研究进程。

3.认知语言学研究

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一定要结合实际,实践出真知,在实际的语言研究过程中,才会发现已有理论的不足或创新点,因此利用认知语言学来进行汉语研究也会促进认知语言学这一门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宝荣.关于异形词整理和规范的理论思考[J].辞书研究,2002(04):1-12.

[2]长召其,张志毅.异形词是词位的无值变体[J].语言文字应用,2003(03):41-46.

[3]施春宏.试论语义关系对异体词显隐和使用的制约[J].语言文字应用,2001(01):60-72.

[4]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  汉斯—尤格·施密特.认知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裴菁菁(1997.0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文水县,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
隐喻认知的双维理论整合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特征和发展研究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现代汉语“为”字句感情色彩义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