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20-01-03

宁夏画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鸡苗玉山养蜂

他们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贫困的泥沼,他们自力更生奋起一搏,在党的扶贫政策和精准帮扶下,凭借着勤劳的双手不但实现了脱贫,而且增收致富,他们以坚强善良、勤恳奋斗的品格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榜样。

马玉山的“致福密码”

“今年养了3000只鸡苗,等到9月出栏,纯收入能有6万多元。”白崖乡鹞子川村脱贫光荣户马玉山信心满满地说。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劳作,马玉山改变了一家人拮据的生活,赢得了邻里乡亲的称赞。

走进马玉山的养殖鸡舍,3000只青椒麻鸡苗听着舒缓的音乐,安静地卧在鸡舍里。马玉山提着一桶饲料熟练地给鸡群喂食,小鸡苗迅速围拢过来,争着抢食吃。

这茬鸡苗是5月初从广东拉运过来的,目前在圈舍里集中喂养,40多天后就可以出圈进行散养,再散养3个多月,待每只鸡体重达到7斤,就可以出栏销售。

2019年,马玉山通过一年三茬的养殖,净收入10万多元。尝到了养殖的甜头,马玉山扩大了养殖规模,建立滚动出栏机制,保持年出栏9000余只。

今年48岁的马玉山,在养鸡之前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收入主要靠务农,一有空闲时间也会去县城周边打零工。但是由于妻子常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体力活;加之3个孩子都还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直到2014年,他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户,扶贫干部根据马玉山的个人发展意愿,为他“量身”制定了脱贫计划。

养鸡周期短、见效快,而且青椒麻鸡肉质好、销路广。2019年,在村干部的帮扶下,马玉山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从广东拉运进3000只鸡苗试养了起来。

由于刚开始养殖技术欠缺,经常会出现鸡苗不明死亡的现象。马玉山一有时间就会向技术人员请教,上网看视频自学养殖技术。就这样,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练到精通,马玉山的养殖技术有了提高,养鸡场的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

在鹞子川村,村民称赞的不仅仅是马玉山的脱贫故事,更是他家的教育。正如马玉山所说,教育才是他心目中脱贫致富的根本。他的大女儿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大儿子在南昌大学读书,小儿子成绩也很好,三个孩子乖巧懂事、品学兼优,成为两口子引以为豪的事情。

如今,马玉山家通过政府扶持、自己努力,鼓了钱袋子,有了好面子,挺直了腰杆子,2019年也顺利脱贫出列。马玉山说,他的长远目标就是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一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马志福的“牛事业”

2020年的初春时节,兴平乡韩垴村的马志福早早地就搭建好了储草棚,准备把还在打麦场里的玉米秸秆粉碎之后储存起来,说起要建青贮池的计划,马志福脸上满是笑意。

马志福今年44岁,家中6口人,因为早些年一直在冶炼厂干活,肺部留下了病根,这几年隔三岔五地看病吃药,孩子们还都在上学,生活颇为艰辛。2014年马志福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2018年政府为推出金融扶贫贷款项目,在帮扶干部的动员下,他把家里的几只羊卖掉,贷上了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盖起了牛棚,购进了2头基础母牛,种起了青贮玉米,一心一意养起了牛。如今,他家的牛棚里有6头牛,新房子也盖了起来,并且拉上了网,通了自来水。

2019年,马志福享受到了政府的种植业补贴1500元,养殖业补贴累计10000元,还有养牛、种地、打工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也有5万多元。

这样的日子让马志福觉得生活终于有了盼头,养牛的信心越来越足,他计划着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养牛事业。

“羊专家”苏广虎

从一贫如洗到收入可观,从养殖新手到“土”专家,在党的惠民政策引领下,硝河乡高原村村民苏广虎发展种草养畜,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养殖大户。

苏广虎一家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当时,一家五口人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土坯房内,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每年都需要高额的医疗费用控制病情,3个孩子都在上学,日子过得一贫如洗。

在乡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多次动员下,2016年,苏广虎从哥哥家赊了2头牛犊开始尝试发展养殖业,在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后,2017年苏广虎通过金融扶贫贷款买了30只羊,搭建了简易圈舍,把家里的农田全部种上饲草,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草畜产业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羊存栏量越来越多。他还清了债务,建起了青贮池,盖起了新房,同时也享受到了各类扶贫补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夏天,连续的强降雨使20只刚出生的小羊羔全部感冒死亡,当时市场价每只700元左右,这样的打击让苏广虎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低谷。

在村干部的安慰和亲戚朋友的开导下,苏广虎重拾信心,也切实感受到了科学养殖的重要性。于是他更加注重养殖技术的学习,识字少的苏广虎没法读懂村上提供的养殖业方面的书籍,他就拿出书本,让女儿一篇一篇念给他听。为了掌握更多的养殖技术,苏广虎还让女儿给他下载了大量的视频教学资料;闲暇时他还会去邻村养殖大户家中上门请教。日复一日,他的养殖知识越积累越丰富,消毒、打针、注射疫苗他都轻车熟路,现在他家的羊存栏已达120余只。

2019年,苏广虎家的3头牛产了3头牛犊,他买了1辆农用车和20余只羊羔,还给家里添置了日常用品。今年苏广虎又承包了20亩地,全部种上了饲草。

苏广虎说,“现在家里啥都不缺,我要把我的羊宝贝照顾好,过段时间再把羊圈扩大一下,因为我养的羊现在有很多人上门来买,今年5月,我卖羊收入了3万多,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张奎:把苦日子酿成了“蜜”

63岁的张奎是吉强镇马营村人,虽已年过花甲,可在脱贫路上他不服老。今年,张奎被评为全县脱贫光荣户和养殖能手,通过发展经果林和养蜂产业,张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走进张奎家,一排宽敞明亮的新房,院子旁边是绿意盎然的果园,果园里蜜蜂飞绕,好一幅惬意的乡村春景图。谁曾想,眼前的這幅好光景是张奎靠着一双手苦出来的。

2017年以前,张奎靠四处打零工维持生活,由于年龄大,打工活不好找,收入也不高,无奈之下他返乡回家。回来后的他一无所有。一顶帐篷便是他的全部家当,他住的地方甚至没有通电。通过村“两委”和供电公司的对接协调才通了电。面对一穷二白的境况,张奎思考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张奎先是用一双手、一把锄头开垦出几十亩荒地。有了地却不知道该种什么,这让张奎犯了愁。这时,他突然想起之前在巴西打工时学习到的养蜂技术,便想通过发展养蜂产业来脱贫致富。当时张奎没有启动资金。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想法后,动员张奎通过国家金融扶贫贷款解决启动资金5万元。从此,他走上了养蜂之路。

经过2年时间,张奎养的蜜蜂规模已达50余箱,果园发展达到9亩左右。为了短期产生经济效益,他在果园里套种了莲花白、西红柿、大白菜、萝卜等蔬菜产品,顺带还养起鸡鸭以及鸽子等。1箱蜂可以产20斤左右的蜂蜜,1斤蜂蜜可以卖80~100元,仅靠卖蜂蜜一项就可以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

2019年,张奎靠政府补贴和卖蜂蜜所得收益盖起了新房。“曾经戈壁滩,如今红瓦房”,张奎的新院落整齐干净,令人舒心。

借着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东风,凭着勤劳的双手,张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打算继续扩大养蜂规模,并带动周边愿意学习养蜂技术的村民一起发展养蜂产业。

张奎说,甜日子是苦出来的,只要肯吃苦,日子一定会像蜜蜂酿蜜一样越来越甜。

(文图由西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鸡苗玉山养蜂
“板凳硬汉”溆浦木工胡玉山
市场鸡苗量减少苗价有所反弹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脱温鸡苗的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防治分析
局长入错行
团省委挂钩扶贫驻村工作队筹资向贫困户送鸡苗
锦屏县关工委举办养蜂技术培训
养蜂专用车实现养蜂一站式经营
玉山冲刺“新七大”令岛内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