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斗中的西吉

2020-01-03宁上杉

宁夏画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吉县六盘山

宁上杉

说到西吉,就不得不说六盘山,因为西吉就是六盘山的一部分,西吉的一切和六盘山难以分割。

六盘山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海拔近3000米,逶迤200余公里,雄贯陕甘宁三省区,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六盘山云海苍茫,重峦叠嶂,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古代多民族在这里聚居,先后有猃狁、西戎、义渠、鲜卑、羌、回纥、党项、女真、蒙古、回、满、汉等几十个民族生活。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时期,六盘山地区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的前线。秦汉一直到明代,六盘山下的萧关都是中原抗拒游牧民族的北大门,直到清代,才失去了外防的地位。

六盘山,古称陇山。陇山实为龙山的转音,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华胥圣地诞人祖”和“伏羲八卦定乾坤”两个神话故事。陇山地区是“三皇”之一伏羲的故乡,六盘山文化就是陇山文化。伏羲的时代是以采集、游牧和原始的农業为主的生产方式,先民需要大规模地流动,才能获取最低生活保障,彼时的六盘山,森林茂密、物种多样,是采集、狩猎的理想场所。先民们在东迁的过程中,将陇山文化传播到黄河中下游的中原一带。

西吉作为六盘山的一部分,建县虽晚,但历史很悠久。

西吉县历代先后分属雍州、北地郡、安定郡、原州、平凉郡,西北部属会州、镇戎州、德顺州。宋建隆德县,元撤县隶开城府和静宁州,明清属固原州,民国辖泾源道,后改归陇东行政公署。

西吉历史悠久,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族而居葫芦河流域,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典型的“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先民就聚居在此。这里有“三漓水”新石器遗址,还有战国秦长城、好水川之战、万城之战,汉墓群、古城堡、石窟艺术等众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物遗存。汉武帝刘彻到此巡视民情,唐太宗李世民于境内“巡牧观马”,元世祖成吉思汗驻跸牧隆城。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多彩的文字记录了西吉人民千百年来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负载着西吉人民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

西吉县是中国红色革命胜地。1935年10月毛泽东夜宿单,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1938~1941年,固海地区爆发三次回民起义。当时的国民政府为加强统治,于1942年设立西吉县,辖3镇6乡63保,县府驻地穆家营,属甘肃省陇东专区管辖。县名取附近的西吉滩的“西吉”二字,即表明了六盘山西麓的方位,又有吉祥如意的意思。

西吉,作为六盘山地区一个县级建制走上了历史舞台,为这块土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1949年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西吉县被分为6区52乡,属甘肃省定西专区,1950年改属平凉专区。

1953年,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县属其管辖。

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置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县属固原专区管辖。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西吉县属其管辖。

2002年,固原地区撤销,设立固原市,西吉县属其管辖。

西吉县位于六盘山西麓腹地,海拔1688~2633米,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辖4镇15乡295个行政村,总人口4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5万人,是宁夏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

西吉县属温带大陆型气候,年均气温5.3℃,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95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区三类地貌。 境内沟壑纵横、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干旱、寒潮霜冻、冰雹等异常气候及气象灾害频发,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

西吉县的自然环境也从古至今有很大的变化。据史书记载,东汉光武帝西征时,因六盘山一带森林茂密,人马不易通行,还特意选择清水河的一支支流行进,才勉强通过。可见历史上的六盘山区植被的茂密。但远从周宣王,西吉一带就开始频生战火,加上过度垦殖,使得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到了清末,基本是树木砍伐殆尽,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了。等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上水草丰美、清爽宜人,一直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方,已经变成“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 十年有九旱,岁岁人发愁”的苦寒之地了。

西吉县十年九旱,因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繁、“苦瘠甲天下”,甚至曾经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地方之一,也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

作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一员,西吉集中了宁夏、固原最难的扶贫问题和最艰巨的脱贫任务。全县有贫困村237个,分别占全区、全市的22%和38%,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372户155581人,分别占全区、全市的18.96%、38.64%。

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度开荒到退耕还林草,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开发”,从“等靠要”到“比着干”,喜人的变化接踵而至。特别是扶贫开发以来,西吉县大力实施生态移民、现代农业等发展战略,县城竖起楼群、油路铺进乡村。生态在恢复,山野绿如画,旧貌换新颜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了城乡的变化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一系列战略部署,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区市脱贫攻坚政策叠加效应,配套相关政策,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全力做好“脱贫答卷”,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止目前,累计脱贫35569户154213人,237个贫困村全部达标脱贫出列。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断努力和持续发展下,西吉农业特色产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围绕县域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以草蓄、马铃薯、冷凉蔬菜、小秋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尤其是高海拔冷凉蔬菜,以绿色无污染、质优品高而享誉全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已初步形成。“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都是近些年西吉获得的荣誉。其中“西吉马铃薯”“西吉西芹”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西吉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毛主席夜宿地单家集,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之称的火石寨丹霞地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国家级地震堰塞湖遗址;西吉还因西吉钱币博物馆而享有华夏古钱币第一县的美誉。西吉还是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孕育出400多位享誉国内的乡土作家。可以说西吉既历史文脉深远、文化积淀深厚,又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文化大县。

现今,依托优越的气候、环境、土壤、人文等资源,西吉县将发展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西部著名生态休闲度假之县和宁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型加工业和幸福型服务业,推進特色产业升级。深入发掘生态和特色产业价值,以旅游和互联网为载体,引导和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向彼此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同时坚持生态优先,推动资源由均衡配置向区域集聚转变,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设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

大力创建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大旅游、大健康产业作为西吉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探索全区域、全要素和全产业链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利用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塑造和强化“红色西吉”特色,打响“红色胜地,多彩西吉”的旅游宣传品牌,建设具有丰富人文底蕴、浓郁人文情怀与魅力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打造西部著名生态休闲度假之县。

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集聚产业、人才、资本、信息、商贸、服务等要素功能,打造宁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西吉县以习近平总书记“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为指引,在精准扶贫,建设美丽新宁夏的热潮中,展现出了奋斗者的美好身姿。

猜你喜欢

西吉县六盘山
试述西吉县引进“宁薯17号”及种植新技术示范推广成效
绿色小镇六盘山
版画印千年 传承有新意
西吉县发展芹菜产业的优势初探
清平乐·六盘山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六盘山成为重要水源涵养地
藏在心中的风景
西吉县实施胡麻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