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普惠 和美共享

2020-01-03剡文鑫

宁夏画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吉县文化

剡文鑫

近年来,西吉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经过多年努力,西吉县“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危房改造2万多户,安全住房覆盖率100%;适龄儿童8万多人全部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2万多人,参保率100%。

兴教育   提素质

盛夏7月,西吉县葫芦河流域的农田里绿浪翻涌,河畔的将台堡火集村小学校园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孩子们都在这里上的小学。”村民高惠琴家与学校相邻,她的3个孩子早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孩子们不在身边,想他们的时候就到学校看看。”高惠琴说,每天看到孩子们上学、放学,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高惠琴曾因孩子上学致贫,成为建档立卡户。近年来,她通过政策帮扶,依靠养牛羊致富,生活越来越好。高惠琴算了一笔账,“我在家养牛,丈夫在外务工,3个孩子已经工作,一家人一年收入20多万元”。

近年来,西吉县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2.24亿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每年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1~8年级74个所有学科进行统一质量监测。”西吉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王自元说,教育扶贫通过抓高考升学率“高线”,抓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底线”,最终达到实现“教育扶贫一批”。

为了不让一名孩子辍学,西吉县建立“12357”辍学学生劝返复学、辍学学生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

“第一天发现学生不到校,班主任要立即打通电话询问;第二天学生仍不到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及时家访;第三天学生还未到校就读,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深入细致地做好家访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造成学生辍学的困难和问题;第五天经耐心家访无效的,由学校会同责任督学、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劝返复学工作;第七天疑似辍学学生仍不到校复学就读的,司法部门启动司法程序,依法劝返。”王自元说,通过制度确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清零”。

震湖乡李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蒙治敏一家6口人,曾因孩子上学致贫。现今,两个孩子已参加工作,老三今年毕业,小儿子正在上学,一家轻松致富。

为了让孩子通过上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西吉县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模式,2016年以来,西吉县各学段累计资助学生57万人次9.3亿元,其中建档立卡人员21.9万人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9919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员2838人,贷款额达5823万元,确保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近5年,西吉县累计投入资金22.24亿元,实施农村薄改、新建改扩建校舍80万平方米,新建学校36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每年投入资金700万元,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投入资金1900万元用于355个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岗位,加强师资力量;投入资金1000万元提升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有医保   看得好

从“看病难”到“看得起”再到“看得好”,西吉县用几年时间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群众的“顽疾”。

从“赤脚医生”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医护专业人员,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到花园式、宾馆式医院,无论是医疗环境还是医疗手段,西吉县在完善健康事业的发展中走过了跨越性的变革。

“一年住院三四次,住院费由医院垫付。”74岁的患者虎桂兰在西吉县医院内科住院后,一点也不担心住院费用。

虎桂兰家住马莲乡马莲村,胃部做手术切掉了三分之一,还摘除了胆囊。在家休养期间,经常到医院调养,每次住院10多天。

“我是建档立卡户,一年住院花费1.5万多元,大部分费用可以报销,个人只花1500多元。”不再担心医药费的虎桂兰安心住院,病情也逐渐好转。

以2019年为例,西吉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人员14.32万人,参保率100%。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为92%,县域内救治率90.03%。

“西吉县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比例由2014年的17.23%下降至0.96%。建档立卡人口签约率100%,签约患者面对面随访率93.35%。”西吉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郭永红说。

平峰镇李营村村民刘扬,2018年先后6次因黄疸、肠系膜淋巴结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新安康医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等医院就医,共花费87万多元,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扶贫保报销、大病保险财政补助报销、民政救助、财政兜底报销后,个人仅自付5000元。

“每年住院患者2万多人,门诊20万人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先住院后付费,每年医院垫付医疗费1亿多元。”西吉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军义说,建檔立卡户报销比例为95%,基本医疗80%以上,大病报销最高限额从5万元提高至8万元。

据统计,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建档立卡户住院就诊总人数超过3万人、总费用2.9亿多元,统筹支付加上大病保险、财政补助、扶贫保、医疗救助、财政兜底共计支付2.4亿多元,个人付费5000多万元。

修危房   稳民心

“通过危房改造,家家有了安全住房。”7月19日,硝河乡新庄村第一书记王元明说,全村完成危房改造482户,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

走进西吉县农村,红顶砖房、白色墙壁、绿色树木、青色硬化路已成为村庄标配。进入农家四合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造型精致的铁艺大门,用混凝土浇筑的院落干净整洁,房屋外墙以瓷砖贴面,室内墙壁用壁纸装饰。屋内窗明几净,洗衣机、冰箱、电视机、水冲式卫生厕所样样齐全。

2019年,西吉县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户、非建档立卡户房屋进行安全性鉴定,按照人均安全住房面积标准进行改造。2020年又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四查四补”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改造危房3093户,其中“四类”重点对象1233户、其他贫困户1860户。

“老百姓富了,建房也讲究了,上下圈梁、铝合金门窗、琉璃瓦、瓷砖地面,一套院子花费十几万元已习以为常。”袁广兰是一名瓦工,他参与了村里大部分房屋的修建、改造,对村民住房的改变深有体会。“现在农村生活不比城里差,大家建房的观念也变了,从修建遮风挡雨的单一居所向美观、舒适的功能性居所转变。”

近年来,西吉县始终把“农村安全住房有保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针对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危房改造、扩建安全住房面积、拆除危旧房屋等实施多项举措,累计改造危房2万多户,安全住房覆盖率达到100%。让贫困群众住进了安心房,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彻底告别了“住窑洞、住土房、住茅草屋”的历史。

饮甜水   逐梦想

“没有通自来水前,从5公里外的将台乡拉水,1吨水8元,一家人省着点能用1周。”姚坡村会计孙智军说,山里没有地下水,水井打三四十米还是干的。

西吉县多山,村民依山而居。姚坡村原有182户村民,一半人自发迁至外地谋生。

近年来,西吉县把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作为改善民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项目。

截至2019年年底,西吉县农村通自来水总人口7.2万户,自来水普及率100%,自来水管道通到农户家的厨房,历史性的饮水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村民单玉才得知家乡通了自来水,带着妻子从新疆回到老家。通过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他在远离村庄且靠近公路的山坡上建起了养殖场,采取“卖一头大牛、买两头牛犊”的方式,牛只数量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增加。2019年,单玉才将养牛赚得的50多万元用于扩建牛棚、购买农用机械,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迈进。

“买了3台农用机械,建了2栋牛棚,修了一座青贮池,种了120亩青贮玉米,养了110头牛。”今年25岁的单玉才一年稳定收入40多万元,过上了理想的小康生活。

自来水入户的同时,仍有部分分支管道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建设标准低,部分管网老化失修,爆管现象时常发生;早期建设的泵站由于机泵设计流量小,供水能力严重不足;部分边远村庄位于管网末端,影响供水保证率等。

今年,西吉县以开展“四查四补”为抓手,对自来水未入户的农户进行摸底,制定具体措施;更换农村供水干管、分干管、串巷管道和入户管道。通过管网改造、机泵更换和新建末端蓄水池,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

此外,实施了沙沟、白崖、偏城乡片区供水水源工程和什字乡南台水源替换工程,将两处水源替换为中庄水库水源,确保7.8万人的饮水水质安全。同时在全县布设检测点41个,对管网末梢水质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

如今,西吉县建立健全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乡镇水利工作站、村级水管员和农户四级管理体制,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通过“互联网+农村供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价的一体化管理目标。

搬出来   拔穷根

104平方米的新房,三室两厅一厨一卫,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灶、抽水马桶等一应俱全。尽管家具旧了一点,但整体干净整洁,这是原半子沟村特困户王进宝的新家。

2016年,李克强总理到宁夏西吉县半子沟村看望村民,专门到了王进宝家。一年多后,半子沟村启动搬迁,包括王进宝家在内,共计326户村民整体搬迁到400多公里外的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住进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砖瓦房。

曾经的半子沟村干旱缺水,人居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属于典型的产业空白村。对众多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来说,走出大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整村搬迁后,村民们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喝雨水走山路的历史,开始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如今,王进宝在附近的建筑工地和绿化工地打工,每月能掙3500多元,还有低保等各种收入。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学校离家都很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生活。”王进宝的妻子马银花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王进宝家里,有一张特别的合影。这是他们一家十几口人在半子沟村时的合影,也是他们家目前唯一的合影。王进宝记得,这张照片正是总理到他家那天,记者帮他们拍的,照片的背景正是他家破旧的老房子。

生态移民工程是宁夏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主要措施。西吉县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社保全   享幸福

75岁的马本华是关庄村村民,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他和老伴的身边只有一个外孙,已经成家,还要顾及自己的小日子,老俩口平日都是自己过。为让他们老有所养,村委会将其纳入低保,每人每月能领250元低保金,另有130元的养老金。最让老人欣慰的是,他现在住的是2012年国家“交钥匙工程”出资3万元盖的新房,一分钱都没花。

碰到马本华时,他正在村委会参加党员学习大会,并非共产党员的他,却听得格外认真。老人拉住记者一个劲地说:“马书记对我们好得很,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好啊!”

在关庄村村委会旁边,还修建了带有先进下水和化粪系统的老年活动中心。西吉县撬动欧美同学会的力量搭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室,马上就能交付使用。到时,村里的孤寡老人都可以来这吃饭、淋浴以及娱乐。

近年来,西吉县完成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提标工作,发放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资金2.36亿元、孤儿津贴576.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859.39万元,落实城乡大病医疗救助2113万元、临时救助3048.0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成安康颐养苑老年人服务中心,公办运营县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提升到22.8张。有效满足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此外,西吉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乡公益性岗位、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依法追回农民工工资;全面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拥军优属政策。

文化兴   润沃土

近年来,西吉县抢抓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重大机遇,积极实施“文化兴县”战略,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规划,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创文示范引领、决胜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在这里看看书、唱唱歌、跳跳舞。啥活动都有,要是来迟的话,还要排队等位置。”谈起村里的文化站,西吉县兴隆镇兴隆村的李志难掩兴奋之情。近几年,丰富多彩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在西吉县各乡镇已蔚然成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乡镇、村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不仅设置专门的群众活动场地,还配备音响、乐器甚至服装道具等。

西吉县通过重点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等方式,现已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新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钱币博物馆布展开馆,红军长征纪念园雏形已成,建成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95个村(8个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县图书馆总分馆、村农家书屋初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发放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10多万套,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西吉县创新实施“智慧文化”服务工程,建成“六朵云”县、乡、村三级远程视频会议、培训系统,把“云+”文化服务的触角伸向党建、扶贫、综治、应急等多个领域;在部分学校、医院、社区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安装24小时微型图书馆,“让数据跑腿”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录制非遗专题片10集,建成西吉非遗数字库;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打响了防疫宣传战。

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精彩。西吉引入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通过“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層一线,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县图书馆围绕“全民阅读 书香西吉”打造了“我是朗读者”“亲子阅读”等服务品牌;县文化馆通过“广场文艺演出、送戏下乡、三区人才培训”等专项品牌服务活动,每年开展送戏下乡、广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200多场(次),培训各类文艺骨干200人以上;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举办的西吉春晚系列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群众的欢迎;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扶持命名85家县级文化大院,申报85名非遗传承人,打造1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3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原创扶贫扶志剧《丁香花开》代表宁夏进京会演,精品剧目《六盘牧羊鞭》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金奖,苦瘠的土地滋养出别样的文化之花。

手持彩练当空舞,拼将豪气逐苍穹。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建成在西吉县新时代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断提供内生动力,续写了西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华彩篇章。

(部分图片由西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西吉县文化
试述西吉县引进“宁薯17号”及种植新技术示范推广成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西吉县发展芹菜产业的优势初探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西吉县实施胡麻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