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效果观察

2020-01-02陈娟朱璐王玲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压豆桡骨耳穴

陈娟,朱璐,王玲

(苏北人民医院 手外科303 病区,江苏 扬州 225001)

桡骨远端骨折是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0~3.0 cm 内的骨折[1],占前臂骨折的79.6%[2]。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疼痛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引起患者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常因疼痛而拒绝配合康复训练,从而影响患肢功能的康复。目前,临床中针对术后疼痛的镇痛方法以药物镇痛为主,但常规药物镇痛的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且常会发生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3],本文将耳穴压豆法这一中医镇痛方法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中,旨在降低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选取我院2016 年 6 月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

纳入标准:⑴经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⑵手术方案为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⑶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⑷年龄18~70 岁;⑸初次 VAS 疼痛评分≥4 分;⑹知晓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⑴合并其他骨折疾病者;⑵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者;⑶具有认知障碍或其他精神类疾病,可能无法顺利配合完成本研究者;⑷合并妊娠者;⑸术后使用镇痛泵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操作方法

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其中包括: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以及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除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耳穴压豆治疗护理。

所有的耳穴压豆操作均由一名经过中医操作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实施,其方法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4]严格实施。参与疼痛评分的护理人员均接受过医院疼痛小组培训且考核合格,按照VAS 疼痛评分细则为患者实施疼痛评估。

1.2.2 操作时间

本文的研究对象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实施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根据我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所用的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的药物动力学代谢规律,选择术后6 h 开始对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治疗护理,以排除麻醉剂对疼痛的影响[5]。

1.2.3 材料

生王不留行籽和 0.8 cm×0.8 cm 医用胶布,生王不留行籽在使用前应确保其完整性,避免破损影响疗效及损伤患者的皮肤。

1.2.4 耳穴取穴

术后6 h,责任护士在患者术侧耳廓取以下穴位:神门穴、皮质下穴、腕穴(神门穴:在三角窝前1/3 的上部;皮质下穴:在对耳屏内侧面下1/2 处;腕穴: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1.2.5 埋豆方法

用耳穴探针按压耳穴找出最敏感的痛点并用记号笔标记,作为治疗的穴位。选定穴位后,局部用75%酒精消毒待干(酒精过敏者用生理盐水擦拭耳廓局部),将生王不留行籽用胶布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耳穴上。采用点法、揉法、对压法、直压法等不同手法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2 min,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的刺激感应,按摩2 次/d,隔日由护理人员取下生王不留行籽胶贴,并更换至对侧耳廓相应穴位,护理人员按规定时间实施穴位按压,连续3 d。嘱患者在留埋期间勿弄湿胶布,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刺激耳穴的强度,通常情况下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如年老体弱以及神经衰弱者,刺激强度宜轻;急性疼痛者刺激强度宜重[6]。

1.3 评价指标

目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因其可靠性及敏感度较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急慢性疼痛的评估[7,8]。所以本研究以VAS 评估疼痛程度,0 分表示无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7 分表示中度疼痛,≥8 分表示重度疼痛。入院当天,即对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及家属讲解VAS 量表的使用方法,确保患者术前完全掌握。记录观察组术后6 h(操作前)、操作后即刻、操作后30 min、操作后60 min 的VAS 分值。对照组则不进行耳穴压豆,只在与观察组相对应的时间点进行VAS 疼痛评分。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随时可选择其他止痛方式退出试验,若患者在60 min 内选择其他止痛方式,则不保留其疼痛数据;若患者在60 min 后选择其他止痛方式,则保留其疼痛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 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操作后即刻、操作后30 min、60 min 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操作前(术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各时间点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操作后各时间点的VAS 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 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VAS)比较(±s,分)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VAS)比较(±s,分)

?

3 讨论

3.1 耳穴压豆法可以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疼痛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由于组织受到手术的刺激和损伤,软组织和神经发生水肿或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较为剧烈。本文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在麻醉药物镇痛作用消失后,患者的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初期疼痛程度缓慢增加,在对应操作60 min 时间点时患者的疼痛程度最高,为(5.33±1.12)分,与基础VAS 分值相比明显上升;而观察组在接受了耳穴压豆操作60 min 时的VAS分值最低,为(1.97±0.49)分,与操作前相比,评分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在操作后各时间点的VA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说明耳穴压豆法降低了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措施的落实,从而有利于患肢肿胀的减轻。同时还提高了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3.2 耳穴压豆法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疼痛的原理

目前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有药物治疗,但因其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在术后镇痛时的用量。耳穴压豆法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疼痛方式,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减弱疼痛信号传导、增多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等有关[9-10]。神门穴具有镇静安眠、解痉止痛等作用;皮质下穴能双向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及抑制过程,镇痛效果明显[11];腕穴能治疗腕部疼痛。耳穴压豆法的重点在于通过按压王不留行籽刺激穴位达到止血、镇痛、消炎、解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属于一种无创性镇痛的穴位疗法,疗效确切,本组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法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其疗效较为满意。该法具有多种优势:⑴无依赖性,适应证广,生理干扰少,无时间限制;⑵该疗法所用的王不留行籽价格低廉,用量少,经济实惠,患者易于接受;⑶操作简单、易学易用。该方法值得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镇痛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压豆桡骨耳穴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