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与创新:把教学质量落实在专业行动中

2020-01-02

江苏教育 2020年46期
关键词:雨花台区雨花南京市

张 红

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区域教学质量管理上,分别按照“突破与超越:把教学质量落实在学生发展中”“超越与回归:把教学质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守与创新:把教学质量落实在专业行动中”的工作思路,开展教师发展的创新实践。

一、探索与聚焦: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近三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聚焦“把教学质量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学生发展中”,着力在备课研究、课堂改革、主题研训、项目推进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果。

1.备课研究:层级联动推向深入。

区域以“备课改革”为主题做好顶层设计,校级层面积极响应。区校联动,共同将备课研究向前推进。

在区域层面,“备课改革行动”初具规模。我们以“基于学习分析的备课区域改革行动”为引领,基本构建出学校集体备课的操作范式,研发了“三教协进式”的备课运作模型,开展了系列备课研讨活动。

在学校层面,集体备课各有章法。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变革备课模式,研制了“前置性学习单”,嵌入备课模板中,并通过学习分析进行二次备课;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学通过“三案定教”“六环实施”,探索并实践了集体备课的研修新模式;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推行“领衔备课制”,邀请市级名师做学科组建设领衔人,指导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南京市善水湾小学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三轮两磨”集体备课研究,探寻将“一节课”上成“一类课”的路径。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等12所学校被评为“2019年雨花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先进学校”。

2.课堂改革:对标实践主张落地。

为深化课堂改革行动,区域层面制定标准,精准指导,示范放样。学校层面对照标准开展实践,将“精准教、多元学、显性评”的九字主张校本化,教师行动在改革行动中进行校正和完善。

区域实现精准指导。在初步形成“雨花新课堂”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雨花新课堂”学科教学指导手册》,从学科层面解读了“精准教、多元学、显性评”九字主张,拟定了课堂教学设计模板,制定了“雨花新课堂”的教学评价标准。我们组织了各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不断深化“雨花新课堂”的研究。

学校开展多元探索。南京市金陵中学岱山分校构建了“问题、活动、展示、评价”的“四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南京市板桥中学提出“一案四备”,建设“精准课堂”;南京市孙家初级中学开展“分层课堂”研究,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建设“自在课堂”,创设多样学习活动;南京市铁心桥小学开展“互联网+”平板教学实践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拓展“适性课堂”,建设“走进雨花台”课程群。

3.主题研修:专业协同品质提升。

我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发挥团队协同的力量,引领教师快速发展。

区域层面,分层推进。我们启动“启航工程”,组织教师参加“从职业到志业”主题沙龙,引领职初教师提升专业理想和专业精神;开设“菜单式课程”,鼓励职初教师自创课程、互为导师,实现自我提升;举办“职初教师专业素养”竞赛,全面展示职初教师基本功。我们启动“远航工程”,组织教师参加“品读教育·相约名师”系列活动,助力骨干教师观念变革、理念提升;开展“教育与写作零距离对接”活动,提升骨干教师论文写作能力;开办“双航”高研班,优化导师制培训,促进骨干教师走向卓越。我们启动“引航工程”,开展教研员“周五有约”活动,让他们进行观点交流、思维碰撞。

学校层面,落实有策。南京市小行小学提出“让教师发展走在前面”,打造“学术圈”和“叶镶嵌”两大类项目微团队;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学成立“领雁”名师工作室,实施“琢玉计划”;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开设“未名教育家讲坛”,打造教师成长系统工程;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采用“成长积分制”,引导青年教师积极进取,让教师的成长看得见。

4.搭建平台:专业成长纵深拓展。

学校内涵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扩宽了视野又搭建了高位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依托课程基地搭建平台。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依托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南京市板桥中学借助省英语课程基地,建设了场景体验式英语交流长廊;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分校通过省语文课程基地搭建了“智慧阅读平台”;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作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文化类联盟学校盟主,主办了3 场省级研讨活动。

借助前瞻性项目提升研究力。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项目“基于学习分析的备课区域改革行动”、南京市板桥中学的项目“智能数据驱动精准教学改革”、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的项目“‘科教融合’新模式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被立项为2019 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等10 所学校申报的项目被立项为2019 年“雨花台区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全区学科骨干教师分别参加了各项目研究,聚焦项目研究进行深度学习和成果分享。

在专业力量的推动下,雨花教育实现了多层面的突破与超越。在2019 年度,全区教师参加市级学科竞赛33场,获奖68人次;参加省级学科竞赛12场,获奖17人次。区内教师参加第十届“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评比,9 人通过,通过率居全市前列。雨花台区教育局承办了“2019 高品质学校建设年度峰会”,省内外400多名校长、教师聚焦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与办学质量提升,区委教育工委盛云生书记做主题报告,区内6位校长代表雨花高水平课程建设做了精彩发言。

二、审思与擘画:教育蓝图应时再创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区域教育必须顺势而进、乘势而上、腾势而起。

1.顺势而进,坚守高标准。

顺应发展势头,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从教学管理宏观层面提出,办好教育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眼界宽。全区各校以共生共长为价值基础,构建雨花教育共同体。我区充分发挥“区块链+教育”功能,打通目前的数据孤岛,优化数据供给端,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专业支持。二是站位高。我区打造雨花教育的“高峰”,让管理理念更高瞻;打造雨花教育的“软件谷”,让队伍内核发展更强劲。三是立意远。作为教师,应以职业为底线,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以专业为底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志业为底色,坚守信仰,追求卓越。

2.乘势而上,铸就高品质。

我区将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着力点落在课程、课堂、课题中。我区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校本课程为补充,以师本课程为拓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课堂教学提倡带着学生在思辨中经历探索过程,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落地,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我区以课题为载体,寻求突破教学改革瓶颈的路径和策略,注重成果总结,追求学校品质提升。

3.腾势而起,开创新格局。

我区发挥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智库”引航作用,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内涵发展水平;坚持集团中心校的优势引领,形成协同式的团队共建,做到结构化的资源共享,注重参差性的文化共生;发挥学科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其成为教学研究中心、教学改革载体、教学成果孵化平台,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格局。

三、引智与行动:专业力量催化发展

2020 年,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利用“智库”引航,以专业引领专业,以智慧激发智慧,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行动,力推雨花教育创新发展。

1.“志业教师”团队建设的专业行动。

启航工程以“区域职初教师层级式培训范式的研究”课题为引领,重构课程内容,研发个性化发展管理平台,实施职初教师层级式考核;继续和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好“双航”高研班,启动新一轮骨干教师协同推进计划;借助《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提供展示平台。

2.区域备课改革的网格化行动。

我们以“基于学习分析的备课区域改革行动”项目为抓手,研制《雨花台区学科备课操作手册》,放样一批备课现场,形成学科备课范例。我们出台《雨花台区备课网格化管理制度》,推动区域备课改革行动,做到教师个体备课、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每个点都有个性做法、有到位管理。

3.学科教学研究的基地孵化行动。

我们甄选、孵化一批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基地,开展基地校教学研究系列活动,培育一批学科领袖,辐射引领一批学科教师,形成“雨花新课堂”校本化研究范例。

4.指向教学管理的专业行动。

我们在教师中开展调查,不断完善区域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专项视导、教学常规调研等措施,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开展分管校长教学管理系列沙龙活动,让管理者在交流碰撞中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以助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坚守中创新,我们相信专业的力量,有策略地发挥专业的力量,区域教学质量正在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雨花台区雨花南京市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张珩
严如玉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顽皮的云
南京市雨花台区天隆寺六朝墓葬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南京市雨花台区天隆寺六朝墓葬出土器物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晴雨花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