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视角下我国数字鸿沟合作治理策略探讨

2020-01-02边留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鸿沟基础设施智能化

边留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郑州 450046)

数字鸿沟的提出始于西方国家对信息资源使用问题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和有关机构也开始进行相关研究。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汹涌袭来,数字鸿沟不仅与台式计算机、网络接入端等传统网络资源相关,还与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型智能化资源密不可分,即数字鸿沟已然升级。由于这种“升级版”数字鸿沟关系到经济发展、利益共享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国家治理者应给予足够重视。作为国家治理主体之一,企业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可以与政府、社会组织分别合作,共同治理数字鸿沟。因此,立足时代变迁背景,从企业视角探讨数字鸿沟合作治理策略,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数字鸿沟:一种技术性利益差异现象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我国不同阶层之间与网络资源相关的技术性利益差异现象,不仅包括基础设施鸿沟,还包括使用技能鸿沟。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报告提出“计算机应用不平等”问题,这是最早的基础设施意义上的数字鸿沟[1]。随后,相关机构和学者也认为数字鸿沟与电脑等基础设施相关。譬如,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1995年发表《在网络中落伍》系列报告,将数字鸿沟看作是个人电脑所有权问题;利奥伊德·莫里塞特认为,数字鸿沟其实是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之间的一种差距,重点关注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占有电脑百分比的差距[2]。国内学者最初也在这个含义上使用数字鸿沟,比如胡鞍钢所说的“因特网的普及差距”[3],曹荣湘理解的“不同主体在电信产品和服务商方面的差距”[4],都是在基础设施层面对数字鸿沟予以界定。随着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数字鸿沟逐渐由硬件设施、通讯普及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含义,转向网络使用技能方面的含义。比如,耿相魁认为,数字鸿沟是指信息技术领域内存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5]。其中,就涉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因素。约瑟夫所言“第二道数字鸿沟”,指人们在数字使用技能方面的差别[6],也表明这方面含义。赵万里与张正平分别提出“信息以及信息的掌握能力”[7]和“二级数字鸿沟”[8],更是直接指涉网络使用技能。

随着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9],数字鸿沟的内涵得以丰富,同时包含了传统网络化与新型智能化[10]双重意义。因而可以说,在数字鸿沟定义中,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光纤宽带、无线网络接入设备、智能化产品等方面的设施;使用技能指的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应用技能、信息识别技能、智能化产品使用或操作技能等实操能力;而网络资源不仅包括政务信息、就业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传统网络资源,还包括大数据平台、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化资源(智能化可以理解为网络化的精深发展)。

二、以企政合作机制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数字鸿沟治理

基础设施与经济投入密不可分,企业和政府具有经济优势,因而有效发挥企政合作机制作用,无疑是基础设施数字鸿沟治理的重要策略。

(一)责任履行与利益给予:以可持续企政合作机制推进基础设施数字鸿沟治理

基础设施数字鸿沟治理,最重要的是资金保障。政府具有公共产品提供职能,需要投入一定资金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在政府财政多头需求强烈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企业在经济方面持续参与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会涉及一个问题:如何让企业具有与政府持续合作的动力?道德责任履行、主体意识增强等动力会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治理专项事务的同时满足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动力。换句话说,解决我国基础设施数字鸿沟问题,不能只让企业履行责任和义务,也需要考虑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利益需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主体意识、道德境界和奉献精神有所缺乏,而意味着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够长久地履行社会责任。譬如,法国的电力集团、施耐德电气等龙头企业,围绕智能社区建设与政府开展密切合作,在基础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西班牙政府和企业采用公私合作方式,为智能建设提供更多便利条件[11]。在承担合作责任的同时,相关企业也获得了政府在新技术应用、制造业再发展、新商业模式形成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满足了自身发展的利益需求。这些案例启示我们,在治理数字鸿沟时,可以实现数字鸿沟弥合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双赢。

(二)企业分类与区域分级:以网络化企政合作机制推进基础设施数字鸿沟治理

基础设施数字鸿沟不是局部现象,它存在于城乡之间、城市不同群体之间和农村不同群体之间。因此,旨在弥合基础设施数字鸿沟的企政合作机制不能只在局部地区运行,它的运行范围需要是一个覆盖广泛的有机网络。出于治理成效、治理持续性、网络覆盖面等因素考虑,这一有机网络可以按照企业分类和地域分级的原则予以建立。首先,有必要按照相关性原则对企业进行分类。国家治理专项事务,不只包含数字鸿沟一项,还涉及医疗、教育、环保、生态保护、食品安全、扶贫攻坚等多个领域事务。在发挥专项治理职责时,如果不对作为治理主体的企业进行分类,难免会出现治理不精专和杂乱无重点的问题。只有对企业进行分类,让企业各有侧重地履行治理职能,才会出现较好的专项治理成效。就基础设施数字鸿沟具体问题而言也是如此,有必要对企业进行分类,让相关性比较强的企业(比如电信、信息、计算机等相关企业)履行数字鸿沟专项治理职责。这样一来,由于相关性较强,一方面,相关企业更容易熟悉专项治理业务,因而也更容易履行好专项治理职责;另一方面,相关企业也更容易在相关市场上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进而在履行职责的同时满足自身发展利益需求。其次,有必要按照区域分级的原则建立企政合作网络。这一企政合作网络主要包含如下层次:(1)中央政府与国内相关企业(市场范围覆盖全国)总部进行合作,制定战略合作规划,在数字鸿沟专项治理中发挥引导、统领或单项治理作用;(2)省级及以下级别政府与辖区内的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发挥落实、配合或单向治理作用,并负责建立辖区内的具体合作网络点,确保合作网络实际有效地覆盖所有地区。当然,这只是从行政区划维度进行的划分,实践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其他维度的划分,只要能达到合作网络广泛有效覆盖的目的即可。

三、发挥企社合作机制作用,促进使用技能数字鸿沟治理

由于使用技能提升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培训和实践,使用技能数字鸿沟治理自然也有必要重点考虑这两个因素。当前,使用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培训机构网络缺乏和培训课程动态更新机制缺失;使用技能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实践平台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在政府资金多方需求强烈和社会组织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企社合作机制治理作用,帮助解决培训和实践方面现存问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技能鸿沟治理策略。

(一)有效发挥企社合作机制作用,构建使用技能培训体系

随着智能化设施的出现和发展,使用技能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引起技能培训难度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建立培训机构网络和培训课程动态更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政府面临数目众多的国家事务,财政开支难以全面覆盖,企社合作因而成为使用技能培训体系有效构建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有必要以企社合作机制促进使用技能培训机构网络构建。实践中,需要重视如下因素:(1)发挥公益契合点的重要支撑作用。出于治理角色、社会责任、宣传需要等因素考虑,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发挥公益性功能;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之一,在处理国家专项事务时,无疑也在发挥公益性功能。因此,企业和社会便拥有了“公益契合点”。这一契合点为建立企社合作机制,推进使用技能数字鸿沟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现实支撑。面对培训平台尚未系统覆盖的问题,发挥“公益契合点”重要支撑作用,形成企社合作机制,建立富有实效的公益培训机构,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现实可行性。(2)重视“企社双方利益满足”这一有利于策略持续有效的动力源泉。企社合作机制不仅可以发挥公益性功能,还可以发挥企社双方利益满足的作用。因为,企业需要掌握网络设施和智能化设施使用技能的人力资源,而社会组织(如社区组织)基本职能之一是促进所属区域公民就业,它可以通过促进就业职能的发挥,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各自利益的满足,成为企社合作和完善培训机构网络的持续性动力。

另一方面,有必要以企社合作机制推进建立使用技能培训课程动态更新机制。具体来说,可以重点考虑如下策略:(1)建立使用技能培训课程共享平台,比如软件开发相关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研发使用技能培训课程App,打造广为接受的专项软件品牌(类似社交软件“微信”);(2)畅通使用技能培训课程实时更新渠道,避免使用技能陈旧化。培训课程共享平台建立以后,充分发挥企社合作机制作用,推动使用技能培训课程实时更新,并通过使用技能培训机构网络,传达给每一个参加培训的个体。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课程实时更新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企业内训课程适当共享、外训课程优选共享等,但是不管使用何种方式,“实时更新”效果一定要有所保证。

(二)充分发挥企社合作机制作用,搭建使用技能实训平台

在培训机构中进行使用技能培训只是使用技能提升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环节:利用实践平台促进使用技能提升。由于传统网络使用技能实践平台(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比较容易获得,更多需要公民个人自行搭建,无须过多关注。而智能化设施使用技能实践平台(人工智能、3D打印、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既难以获得又较为重要(会对智能化设施使用技能提升产生重大影响),因而需要给予特别关注。智能化使用技能实践平台构建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能否以及如何在相关企业建立智能设施使用技能实训基地。

第一个问题,即“能否建立”。本研究认为是可以建立的,因为在相关企业建立智能设施实训基地具有诸多优点:(1)有效促进智能设施使用技能提升。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是比较理想的实训基地。受训者在企业进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设备,还可以接受最实用的智能化技能培训,因而更易于促进使用技能提升。(2)节约国家资源。额外或较多创办智能设施实训基地,难免会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造成国家资源浪费,与直接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相比具有明显劣势。(3)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和促进就业。智能化设施使用技能实训基地,无疑可以发挥“工作过渡平台”作用。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训基地,相当于在企业内部设立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站。企业可以随时从实训平台获得技能合格的人力资源,满足自身人才需求。与此同时,智能化设施使用技能实践平台的建立,也可以发挥促进就业的作用,为化解就业难题做出一定贡献。

第二个问题,即如何在企业建立智能化设施实训基地。智能化设施使用技能实践平台建立,离不开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有必要设立专项职能部门(可以归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具体履行实训人员接收职能,并制定职责内容、涉密保护、实训程序、成效检验等相关配套制度,确保实训秩序和效果;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发挥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作用,畅通输送渠道,为实践平台规模化、合法化地输送实训人员。

四、结语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数字鸿沟,提出其具有传统网络化和新型智能化双重含义,并从国家治理角度探讨企业与其他治理主体合作共治的策略,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只从基础设施和使用技能方面界定数字鸿沟概念,仅从企业视角探讨合作治理机制,并不完善。数字鸿沟与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密切关联,社会组织与政府也可以建立合作治理机制,这两方面很可能成为深化数字鸿沟研究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鸿沟基础设施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鸿沟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