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形的“毒珍珠”
——儿童肾素瘤一例

2019-12-31熊洪亮林双泉董一飞杨娇史子敏项明峰郝华孙兴兰王雨汪贻熙杨晴程晓曙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肾素右肾瘤体

熊洪亮,林双泉,董一飞,杨娇,史子敏,项明峰,郝华,孙兴兰,王雨,汪贻熙,杨晴,程晓曙

作者单位:330006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熊洪亮、董一飞、杨娇、孙兴兰、王雨、汪贻熙、杨晴、程晓曙),泌尿外科(林双泉、史子敏、项明峰),病理科(郝华)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2 岁,以“高血压查因”入院。患者3 个月前反复出现胸闷痛,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3 天前就诊于我院门诊,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测血压150/106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特殊疾病史。入院查体:右上肢血压152/93 mmHg,四肢血压对称,踝臂指数正常,其余查体无明显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红细胞 5.48×1012/L,血红蛋白 151 g/L;血肌酐 36.98 μmol/L,尿素氮 2.26 mmol/L,血钾3.01 mmol/L,血钠 134.9 mmol/L,血氯 94.96 mmol/L;24小时尿钾 16.57 mmol/L,尿钠 107.2 mmol/L,尿氯100 mmol/L,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90.56 mg/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4.25 pg/ml,超敏促甲状腺素11.078 mIU/L;醛固酮(卧位)69.7 ng/dl,肾素(卧位)>17.48 ng/(ml·h),血管紧张素Ⅱ 211 pg/m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6.43 pg/ml,皮质醇节律正常,性腺六项正常,血儿茶酚胺全套正常,其余化验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厚度 9 mm,左心室后壁厚度 8 mm,三尖瓣、主动脉瓣微量反流,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颈动脉、肾动脉超声未见异常。胸腹部CT 血管造影(CTA)未见异常征象,无主动脉缩窄,肾动脉未见狭窄。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右肾小囊肿。双侧肾脏薄层增强CT 扫描:右肾上极实质等密度小结节,无明显强化,考虑囊肿性病变。腹部MRI 显示:右肾小囊肿,直径5.8 mm。24 h 动态血压:全天平均血压139/90 mmHg,血压曲线非杓型。虽然CT 及MRI 均显示右肾上极小结节为小囊肿,但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考虑为肾素瘤可能性大,遂在局麻下行分侧肾静脉取血,以评估右侧肾脏肾素分泌情况,结果示右侧肾脏肾素活性远远超过检测上限,其水平明显高于左侧肾脏(表1)。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口服钾片补钾,但血钾未能回到正常水平,未使用降压药物及其他药物。

表1 该例患者分侧肾静脉取血结果

2018 年11 月12 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侧肾脏肿物切除术。术中可见右肾上极肾脏表面一灰白色似珍珠样肿物(图1),手术成功剔除。病理报告:标本组织呈灰黄色,肿瘤组织呈束状排列,瘤细胞呈梭形(图2)。免疫组化结果示:瘤细胞抗黑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白细胞分化抗原(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细胞角蛋白(CK)(-)、间叶源性肿瘤标记(Vim)(-)、白细胞分化抗原(CD117)(-)、白细胞分化抗原(CD10)(-)、白细胞分化抗原(CD99)(-)、威尔姆瘤核蛋白(WT-1)(-)、人黑色素瘤标记物(Melan-A)(-)、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约5%(+),碘酸雪夫染色(PAS)(-)。病理诊断为肾球旁细胞瘤。瘤体切除当天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第6 天:肾素 0.03 ng/(ml·h),血管紧张素 74.14 pg/ml,醛固酮 12.45 ng/dl,血钾4.28 mmol/L。

图1 肾素瘤大体标本

图2 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肾素瘤的形态学观察

2 讨论

本例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青少年儿童,发育正常,体重正常,无高血压家族史;(2)血压明显升高;(3)外周血醛固酮及肾素活性明显升高;(4)顽固性血钾低。具有肾素瘤典型的“三高一低”的临床表现,即严重的高血压、高肾素、高醛固酮和低血钾水平症侯群。肾素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肾脏内分泌肿瘤,肿瘤来源于肾小球旁器入球小动脉演化的平滑肌细胞,是以合成、分泌肾素为主要特征的肿瘤。目前国际上报道仅100 例左右,好发年龄为20~30 岁,年龄小于15 岁的患者报道较少。本例患者年龄仅有12 岁,在临床上实属罕见。

在CT 图像上,由于瘤体与肾脏实质密度相似或者稍低,再加上肿瘤体积往往较小,常位于肾实质内部,所以CT 扫描往往容易漏掉病变。本例患者起初就是因为瘤体体积小,位于肾脏皮质外侧,形似囊肿,造成漏诊。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高度怀疑肾素瘤的患者,应仔细阅读CT 图像,必要时完善薄层增强CT 扫描,避免漏诊。

在本病例中,采用分侧肾静脉取血进一步明确肿物的性质,发现瘤体侧肾脏大量分泌肾素,进一步证实了初步诊断。据文献报道,临床上高度怀疑肾素瘤的患者均应完善分侧肾静脉取血,以明确肾素瘤的诊断。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分侧肾静脉取血用于诊断肾素瘤,其敏感性较低,仅有56%,这可能与肾素瘤大多数位于皮质区,其静脉血容易回流至肾囊静脉有关。

综上所述,肾素瘤容易漏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高度怀疑肾素瘤的患者时,应仔细阅读影像图像,避免漏诊。另外,当影像学检测手段无法确定肿物性质时,分侧肾静脉取血可作为一种十分有优势的定性定位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肾素右肾瘤体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右睾丸动脉及右肾血管变异一例
外伤致肾萎缩残疾评定1 例
探讨不同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心率、血压的异同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的关系研究
Nd:YAG激光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肾静脉处理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