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对比研究视域下《兰亭集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019-12-3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兰亭集序译作原文

李 润 丰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重庆 400031)

一、引言

《兰亭集序》是古代骈文的精品,语言优美凝练,笔风清新自然,内容寓意深刻,文章抑扬顿挫,极尽波澜起伏。在语言系统中,文化负载词最能体现语言承载文化信息的功能,反映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所谓文化负载词,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1]。《兰亭集序》中有不少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负载词,根据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纳达( Nida,Eugene A) 所提出的文化分类法,可以将其中的文化负载词划分成以下五种,即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2]如何将《兰亭集序》中的文化负载词用恰当的英语表达出来是翻译的难点,也是评判译文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外翻译中,译者应牢记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和思维习惯的差异,谨慎处理这类词语,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准确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并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社会文化负载词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生活习俗、礼仪方式以及称谓习惯等方面的词汇。《兰亭集序》中有很多反映中国民间习俗和社会活动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开篇第一段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就十分密集。

首先,“永和九年”和“癸丑”这两个典型的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值得深入思考。“永和”是东晋时期执政的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晋穆帝执政期从公元345年到公元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即晋穆帝执政的第九年。从汉武帝起,中国封建王朝以皇帝年号纪年作为纪年法,中国人对这种纪年是比较熟悉的,无需过多的解释。但是,对于英语读者来说却是一个陌生的文化概念,翻译时需要对其具体意义进行解释,避免因文化缺失而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另外,“癸丑”,涉及干支纪年法,即以天干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个轮回,周而复始的一种记录时间的方法。现在很多中国人对于干支纪年法并不了解,不能算清具体是哪一年,对于采取公元纪年法的英语读者来说这一时间概念更是无法理解。因此,这两个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采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译作:the ninth year of Emperor Yonghe's reign(AD353), which is the year of Guichou, according to the lunar calendar,如此译法既保留了汉语表达的文化特色,又易于英语读者明白所对应的具体的公元纪年时间。

其次,“修禊”一词蕴含着中国古代的社会习俗。“修禊”是古人的一种春游活动,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聚于水边做禊礼,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以求祛除疾病、厄运,类似于西方的洗礼,但并非一次性的或宗教性的活动,而是周期性的活动。后来,逐渐演绎为每年上巳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如若直译为Xiuxi,英语读者无法了解该节日的意义,因此有必要解释补充其文化内涵,译作:to join the Xiuxi activity to dispel bad luck and pray for good luck。这样,读者就会明白“修禊”这一活动的意义是为了祈福消灾。译文不仅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形式,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而且也比较清晰地传达了原文的文化内涵,易于英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最后,该段还涉及“集”,雅集这一独具中华特色的活动,即文人雅士们聚集一处吟咏诗文,议论学问。此处的“集”不是一般的聚会,而是指王羲之组织的在兰亭饮酒赋诗,举行禊礼的雅集。“雅集”对汉语读者和英语读者来说,都是比较陌生化的活动,翻译时必须把这一活动的具体形式解释清楚,因此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译为assemble。Assemble专指因某一特殊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社会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特色,由于文化、语言及思维方式等差异,若社会文化负载词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无法译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因此有必要通过意译或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传达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易于译语读者的理解。

三、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兰亭集序》中的四字格的使用和连接词的缺失是语言文化负载词的典型例子。

四字格是汉语独特的表达形式,是汉语驾驭能力的体现。中国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讲究四平八稳,天圆地方,注重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稳定关系,再加上汉语双音节化及汉语韵律的影响,汉语表达也因此偏好“四字格”这样平衡对称的结构。但是,西方属于海洋文明,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强化了理性思维,英语表达语法要求严格,即使是平衡结构也仅局限于相同词性之间的单纯并列。《兰亭集序》作为古代骈文的精品,四字格的运用是其一大特色。因此,四字格的翻译是评判译文优劣的关键点。四字格短小精悍,音节明快,在翻译过程中要将这一特点真实贴切地传达给英文读者,就必须在英译时尽量保存其简练、平衡和优美的特点。[3]例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汉语中常见的联合式短语,构成前后并列结构,充分体现了汉语平衡对称的特点。因此译为:Here are lofty mountains and majestic peaks, tree with thick foliage and tall bamboos all around the Lanting,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内容和结构。除此之外,纵观 《兰亭集序》 全文,这样的四字格结构不胜枚举。再比如,“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英语中并不存在这种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的节奏倾向,翻译时不得不在结构上有所失,按照英语语法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因此,只能舍汉语之形以求译文的规范化,译作:It is a clear day, with fresh air and mild breeze。

英汉两种语言相比较而言,汉语注重意合,即“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则重形合,即“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少用甚至不用关联词,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助词展现,词的先后次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排列,流水句、松散句和短句较多,语言形散神聚;而英语书面语句子显得长而复杂,语法关系除了通过安排词序来表达外,还常常采用各种各样表示关系和连接手段的介词、连词、关系词等。[4]例如:“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于。”翻译时增加连词as和so that,及体现时态变化的情态动词will,以求符合英语的语法习惯,译作:Different as their choices and characters are, they will all be satisfied when they get something wanted, so cheerful that they even forget their imminent old age。另外,该句的“趣”为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取”与“舍”对应,翻译时选取包含取舍两层意思的单词choices,虽然汉语的结构有所损失,但为避免翻译腔,只好舍形取意,以求地道的英文表达。

四、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物质文化负载词包括衣食住行、日常用品、生产工具等方面的词汇。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汉语中有很多词汇在英语中并无对应词汇,像《兰亭集序》中的地名“会稽、山阴、兰亭”都是翻译时应特别注意的物质文化负载词。“会稽”是东晋时的郡名,读作kuai ji,不能读作hui ji,“山阴”是一个县的名字,不能误解为山的阴面。郡和县在英语中通常都称为county,但此处需要区分出汉语中郡和县的差异,因此借用prefecture辖区这一词,译为:the Shanyin County of Kuaiji Prefecture,最大程度上传达了原语的文化特色。“兰亭”这一地名也同样是值得商榷的一处翻译。“兰亭”是王羲之的私人封地的名字,在当时并非单独一个亭或一块小地方,而是一块靠山邻水比较广阔的地方,更不是种满兰花的亭子。虽然,在战国时期曾以种植兰花为名,但到王羲之时,“兰亭”早已发展成了王氏家族的封地。该词选择直译的翻译策略,译作Lanting,虽然如此翻译导致其文化意味有所失,译语读者也无法通过该翻译了解兰亭的实际情况,但即使如此也不宜译作Orchid Pavilion,否则会误导读者为种满兰花的亭子。

《兰亭集序》中还有很多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物质文化负载词。例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其中“丝竹管弦”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管弦”是琴瑟箫笛的总称。这些乐器与西方读者所熟悉的乐器是不同的,翻译时为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有必要保留该文化负载词的特色,但鉴于《兰亭集序》中“丝竹管弦”可以引申为音乐,因此翻译的时候可以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译作 stringed and woodwind music。不仅保留了文化意义,英语读者也能够明白该词指的是音乐。另外,“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该器具外形呈浅腹、平底椭圆状,两侧有半月形的双耳,有的也有饼形足或高足,通常为木制的,可浮于水中。这一器物在英语世界不存在对等物,因此,“流觞曲水”中的“觞”译为:the Chinese wine cups;而“一觞一咏”中的“觞”是名词作动词,可采用其引申义进酒,译作drink。译文传递原文意思的同时,也保留了文化负载词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

此外,“若合一契”也是一典型的物质文化负载词。“契”指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古人在符契上刻字,然后刨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凭证。如果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为了向英语读者解释清楚“契”这一物品及其用途,就不得已加上大量的注释加以说明,这样必然导致译文拖沓冗长,造成原文凝练的语言风格尽失,若不加以解释清楚,英语读者必然不知“契”为何物。因此,在翻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时,鉴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前人发出各种感慨的原因与今人发出感慨的原因一致,像“符契”般吻合。“符契”在此处是一个比喻,强调高度的一致性。故可以采取完全的意译翻译策略,译为:When I reflect on the reasons why our predecessors would create works with such mixed emotions, I find that they were moved exactly as us。

五、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生态文化负载词包括自然环境、地域特征、动物植物、气候状况等方面的词汇。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气候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等,使得不同语言描述自然环境的生态文化负载词在内容、表达和意义上千差万别,而且不同民族存在思维习惯和认知差异,同一事物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引起的联想不尽相同。

“暮春之初”的江南早已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但文中却只提及山、水、竹、林、风、云这些清雅优美,寓意恬淡之情的景物。自古中国文人雅士寄情于山水,以山水寓情,竹更是清雅脱俗的象征。对于英语读者来说,虽然春天也是云淡风轻,生机盎然的季节,文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在英语世界也是存在的。可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景物所寓意的愉快、修身等淡雅之情却是无法理解的,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已。但是,为了不影响文章整体的翻译效果,保持文章简练的写作风格,所以翻译时,这些景物也只是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译作:high mountains and lofty peaks, lush forest and tall bamboos,the clear winding stream,a clear day with fresh air and mild breeze。最后,可以加脚注说明这些景物描写衬托出一种愉悦的心情,与后文对生死的感慨相呼应,同样也表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崇高的品格。《兰亭集序》被称为是山水与玄理相杂糅的作品,翻译过程中除了要解释描绘自然风景的生态文化负载词之外,还要对其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进行解释。

六、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宗教文化负载词包括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以及价值体系等方面的词汇。宗教文化负载词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伦理标准和意识形态。《兰亭集序》中宗教文化负载词所反映出的独特的魏晋风度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所谓魏晋风度指魏晋时期名人雅士们自由放诞、饮酒嗑药、沉迷玄学以及寄情山水的行为风格。中国文化受到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的影响,倡导玄学,主张通过不断培养与提升道德品格,达到自我修炼和自我救赎的目的,与西方的思想大不相同。文中的“咏”“叙”“悟言一室”“喻之于怀”“录其所述”等词汇都隐含着“玄学”的文化概念。翻译中如何将魏晋风度传达给读者?例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按照《世说新语》所载和鲁迅先生的考证,魏晋风度主要就是宴游、饮酒、服药、寻欢放浪等。故译作:Some prefer exploring their inner world and talking to others about Xuan (a kind of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including Laozi, or Zhuangzi and Zhouyi, indoors while others enjoy seeking pleasure in nature and traveling about,such as drinking,taking Wushisan drugs, making love, and so on.[5]这一翻译指明了“晤言”的具体内容,反映了东晋时文人雅士们受到老子、庄子和周易的影响,追求玄学这一思想观念;“放浪形骸”的翻译也具体化,反映东晋时通过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信仰以及追求享乐的价值观,也照应后文作者对当时士大夫们或逃避世俗,或纵欲放浪的做法深表痛斥的态度。作者反对庄子将生死等同的思想观念,认为“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表明了自己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这里的“齐彭殇”出自《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我国古代有个叫彭的寿星活了八百岁,故后人用“彭”代指长寿,“殇”原指孩子未成年就夭折,代指短寿之意。为保留原文“彭殇”这一文化典故,也为便于译文读者理解,故译为:longevity as Peng和early death in child。故“齐彭殇为妄作”可译为:It’s nonsense to equally regard longevity as Peng and early death in child makes no difference!”

七、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及读者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致使翻译的工作难度加大。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考虑保留源语文化,忠实于原文;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英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最大限度地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典籍《兰亭集序》的翻译涉及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翻译过程中必须先熟悉文中的传统文化,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然后,在忠实于原文内容与风格的基础上,译出既保留原文文化特色,又符合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译文。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译作原文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what用法大搜索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ТРИ ШЕДЕВРа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