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浮锚杆基础设计的研究

2019-12-27罗治国LUOZhiguo

住宅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抗浮特征值浮力

■ 罗治国 LUO Zhiguo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日新月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生活小区和公共建筑停车位日益紧张,开始更多地考虑向地下发展,地下室设计越来越多。

一般情况下,地下室设计需要进行抗浮设计。常见的抗浮设计用的是锚杆或锚桩,也有的用自重进行抗浮,以锚杆居多。锚杆施工工艺简单、便捷,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运用比较普遍。锚杆一般分为土层锚杆和岩层锚杆。土层锚杆是一种埋入土层深处的受拉构件,一端与地下室底板进行可靠连接,另一端锚固在土层中。它把由底板传来的水浮力产生的拉力传递到锚固体中,再由锚固体将荷载分配到周边稳定的土体中。锚杆施工工艺简单,常应用于地下室抗浮设计及边坡支护设计。

2 锚杆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

2.1 锚杆钢筋的屈服应力计算[1]

式中,n—钢筋、钢绞线的根数;

AS—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ξ2—锚筋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锚杆取0.92;

fy—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或标准值。

2.2 孔道灌浆料(砂浆锚固体)与土体(岩体)间粘结力计算[1]

式中,D—锚固体的直径,可取为孔道的内径;

ξ1—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1.00,临时性锚杆取1.33;

Lg—锚杆砂浆锚固体与地层间的锚固长度;

frb—砂浆锚固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

3 案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下室面积约30 000m2,地下1层局部地下2层,单层地下室层高5m,抗浮水位取地下室顶板至底板下,底板厚0.5m,抗浮水位5.5m,上部结构荷载包括底板自重及地上一层自重),柱网尺寸为8.1m×8.1m,地下室建筑回填厚度约为250mm,荷载为4kN/m2,该工程设计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S=340kN,杆端部应锚入第4层黏土层5m以上,且锚杆长度不小于9m。现对一层地下室局部锚杆布置进行分析。

3.2 锚杆布置在柱下

对地下室一层局部进行分析,中柱在恒载标准值作用下的轴力为F1=1 200kN,中柱在水浮力作用下的上托力F2=(5.5×10-0.5×25-4)×8.1×8.1=2 526kN。设计在每根柱下布置4根锚杆(图1),则锚杆提供的承载力为RS=331kN,满足承载力要求。

3.2.1 锚杆间距

锚杆间距的设置应考虑到锚固体的自重问题,且锚杆间距不宜过密。本工程中,锚杆承载力特征值为340kN,长度为9.0m,假设锚杆不被拔起,则所需的锚固体范围为:D=2×[340/(18×3.14×9×1.05)]1/2=1.6m。根据上述推导,则锚杆间距至少要达到1.6m,锚杆才不会失效。本工程布置的锚杆间距为1.8m,满足安全性要求。

3.2.2 受力分析

根据现场实测锚杆承载力特征值,选取6根试验锚杆,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经分析,若使锚杆达到承载力特征值RS=340kN,则锚杆向上的位移应为10mm 左右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不能发挥相应承载力;而在水浮力的作用下,柱的位移一般为10mm,将底板看作是刚体位移,那么其上升量至少在10mm 以上,才能达到力的平衡。基于上述分析,若要使锚杆真正发挥作用,布置在柱下是一种很合理的方式。

3.3 锚杆布置在底板中部

若将锚杆布置在底板中部(图2),锚杆承载力条件同3.2.1,承载力为320kN,因锚杆不能作为底板支座,故只能作为荷载考虑。4根锚杆按照4个集中力考虑,根据荷载等效原则:qe=35kN/m2,则底板所受水浮力(扣除底板自重及建筑面层做法)为qs=38.5kN/m2,锚杆等效荷载方向向下,水浮力方向向上,荷载差值为3.5kN/m2。根据此推导,按照荷载为3.5kN/m2进行计算,底板配筋为构造配筋,满足最小配筋率(配筋计算应采用基本组合,其水浮力分项系数为1.4,底板自重有利荷载为1.0)。若按计算模式,也符合该计算模型,板中位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按3.2.2中推论,锚杆根本提供不了抗拔力,则板的配筋应按照柱网进行计算,若按本条进行配筋,底板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只有当板位移达到10mm左右时,锚杆承载力才能达到320kN。下面就不同工况对底板配筋进行分析。

图1 锚杆平面布置图(柱下)

表1 岩土锚杆抗拔试验结果汇总表

图2 锚杆平面布置图(底板中部)

3.3.1 工况一:地下水位位于底板以下

此工况下,底板没有水浮力,一般做法是底板和基础(基础梁等)通过混凝土整体浇筑。在没有水浮力的作用下,底板受力与筏板同,相当于柱下筏板基础,筏板受到土体的作用力,方向与水浮力相同。根据PKPM基础计算,可按筏板计算,条件同本文3.2.2时,底板下土体对筏板的反力在50~25kN/m2,此时底板计算应考虑土体作用,配筋不再是构造配筋,且靠近柱范围内配筋较大。此种工况控制的反力计算在实际工程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对于上部荷载较大、地下室较深的情况,仅考虑底板按照布置锚杆后配筋是远远不够的。

3.3.2 工况二:地下水位位于顶板处

此工况下,底板水浮力为地下室层高+底板厚度,底板发生向上的位移。此时,锚杆充分发挥作用,底板下的土体与底板脱开,或者地基反力根本就不存在。该工况下底板的受力及配筋分析同本文3.3。

3.3.3 工况三:地下水位位于底板以上

此工况下,当水浮力与上部产生的自重荷载相当,或者与上部荷载准永久组合的荷载相当时,地下室底板受力刚好处于平衡状态,不发生向上位移,此时的水浮力完全靠底板本身传递。本工况计算模型同本文3.2.2,因处于临界状态,此时推算水浮力产生的荷载为:qs=1 200/(8.1×8.1)=18.3kN/m2,水 头 为H=(18.3+12.5+4)/10=3.5m,锚杆此时的位移同底板在水浮力作用下底板的变形。通过计算可知,板的最大变形位于板中心处,约为2mm,而布置锚杆处的板位移约为0.6mm,此时锚杆位移量为0.6mm,故锚杆基本上没有受力,荷载应按照18.3kN/m2进行计算。此时,按工况一计算底板配筋已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若是2层地下室或者地下更深的情况,更是远远不够。若地下室底板标高是-10m,上部2层,地下室2层,柱 网8.1m×8.1m,底 板600mm厚,粗略估算,上部恒载作用下,中柱的轴力约为N=4 000kN,若锚杆布置在板中,地下室底板处于自重与水浮力相当的临界状态时,qs=4000/(8.1×8.1)=61N/m2,水头为H=(61+0.6x25+4)/10=8.0m。此时,底板配筋大部分都超过了1.0%的配筋率,若按照本文3.3布置锚杆的方式来计算底板,是相当不安全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锚杆布置应充分理解锚杆的工作原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并对不同工况进行综合比较。相比较而言,选择柱下锚杆时,底板配筋相对较大,但更安全;若选择在板中布置锚杆,笔者认为至少应另按上述3种工况进行综合验算、包络设计,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另外,若锚杆布置在柱下,土层锚杆靠锚固体的作用提供竖向向上承载力,能否考虑锚杆提供向下的承载力呢?毕竟锚杆在混凝土构件中属于柔性构件,但是提供竖向承载力的作用是存在的;至于提供多少合适,需要进一步的验算及实验。

猜你喜欢

抗浮特征值浮力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利用LMedS算法与特征值法的点云平面拟合方法
单圈图关联矩阵的特征值
超长结构地下室施工阶段抗浮技术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某工程抗浮设计
迭代方法计算矩阵特征值
多层地下抗浮疏水设计
钢筋混凝土水池抗浮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