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南昌市城市公园建设与规划(1882~1949)

2019-12-27SUYuan

住宅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南昌园林

■ 苏 源 SU Yuan

中国近代开埠与内陆城市公园兴发于同一时代,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相仿,同时具有非常类似的景观载体,但其各自内涵皆有自身地域特征下的独特之处[1]。目前,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保护与研究并不平衡,缺乏宏观的研究视角。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保护仍存在如环境恶化、历史建筑保护不周、文化发掘不足等问题有待解决。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南昌近代城市公园的保护工作缺乏可依据的标准而难以有效展开,导致城市中产生许多不当的改造、扩建,这些不仅磨灭了南昌城市公园的历史面貌,更损坏了原本潜在具有遗产价值的载体。发掘南昌城市公园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有利于弥补南昌近代景观遗产价值观念的模糊和评价标准的混乱。

1 研究背景

1.1 南昌市近代社会背景研究

自近代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五口通商口岸的开辟,南昌经济一度受到压制,致使南昌城市的近代化转型步履维艰。清末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上谕都没有改变南昌传统封建城市结构。20世纪初,南昌城市人口扩容,因市场扩大发展,大量商铺出现在南昌的章江、广润、惠民等城门附近,带动了南昌周边经济,经济实力的激增,为南昌城市及园林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一时段,南昌城市近代化速度加快,城市功能要素由行政、军事、教育、商业、居住等,开始转向行政、工业、商业等方面。

1.2 南昌市近代城市发展研究

南昌旧城城市空间严格遵循封建礼制的等级观念,由于地理位置毗邻赣江,南昌呈现了沿赣江为带状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旧城区西半部分为赣江滨水区域,这里密集分布了等级森严的衙门公署,诸如:督粮道、布政司、南昌府署等。旧城区将封建城市集中政治权力等级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城池北部分布有:城隍庙、白马庙、天后庙等集市区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东南部为教育区域,有新建学、南昌学、豫章书院、贡院等教育机构,皆遵循一定空间秩序分布。

南昌近代第一座私营工厂罗兴昌机器厂于1882年创办,标志着南昌开始迈向近代城市建设的洪流。随着近代西方文明的入侵,南昌城市的产业结构、交通和功能向近代转型。1907年,南浔铁路开始动工,加快了南昌的近代城市化。1920年,南昌市市政筹备处成立,主要负责制定市政规划大纲,进行城市市政规划及施工,从此,南昌城市的规划建设开始突破封闭的老城墙限制,向外拓展,中山路作为未来交通干线,纳入首批改良计划之列。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影响,城市中的建筑及园林出现了新模式、新类型和新形态。城内传统的中式建筑和西洋建筑交相辉映,马头墙院落和圆形的西式楼顶等元素形成新的城市意象。

2 近代南昌城市公园

近代,南昌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筑和园林风格受到西方文化及思潮的影响,加之中西文化的碰撞,在城市中、公园内出现了中西混合的新型城市意象。

2.1 城市公园

南昌近代城市公园(表1)始于1928年的大成公园(图1)与豫章公园(图2),大成公园前身是由府学(古代府级官办教育机构;南昌的府学从南宋开始和文庙建设在一起,即大成公园前身)前孔庙改建而成,面积约为0.064hm2,园内主要景观为大成殿、荷池、中山像等。府学本为祭祀先圣孔子之庙,其殿名为大成殿,园内原有石坊上建有孙中山总理遗像,其下刻有“天下为公”四字,以供市民瞻仰。公园旧有建筑物大成殿经改造,留为礼堂,坛台设为讲演台,其余均拆卸成平地。讲演台可从两侧及台前登上,入口逐级而上,设置有荷池一座,荷池后方设有欧式牌坊。其入口牌坊与礼堂、讲演台形成园林的中轴线,左右两侧分置花坛,坛内种植花草树木,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入口低矮植被居多,使得此区域视野平阔,而礼堂及讲演台附近花坛多种植树木点缀,使得大成公园有着严谨的空间序列。园内布置假山、水池,其间贯穿园路,使游人到达观赏。大成公园(图3)以近代西方公园为蓝本,公园大门用石柱、铁栏杆构成,石柱为方形尖顶附有装饰,公园大门及周围铁艺篱笆上有装饰花纹,整座公园小巧精致,采用西方规则式园林布局。

豫章公园(图4)为道尹衙门,又称豫章道署,园址在今南昌叠山路西段。经南昌工务局改建后,面积为2.15hm2,园内主要景观为中山纪念堂西式咖啡厅及中山铜像、假山等。道尹衙门原有花园初具规模,经国民政府整理扩充后成为公园,布局以规则式布局,左右两侧分为花坛,园林内部设有供游人休憩的西式咖啡厅,咖啡厅后置有中式的假山及水池,园内中山纪念堂气势雄伟,堪称当时南昌体量最大的建筑之一,因公园改造后,景色优美,且设有咖啡厅利于市民休憩交谈,深得南昌市民喜爱,是当时南昌市民商谈常去之地。

同年,又辟东湖百花洲的中山公园(图5)为全市娱乐区域,总镇坡、省政府一带改建为行政区域[2]。中山公园面积约为3.3hm2,原有苏公圃、冠鳌亭,经改造后新修图书馆、中山广场、溜冰场、折桥、中山亭等,一跃成为当时南昌市最大的公园,是市民交相携游的好去处。南昌近代公共园林的鼎盛时期,开始于1931年,在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的主持下,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一些让世人瞩目的成绩[3]。主政十年期间,因与蒋介石交好,南昌市政建设得到飞速发展。1932年,在南昌东湖东岸,明、清贡院旧址,滨水而建湖滨公园(图6)。后在北城墙外空地辟城北公园。城北原有烈士墓搬至城南,与青云谱烈士墓合为一处,之后又增建为烈士墓公园,并在附近建南关口苗圃和道德观苗圃等。1934~1949年期间,因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期间蒋所在的南昌行营拨款修建改造公园。1934年,于牛行车站以北五里洪桥下建洪乔公园,所处位置石头津,为晋代殷洪乔投书处,背山面江,地形曲折有趣,植物丰富,公园面积约16 hm2,计划成为南昌西北郊最大的郊野公园,以满足市民假日郊游。

图1 大成公园平面图

图2 豫章公园平面图

图3 大成公园大门

图4 豫章公园俯视图(图片来源:江西省档案馆)

图5 东湖公园,后改名中山公园(图片来源:江西省档案馆)

图6 湖滨公园(图片来源:江西省档案馆)

1946年,修缮了湖滨公园,之后改名“中正公园”与“介石公园”。公园面积广大,可容纳数千游人,园内设有音乐台、纪念碑,花圃亭榭,布置有序,湖边林中常设有茶座。到了夜晚,园中湖光灯影,轻舟荡漾,如入画境[4]。公园依东湖东岸而建,园内布局以规则式布局,园中有圆形、方形等花坛,道路宽阔,在公园游玩的游人,可望见湖对岸的南昌图书馆及周边景色。同时,为丰富市民生活,音乐台上时常演放露天电影。由于游客数量的激增,在当时还引发了公园管理危机,为此,公园管理处制定了各种条例来维系公园的正常使用,如添置垃圾箱,在景点位置增设标识以禁止游客随意乱丢垃圾;游人过多时,函请公安局每晚加派警卫;每晚12点停止游览,以防游人夜不归宿。湖滨公园与中山公园共同借景于东湖美景,自成园内景色,园内东湖月夜更是豫章十景之一,夜晚来此赏月的游人不可胜数。改革开放以后,南昌市政府将两处公园合为一处,即是现在的八一公园。

1945年,豫章公园拨作国民党省党部机关,成为政府办公用地。大成公园被中央银行买下,园内除大成殿外,均被移除修建了中央银行南昌分行大楼;中山公园为国民党南昌行营占用,成为蒋介石的办公用地,列为禁区,禁止游人进入[5]。到1947年,仅存城北公园、介石公园和道德观苗圃三处,其它均毁于兵燹。1949年5月22日,市区仅有介石公园一处[6]。

2.2 学校空间

南昌近代出现了大量新式学校,学校空间逐渐在南昌兴盛,大多仿制西洋学校的空间置式[7]。1936年,经校长王子玕亲自勘定设国立中正医学院于阳明路东约20hm2地基为学院地址[8],以校门、图书馆为中心轴线向两侧依次排列,校内园林植物繁多,道路多种植有行道树。

但由于卢沟桥事变爆发,1937年被迫迁移至吉安。1940年,在熊式辉的努力下创办了中正大学,校长由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啸担任,校址以杏林(岭)村为便[9]。杏岭大学区内设有大礼堂、教室、图书馆、膳厅、实验室、绘图室、诊疗室、学生宿舍、教职员住宅等新式建筑[9],随后搬至望城岗。

2.3 纪念性空间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昌,后为纪念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在青云谱区岱山建国民革命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忠塔(图7),塔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塔下垫有基石,可由台阶登至塔下,塔正面刻有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题写的塔名,塔墓上刻有阵亡将士的姓名。在纪念塔前,有一座三门牌楼,牌楼由四根方柱夹和而成的三个拱券组成,中央为主门,两侧为耳门,门上刻有题字,主门门头有国民政府标志,两侧雕刻有祥云装饰,牌楼设有铁栅门。该处为高台,除纪忠塔、牌楼、六角亭外,植物稀少,铺设大面积地砖,以供市民定期前来纪念烈士。1913年,在讨伐袁世凯战役中牺牲的百余名将士也安葬于此地[10]。随后,国民政府将该处自墓后童山直至河边,一律造林,修理墓路,建成烈士墓公园。园内纪忠塔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拆除。纵观全园,既有明显欧式纹样的烈士墓牌坊,同时也保留了中国古典的六角亭,南昌纪念园林多为中西杂糅式的园林风格,反映了南昌近代纪念空间这一新兴空间发展的不完善,但同时也反映出南昌人民追思烈士的民族情怀。

图7 烈士墓北伐纪忠塔

2.4 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其他公园

南昌在近代除以上公园外,还在主要公园内修建了大量儿童公园,以供市民及儿童健身游乐。据《江西地方教育》记载:“市政委员会以本市民德路,经臬司前,磨横街,状元桥一段,业已完竣……为提倡儿童竞尚体育,及调剂儿童生活起见乃于该路舆衔接环湖路处所有之三角基地,开辟儿童公园,栽植花木,建筑滑梯,跷跷板,秋千,梁桥等儿童运动器。”此外,中山公园沿湖区域也划分了两块用地,作为儿童运动场。

南昌动物园出现较晚,据1934年《市政半月刊》记载:“湖滨公园曾就大三角的树荫之下,造一较小动物园,分养各种动物。增添温室,为培养珍奇花卉及冬季花草”,这可能是南昌最早的动物园及植物园,皆附属于湖滨公园。除此之外,1934年,南昌民国政府利用已有名迹,拟增绳金塔(图8)、孺子亭和梳妆台三处公园,均系就名胜改为公园,以应需要,既可保全古迹,又可供市民之游憩[11]。在南昌传统公共娱乐空间衰落之时,这些新型公共园林空间及时出现,美化了南昌的城市空间,丰富了人民的精神面貌。

3 南昌近代城市公园谱系构建

3.1 风格谱系

图8 绳金塔

南昌近代城市公园之风格多以英式、法式混合中式为主。1934年,南昌“新生活运动”极大改变了南昌城市整体面貌,一时之间南昌一跃成为全国运动的中心。省长熊式辉作为江西人,更是对南昌建设不遗余力,在任期间,南昌市政建设焕然一新。“时历江西定鼎维新,各项建设,均处于准备阶段,对于公园这一新型城市空间建设毫无经验,园林之设置,借鉴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均按照近代都市公园设计”[11],这一时期的城市公园风格多为结合民族主义的折衷。1939年,南昌被日军攻克,当时日军的照片记录下南昌中山路一带的城市及园林面貌,位于中山路中心的街心公园与四周道路相连,呈放射性布局(图9)。南昌东湖(图10)依湖而建中山公园与中正公园,皆仿照欧洲自然园林,园林面貌自然舒朗,布局沿用旧时苏公圃,冠鳌亭等处原有基地,向湖心延伸,沿湖种植行道树,具有典型的英国自然式园林风貌。体现了南昌民国政府对城市面貌的改善,这些模仿西方城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的近代化。

3.2 思想谱系

图9 南昌沦陷时的中山路街心公园鸟瞰

图10 南昌东湖

南昌近代绿地空间受到三民主义、中正符号和西方近代思潮三者影响。民国初期,出于对孙中山的崇拜,城市道路、公园、建筑多以“中山”为名。1928~1939年之间,蒋介石设立南昌国民政府,为当时中华民国的军政权力中心。20世纪30年代的南昌处于繁荣鼎盛时期,由于政治地位突出,南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中正”时代的公园、医院和大学等纷纷以此冠名。这些政治符号(Political Symbol)向城市空间的渗透,一定意义上是蒋介石左右现实政治,操控人民的工具。

据《南昌市政府工务局业务汇报》市区及区域计划记载:“英国(Ebeneyer Howard)氏主张田园都市俾市民在自然环境之下而享受都市生活之便利,自此田园区域实行后成效大著。”并从南昌工务局的城市区域规划图可以看出,这些举措体现了南昌城市及公园的建设,受到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田园城市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南昌城市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了南昌近代城市公共园林科学合理地发展,其公共园林的分布更具前瞻性,老城区以小型和中型的游赏公园为主,位于西郊的洪乔公园和北郊的城北公园则为郊野公园。烈士公园则分布于青云谱一带,这样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也更加契合南昌原有的城市肌理,南昌近代绿地空间基本将豫章十景涵盖其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南昌古代公共空间的延续与发展。

3.3 整体图景

南昌近代城市公园的兴起、繁荣、衰落仅仅持续了几十年,期间经历了北伐、南昌起义、抗日,其空间面貌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南昌地处赣江沿岸,城市水网纵横,其城市公园水系多由赣江为其供应。

南昌近代城市公园作为具有重要、特殊价值的近代遗产,应得到良好的保护和积极的管理。然而,由于城市公园本身的脆弱性和易变性,以及南昌城市飞快的发展速度,目前南昌近代遗产保护面临重大挑战,仅有部分受到较好的维护管理得以遗存,但却没有一座近代城市公园经改造能延续至今。客观而言,城市的发展必然使得绿地空间的定位与功能不断调整。笔者认为,目前阶段,南昌城市空间日新月异,有必要理清南昌城市空间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其遗存价值的体现和承载要素,同时也要了解在保护发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建立相关的空间评估保护管理体系,并借鉴国际前沿的遗产保护策略及方法,逐步开展南昌近代遗产保护发展的工作(图11)。

4 结语

图11 南昌近代城市公园分布图

南昌近代城市公园为改善南昌市人民生活环境,是南昌古代城市不可企及的,但是其受到的政治压力和束缚也属空前。一方面,作为一座古城,在民国政府统治时期,竟然出现3座以中山为主题的公园和1座以中正为主体的公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种集群式宣传和自我标榜;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对南昌城市公园的影响,并没有本土政治意识那样强烈,南昌近代城市公园仅仅只是将西方城市功能、定位、装饰元素等进行浅显地效仿。那些西方精巧奇特的园林在近代南昌只是一张蓝图,从未大规模地实现。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性差异逐渐模糊,对本土文化的批判不断升温。回观南昌近代城市公园的兴起与衰落,在延续传统脉络的同时主动融汇西方意识形态,被动接受国民政府强加的政治符号,这一段艰辛的历史仍值得引起我们反思和启迪。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南昌园林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立体绿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A Syllabus designed for business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