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2019-12-27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人才

姚 兵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应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靠教育。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功能。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注重于办学规模的扩张、办学模式的探索、专业建设的研究,而对以育人为目标的思政课教学不够重视,导致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制约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严峻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基于自身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针对高职学生这一大学生群体的实际,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1 思政课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功能

1.1 培育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积极参加创造性劳动实践,并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崇尚创新、追求创造性成果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培育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高职院校基于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通过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采取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的新颖教学方式。例如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思政课教师先给出一些事例和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组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投入到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之中;学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分别进行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数据、访谈相关人群、考察和实验等社会实践活动;掌握了大量的一手实证资料后,学生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甄选、筛查,去伪存真,选用符合主题的典型材料;小组各成员在对选用材料进行阅读、思考、探讨和观点整合的基础上,提炼结论,撰写调研报告。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展示研究成果。这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去唤醒自己的创新意识。

1.2 启迪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维模式束缚,去发现新问题,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进而产生创造性成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是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横向思维、换位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可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去启迪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可以给学生提供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能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渗透着创新思维中的求同性和求异性的结合;以“文革”为反面教材,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贯穿逆向思维方式,等等。

1.3 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系创新体系中的非智力因素,是人们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勇气、信心和意志。长期以来,高校培养人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仅重视给学生授传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应注重发掘思政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思政教师可采取诸如案例启发法、问题探究法、互动参与法、情境创设法、讨论辩论法等一系列新颖教学方式,去激发高职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未知知识;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克服一个个困难,在实践中学会创造性学习。通过思政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塑造自己的创新精神。

1.4 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属于创新体系中的智力性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创新创造活动时所必备的知识体系以及相关技能(其中,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掌握创造方法的能力等)。高职院校思政课同专业课、创业教育课和其人文通识课等,在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也是对学生开展创新能力发掘的一个重要载体。思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教导学生学会辩证法,懂得一分为二,既要有迎接创新创造成功时的思想准备,又要具备直面创新创造失败时的抗风险心理准备。思政教师在进行理论讲授时应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分组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沟通,训练学生提升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

2 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问题

2.1 培育创新人才的教学理念不明确

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导,培育创新人才的教学理念是思政课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办学条件、招生规模、专业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培养创新人才的功能缺乏明确清晰的认识,认为思政课仅仅是教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属于精神层面的教育,而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则是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的任务,弱化、淡化了思政课培育创新人才的作用,以至于轻视思政课,甚至有的学院将思政课教学边缘化,对于思政课的教学经费投入明显低于专业课,缺少对思政课教师的激励,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建设和教学效果。

2.2 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或成人教育院校升格、整合而来的。从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来看,思政教师的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不少思政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教师队伍人心不稳等,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2.3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素质与本科院校相比差距比较明显,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其就业压力增大,他们受到社会上有关学习思政课“无用论”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不高,又因使用手机上网已成为当今高职大学生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学习方式,思政课堂上学生玩手机、逃课现象也屡见不鲜……进一步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2.4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具体表现为:其一,内容重复。高职阶段的思政课内容与中学、中职的政治课内容有部分重复,使学生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其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采取全国统一编写教材,尽管思政统编教材有很高水准,但这些教材因其理论性较强,书写概括精炼,采用实例偏少,不少高职学生感觉其过于抽象、深奥、枯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2.5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自高校大扩招以来,“合班”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常态,几个班级的上百名学生集中在大教室听课。“合班”教学虽然缓解了师资、教室不足的矛盾,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但其弊端显而易见:“合班”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太容易采取多样化的新颖教学手段,往往借助扩音器及放映PPT课件,面对着上百名学生进行单向讲授,很少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形式单一;加之有些思政教师因其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和教学方法陈旧,讲课时照本宣科,老生常谈,这样的课堂讲授很难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以至于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思政课“05”方案要求高校思政理论课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目前,相当多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小,且流于形式,甚至一些学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仅仅只是纸面上的计划,根本没有落实。

3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

3.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人才区别于普通创新人才,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思政课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意义特别重大,其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关键是“立德树人”。全体思政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实际出发,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程的育人功效,在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努力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3.2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思政课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关键要依靠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通过下列途径:第一,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机制。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地进行思政教师的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鼓励思政教师在职读硕读博、激励思政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安排思政教师挂职锻炼、组织思政教师参加国内外考察和学术交流,重点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教研骨干教师等。第二,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人数及学院办学实际,严把关于新任思政教师在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学历要求、教学科研能力、担任辅导员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引进优秀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青年教师担任专任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在学院内部进行“双师型”思政课教师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将有意愿从事并且胜任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人员安排在思政课教学岗位。同时,还可以到社会上聘请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通过以上方式,建构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思政课教师队伍。

3.3 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材

(1)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从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处理好中学与大学、中职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对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科学优化、整合安排,譬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转变角色”、“立志爱国”、“崇尚创新”、“成长成才”、“明德守信”、“就业创业”、“遵纪守法”等多个模块,采取适当的灵活教学方法,融入和渗透创新教育元素,并训练学生提升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从事创新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

(2)合理选用教材。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可以选用符合培养创新人才实际需要的思政课教材,选用的思政教材应该是适应行业性或职业性特点要求,同高职大学生的身心实际相适合。

3.4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学能否发挥创新人才培养功能,要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上下功夫。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演讲式教学法、参与体验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并不是使用越多越好,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能力。

3.5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思政课培养创新人才搭建实践平台

(1)打造思政课校内教学实践平台。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是在校园之内开展的,主要包括课外学习小组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它是思政课“第二课堂”。在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恰当的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精心策划并且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指导十九大精神学习小组的学习研讨活动;担任学生各类知识竞赛和政治论文评选的评委;精心策划和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有教育意义的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现、个性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升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构建思政课校外实践平台。思政课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的计划设计,组织学生所进行的多样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高职大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实习,高职大学生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辅导中小学生兴趣小组举办活动,高职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等。其中,假期社会调查是高职大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按照安排好的实践教学计划,率领学生实践小分队前往革命遗址、博物馆、部队、定点合作企业、新农村建设典型单位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调查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调研相结合,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假期社会实践结束、新学期开学以后,教师组织小分队成员及时交流、总结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教师认真考核评价,然后小分队成员通过巡回汇报演讲、举办展览等途径,在全体高职大学生中进一步扩大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的影响力。校外社会实践是思政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巩固了学生所学到的思政理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实践能力,是思政课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人才
人才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