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女性身体审美的影响
——以健身类手机应用为例

2019-12-27王孟儒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身材身体标准

王孟儒

(华侨大学 福建 泉州:362000)

“新媒体”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的词汇,顾名思义,“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即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媒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范围划定为“网络媒体”,《online》杂志则将其定义为“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

这个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59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发表题为《电子革命:新媒体的革命影响》的演讲,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向尼克松总统提交了一份报告书,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此后,“新媒体”开始被广泛应用。事实上,“新媒体”这种表述并不严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教授认为,“新媒体”的正确表述应当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另外“新媒体”之“新”则应当是相对于当下而言的概念,因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但从人类传播史的角度而言应是一个时代范畴,特指‘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本文所用的“新媒体”概念,是指立足于当下,相较于传统媒体,以新的运作方式和新的媒介出现在大众面前,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新特点的“新媒体”,如移动网络终端、固定宽带、数字电视等。总的来说,“新媒体”是一种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一个概念,作为一种较之而言更“新”的媒介,它具有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新特点,如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群体性、开放性、相对传统媒体更加便捷等。

手机应用,也称为APP(Mobile Application),是指应用于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随着近些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不断普及,拥有强健的身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健身已然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热门话题,健身类手机应用的热度也随之上涨,不同形式的健身类手机应用层出不穷,用户群体不断扩大,本文试选择该类手机应用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对用户身体审美造成的影响。

一般而言,健身类手机应用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健身服务,如健身教程,课程安排,跑步数据统计等。但是健身类手机应用的功能并不仅限于此,大多数健身类手机应用都在提供课程的同时兼具“社区交互”功能,一些手机应用还会举办线下活动,提供私人教练预约服务,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总而言之,健身类手机应用是一种以健身内容为主,同时兼有其他功能的手机应用。

1 交互社区与量化标准

健身类手机应用对用户的审美产生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交互社区,二是设置量化标准。

健身类手机应用用户群体庞大,受众广泛,相比于传统的健身课程,健身类手机应用还具有即时性与互动性两大特征。现在大多数健身类手机应用都具有评论功能或社区板块,用户可以在评论区或交互社区自由自主发布任何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健身类应用Keep为例,该应用初始界面下方共四个板块,分别为“运动”、“发现”、“社区”和“我”,这种划分说明,“社区”板块在该应用中极为重要,同样,在“即刻运动”、“咕咚”等手机应用中,具有交互作用的“发现”、“动态”等板块也是这些应用重要的组成部分,“Nike Run Club”中“动态”板块更是赫然位于第一个板块。交互社区的存在,是健身类手机应用作为新媒体必然具有的功能,对于用户而言,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不同的观点与思维在社区中聚集交流,也在无形之中对用户身体审美产生一定的影响。

欣赏“健康的”、“美好的”身体,是当下健身类手机应用用户的主流审美,而所谓“美好的”、“健康的”身体,从直观的视觉角度而言,主要指体脂率低,有肌肉线条,皮肤有光泽,纤瘦修长的身体。这些“美好身体”的模板广泛存在于互动社区中,其“美好”与“健康”的内涵被不断地阐释、重复以及强化,用户身处不断重复和强调的信息中,很难不逐渐产生认同。

此外,“美好身体”也以“标准”或者“示范”的面目出现在健身课程中,大多数健身类手机应用都会提供视频健身课程,由真人模特进行动作示范。这些视频的示范模特的身体形象大都趋于相同——是身材匀称、纤瘦、有明显的肌肉线条。这些健身课程视频中的身体形象也为用户树立了一个标准的身材模板。课程与用户之间,形成一种主动传播和被动接受的关系,用户所能够接收到的身体形象,都是符合“标准”的形象,长期大量的接触,也会让用户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的结果集中反映在交互社区当中,交互社区是用户自主发布动态内容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沟通的网络虚拟社区。作为被动接受者的用户,逐渐认可了这种身体模板之后 越来越多的用户以“美好身体”为目标,进行身材管理,以期收获美好的身体。

此外,标准身材也在这些手机应用中被越来越细致地量化了。以手机应用Keep为例,用户身体数据不仅包括常规的身高、年龄、体重,还包括了IBM指数、大腿围、臂围、腰围等数据。该手机应用还以IBM指数为标准,划分出肥胖、超重、标准、过瘦等身材类型,这些数据构建起了一个严格的身体监控标准。衡量身体标准与否不再单纯地依靠体重这一指数,多种数据综合在一起,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严格的规定,在“瘦”这个基础之上,一个以身材紧致,不松弛,有肌肉,匀称为标准的新的身材标准逐渐形成。

量化标准的出现使得身体审美的标准逐渐单一化与同质化,针对这些标准,各大健身类手机应用推出一系列课程,如“消除拜拜肉”、“消除肌肉腿”等,这也就意味着除公认的“完美身体”之外,其他的身材都是需要改变的。言下之意,这个标准之外的身材都是不完美的,这种暗示,更加剧了对“美好身体”的追求。

2 “美好”的身体

什么是“美好的身体”?什么是“标准的身体”?关于身体审美的标准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对于当前健身类手机用户而言,虽然身体审美有多个方面的标准,与现下通行的“以瘦为美”的标准相比,更强调“肌肉线条”与“力量感”,但是最核心的标准仍然是符合大众主流审美的“瘦”。

“以瘦为美”并非从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审美标准,古代中国的身体审美标准曾经历过“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纤瘦,也有过如唐代时以丰腴为美的潮流,有过“掌上飞燕”的轻盈,也有过“铁姑娘”的强壮,总体而言,女性的身体审美标准受到所处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变化不定。

而现下奉行的以瘦为美的审美潮流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源自于西方。19世纪晚期,在西方中产阶级中,将苗条身材视为女性理想身材的风气开始出现,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消费主义潮流的兴起,苗条成为一种潮流风尚。一战后,女性走入职场,掀起一股“平胸风潮”,削瘦,缺乏线条的身材成为一时风尚。二战后,随着男人从战场回归家庭,女性身体审美的标准变为细腰丰乳的沙漏型身材,直到20世纪60年代,超模Twiggy的出现才使女性身体的审美标准再次发生变化,她身高167公分,但是体重仅有82斤,被媒体包装为反叛和独立的象征,她的出现使大众的身体审美标准再一次发生改变,身体审美的标准由玛丽莲梦露式的单一的标准开始变得多元化,削瘦的身体也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并逐渐占据主流审美地位。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这种身体审美的标准随之传入我国,并造成了愈演愈烈的“以瘦为美”的身体审美标准。

归根结底,新媒体在影响用户身体审美中的作用,是将“以瘦为美”的观念进行量化和具体化,真正对用户审美心理产生主要作用的,仍然是当下“以瘦为美”的审美潮流。当前健身类软件中,随处可见对“瘦”的追捧与美化。一方面,瘦成为“标准身体”的核心标准,另一方面,大量的社区内容也以不同的方式将“瘦”与“健康”、“有毅力”等概念联系起来,与之相应出现的是对肥胖的污名化解读,以手机应用“咕咚”为例,以关键词“肥胖”进行搜索,赫然可见一篇名为《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身材油腻的中年职场人》的文章,2018年,作家冯唐发表名为《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引发大量关注,而“油腻”也成为中年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标签,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身材油腻的中年职场人》这篇文章中,将肥胖与气质上的油腻联系在一起,视肥胖为油腻气质的根源,这种说法在各大健身类手机应用上屡见不鲜,使得肥胖往往和“懒散”、“拖沓”、“缺乏自制力”等缺点联系在一起,体重的压力转化成为了道德的压力,相较之下,“瘦”成为了品质美好的象征,这种对比,无疑更加加剧了对“瘦”的追求。

3 消费主义的助推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历史中,我们很难找寻到对女性身体的正面表述,长久以来,女性身体都是被压抑的对象。基督教传说中,夏娃是亚当的肋骨做成的,是亚当的“骨中骨,肉中肉”。儒家文化中,强调女性“妇女贞洁,从一而终”,要求女性遵守“三从四德”,从而将女性牢牢地控制在被统治者的地位中。晚清以来,女性解放呼声愈高,女性身体开始成为被言说的对象甚至是自由与解放的象征。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70年代左右,中国女性的身体事实上是被遗忘的,在这一时期所倡导的女性身体形象是男性化的“铁姑娘”形象,要求女性强壮、朴实、利落,女性的身体特征被全数抹去,正常的身体需求也遭受到极度压抑,这一段时间的女性身体实际上是仍是处于被压抑、被轻视的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苏醒,开始有意识地强调女性特征,最明显的表现是开始注重衣着打扮,审美标准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但是,也正是对外表的注重将女性拉向了消费主义的深渊。

消费主义社会中,身体的需要受到极高的重视,满足身体的需要被视为头等重要的事。正如让·博德里亚所说:“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一切都要美丽,珍贵和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负载了更沉重的内容,这便是身体,在经历了一千年的清教传统之后,把它作为身体和性解放符号的‘重新发现’,使他在广告、大众时尚文化中完全出场——人们给他套上的卫生保健学、营养学、医疗学的光环,以及时时萦绕人们心头的对青春、美貌、阳刚、阴柔之气的追求,以及所附带的护理、饮食制度、健身实践和包裹着它的快感神话——所有的一切。”

当前,很多健身类手机应用的功能都不仅仅止步于提供免费的健身教程,一些手机应用如咕咚,Keep等都包括了付费课程、线上商城等功能。以咕咚为例,该手机应用中包含了“运动商城”这一板块,商品种类较多,包括运动设备、鞋服、食品、和智能设备等。在商品模特的选择上,咕咚运动商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身材苗条、有肌肉线条的身体形象,并配以极有引导性的广告语如“陪伴你塑造美好身体”等。这给予了消费者一定的暗示,极容易让消费者认为美好身材是可以通过购买商品获得的。

在树立了“美好身体”的模板并将健身与有毅力等美好品质联系起来之后,健身类手机应用十分注重培养用户长期健身的观念,以保证持久的消费动力。以Keep为例,该手机应用十分注重用户的数据积累,积累到一定的时常或里程数目之后会有相应的徽章奖励,此外,Keep一直宣传健身成果的“用进废退”,鼓励用户保持长时间的健身习惯。只有如此,该类手机应用才能保持持久的收益。

也正是由于利益,健身类手机应用塑造并宣传“完美身体”的标准,展示大量“完美身体”的模板,这种行为事实上也是在塑造一种需求——引发女性对自身身体的焦虑,引导其进行消费,以“完美身体”为努力的目标,这保证了其商业利益,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当前用户的身体审美,使审美的标准变得越来越单调和同质化。

4 结语

身体审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每一个时代,身体审美的标准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变化。当前,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受众庞大,身体审美的标准也受其影响较大,但是,在新媒体的表象之下,我们应当认识到,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的形式,其作用仍然是信息传导的媒介,本身并不能对身体审美的标准产生切实影响,真正左右当代身体审美的也并不是新媒体,而是消费主义的力量。

猜你喜欢

身材身体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快把她们遮肉显瘦的攻略交出来!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身体力“形”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