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作曲技术在当代戏曲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2019-12-27于洪晨

文化产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唱腔声部

◎于洪晨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有句古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戏曲作为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传统戏曲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兼收并进,直至传承发展至今的现代戏曲。

西方传统作曲技术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不断发展的成果。将西方传统作曲技术应用在当代戏曲音乐的创作当中,也是对当代戏曲音乐发展的助力[1]。

一、织体音乐结构下西方多声部音乐创作

织体是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的形式,一是在“空间”上的形式。

传统戏曲采用单声部音乐表演形式,也就是只有一条旋律,音乐演奏效果比较单一。而西方的多声部创作技术,也就是复调形式,让音乐旋律表现得更为丰富。同时,相比较于单声部创作技巧,多声部创作技巧更为复杂一些。而引入西方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方式方法,可以使现代戏曲音乐更加丰满,演唱表演效果大大提升。

简单来说,单声部音乐表演是指一段音乐演唱下来通常只有单个旋律。例如,一个人在没有伴奏下进行清唱表演,这时呈现出来的只有人声,所有单独呈现出来的人声都是单声部演唱。而多声部音乐表演是指多个副旋律修饰一个主旋律。例如,一个人进行演唱,其他几个人给其和声,或者是单独演唱时,有乐器等伴奏和声,这些都是属于多声部表演。如《京调》《迎亲人》《紫竹调》《吴江歌》《采茶舞曲》《昭君怨》《将军令》等,是西方多声部音乐创作与传统戏曲结合的典型。

以京剧《锁麟囊》为例,这部京剧可以说是西方多声部音乐创作与现代戏曲音乐典型有机结合代表的最佳代表。该戏曲完美的应用了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方式方法,以不同的多个复调来衬托唱腔的主旋律,这些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复调相互配合,每个复调相互之间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最为搭调的有机结合体,令复调和唱腔相辅相成,使得整场戏曲表演下来,戏曲曲调饱满、情感内容丰富,音乐形象传达的十分到位,给观众不一样的听觉体验,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戏曲音乐表现形式,完美地将西方传统多声部音乐创作技术应用在当代戏曲音乐的创作当中。

类似于京剧《锁麟囊》,以西方传统多声部音乐创作方式方法的戏曲还有《采茶曲》等,演奏过程当中尽显音乐特色。据此可以得出,学习和引用西方传统多声部创作,有利于推动现代戏曲音乐的蓬勃发展。

二、戏曲音乐创作结合西方乐队的组织形式

传统戏曲只有主唱腔的表演形式,比较单调,演奏效果也比较枯燥,这也是传统戏曲无法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将戏曲音乐表演与西方乐队组织形式相结合,有助于丰富戏曲本身,使得表演形式不那么单调,也使戏曲音乐的表演内容更为丰富,紧跟时代的脚步,引起当代年轻人的注意。当代戏曲音乐创作结合西方传统乐队的组织形式,是传统戏曲音乐向现代戏曲音乐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2]。

西方传统的乐队组织是指各种乐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将乐器组成一个乐队,加入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中。乐队组织形式的主要乐器是管弦乐器,其中包括二胡、唢呐、琵琶、大阮等乐器。在现代戏曲音乐的发展后期,还出现了以西洋乐器与我国传统乐器相结合的乐队组织形式进行的现代戏曲音乐表演,如《梁祝》《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苏三》《杨门女将》等戏曲音乐,都是当代戏曲音乐创作与西方乐队有机结合的优秀成果。

以京剧《骆驼祥子》为例,该戏曲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充满了旧时中国的韵味。京剧《骆驼祥子》在戏曲的表演当中添加了三弦、唢呐、大鼓等大件传统乐器组合成的乐队,乐器相当于观众的情感催化剂,帮助观众融入戏曲表演的氛围当中。乐器演奏的配乐与唱腔的巧妙结合使戏曲表演更加完整,也使得戏曲故事展示更为生动传神,烘托出故事情节发展的曲折,充分展现了体现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特殊选材的乐器充满着北京地方特色,也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北京印象。再比如《红灯记》,该戏剧也改用西洋管弦乐器,使戏曲伴奏达到了新的高度。

类似《红灯记》,应用了西方传统乐队组织形式的戏曲音乐还有《野猪林》《望江亭》《红楼梦》《胭脂》《天仙配》《昭君出塞》《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等。由此观之,学习和引进西方传统乐队组织形式,有利于推动现代戏曲音乐的进步与完善。

三、西方传统和声应用于戏曲音乐旋律

西方传统和声形成于欧洲10-16世纪,是欧洲音乐家们关于音乐文化发展杰出的思想文化结晶。传统戏曲采纳了西方传统和声,将和声与戏曲音乐结合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声体音乐形式。这一方法不仅能凸显现代戏曲音乐本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也能使现代戏曲音乐更具有多样的音乐色彩性,有助于我国现代戏曲音乐形成自身的音乐特色[3]。

西方传统的和声技巧,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相同的音在一定条件下同时发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而和弦则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相同的音,在适当的条件下同时发出所形成的音乐形式,形成的音色更加圆润、饱满、突出。因此,西方传统的和声创作技巧对于建立声语言方面有其特有的意义。

以京剧《红灯记》为例,该京剧的创作表演形式最为典型,是戏曲音乐与西方传统和声巧妙结合的典型作品,其表现风格也是别具一格,表现内容丰富。《红灯记》采用了以和弦为主的和声形式,其创作表演主要运用了宫调式和声、商调式和声、徽调式和声、调式和声、羽调式和声以及异调配置和声,将唱腔与多声部和声相互融合。在此,多声部和声很好地修饰了主唱腔,为主唱腔表达的内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舞台效果达到顶峰,充分展现了和声在戏曲中的作用,丰富了戏曲的旋律,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类似此戏曲,采用西方传统和声技术的戏曲音乐还有《龙江颂》《丰收凯歌》《杜鹃山》《飞渡云堑》。西方传统和声创作技巧对于推动现代戏曲音乐的多样化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西方传统作曲技术对我国现代戏曲音乐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习并引进西方优秀文化成果是戏曲传承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戏曲音乐要创新发展,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包。由此可见,学习并引进西方传统作曲技巧是发展我国现代戏曲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唱腔声部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多声部视唱训练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