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2019-12-26汪正孙少祥黄勇伍先久汪汉华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34期
关键词:加点主干高位

汪正 孙少祥 黄勇 伍先久 汪汉华(通讯作者)

(1 扬州东花苑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2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大隐静脉位于下肢内侧的浅表静脉,从足部至大腿根部,深入至下肢静脉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好发于30~70岁,且病变的大隐静脉表现为扩张、伸长、蜿蜒屈曲,多发于从事持久性站立工作、体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故大隐静脉曲张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此病症的发生与肌关节泵功能、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有关[1-3]。随着病情的进展,当交通静脉瓣膜被破坏后,会使足靴区皮肤出现营养变化、踝部出现轻度肿胀等,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实践证明改良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显著[4]。因此我们针对大隐静脉曲张采用改良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2例、8例,年龄在38~70岁,平均年龄(54.20±10.00)岁;双侧3例、右侧7例,左侧10例,病程0.6~25.6年,平均病程(13.25±10.01)年。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1例、9例,年龄在39~71岁,平均年龄(54.50±10.02)岁;双侧2例、右侧7例,左侧11例,病程0.6-25.0年,平均病程(13.15±10.05)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同意。参与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病情明确后,对照组用传统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作一6cm斜向下切口于腹股沟韧带下股动脉搏内侧处,将上肤切开,找到大隐静脉主干各属支、依次对其进行钳夹、切断、结扎,并于隐股点0.5cm处将主干切断,同时对近端进行缝扎及结扎,对远端实施剥脱器剥脱直至内踝前方处的大隐静脉起始处;小腿另作切口剥脱,用交通支钳对交通支进行钳夹、切断及结扎[5]。

观察组用改良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腰麻后,彩超定位于大隐静脉主干上方作一2cm的斜形切口,解剖、游离大隐静脉主干,确定隐股静脉连接处,留置橡皮条备用,卵圆窝筛筋膜不做打开,不刻意解剖处理五大属支,并对大隐静脉主干远端用无损伤血管钳夹闭[6]。在内踝大隐静脉主干处做1cm长横切口,远端结扎,将抽剥器导丝自内踝处大隐静脉顺行插入,穿过腹股沟部,再次确认为大隐静脉主干,将主干切断,结扎两端,并将抽剥器头端安装好。抬高患肢,用宽度为15cm的灭菌橡皮驱血带自踝部开始向近心端叠瓦状缠绕驱血,直至大腿中下1/3处.随即用1根同样宽度的橡皮止血带在大腿中部捆扎固定.阻断下肢动脉血流,然后松去远端的驱血带并开始计时。对大隐静脉主干进行顺行抽剥。然后做0.3~0.5cm小切口,对小腿迂曲静脉团进行分离,对交通支进行游离,并做好离断结扎处理,之后对曲张静脉才进行剥脱,缝合各切口,切口用纱布覆盖,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两组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三天。并应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每24小时一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3 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标准:症状与体征消失,肿胀、皮肤瘙痒、疼痛感消失为显效;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肿胀、皮肤瘙痒等有所好转为有效;症状与体征、肿胀、皮肤瘙痒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为无效[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2060.22±5.5715.30±4.229.01±3.45对照组2095.32±4.8888.25±11.5913.55±2.89 t--25.96132.3945.525 P--0.0000.0000.000

2.2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神经损伤1例、胫前皮肤麻木1例;对照组:神经损伤3例、胫前皮肤麻木3例、切口感染2例、皮下瘀血2例,组间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0.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随着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还会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实践证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但大部分医院进行此手术时不使用驱血带和止血带。导致在抽剥曲张静脉的过程中出血量较多,造成手术视野不清,从而影响手术操作,导致手术时间较长。传统手术术式包括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和五大属支静脉,下段曲张的大隐静脉行剥脱术。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

为此我们采用改良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改良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是将传统手术加以改进,主要采用术中驱血抑制术肢血流、保留5大属支静脉、对大隐静脉远端属支进行处理。驱血技术的应用,可以阻断远端血流后再次剥脱曲张静脉,提高手术清晰度;且术中驱血带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皮下血肿发生几率。此外,改良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是通过远端先行结扎的方法,对血栓血管进行剥脱,防止挤压,避免血栓机化、延迟愈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其与常规手术相比,切口更小,并在较小的手术视野下可以充分暴露视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小创伤,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改良高位结扎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加点主干高位
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1~2月煤炭价格高位震荡 未来仍存较强支撑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给地球加点绿
高位算起更方便
给电影加点特效
牛肉价格居高位 挖潜提升自给力
短期内麦价或高位趋稳
泡脚可以加点药
为腼腆胆怯加点“料”,秀出你的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