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的成功原因

2019-12-25余霞

戏剧之家 2019年34期
关键词:角色

余霞

【摘 要】本文以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为例,从主题设置、角色塑造、叙事手法等方面分析其成功原因,为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关键词】《何以为家》;原因;角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100-01

2019年4月底,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国内上映,该片犹如一匹黑马破空而出,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上抢占到一席之地,还在豆瓣网获得了观众9.0的高分评价;而该部影片既没有一流的明星阵容,又没有新奇的特效制作,为什么能获得受众的肯定呢?从影片制作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其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直击人心的现实主题

影片围绕12岁男孩赞恩起诉父母展开故事,背景是黎巴嫩贫民区,并非单一叙述男孩的悲惨经历,涉及少年犯罪、家庭暴力、童婚、难民、毒品等多重现实问题,触动受众内心,直观感受到世界另一端边缘人群的真实生活。开头就是一群孩子抽着烟在废弃屋子嬉戏打闹却没人管教,暗示少年犯罪的必然性;其实,赞恩这样快乐玩耍的时间并不多,每天要在小超市打工,还要照顾弟妹们,而妈妈后来提出让其去上学的理由是有吃有喝,还可以顺些东西回家,目的并非是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同时,为了赚钱让赞恩撒谎买来药片,带领孩子们制成毒品,甚至把毒品卖到监狱,这是社会底层毒品猖獗的真实再现;随后,赞恩年仅11岁的妹妹萨哈被嫁给房东阿萨德,阿萨德却在法庭上说“别的女孩也是11岁结婚”,还以赞恩妈妈为例,直击中东国家的童婚问题;这些问题又和叙利亚难民问题紧密关联,大量难民涌入邻近的黎巴嫩、土耳其等国,被迫成为黑户苟且偷生,部分难民不得不通过偷渡等非法手段去瑞典等欧洲国家,在影片中真实展现了难民的生活点滴。

二、自然饱满的角色塑造

影片中的角色设置来源于现实,人物性格塑造饱满,这也是导演采用本土非职业演员的初衷,让他们自然演绎生活中的真实自己。主角赞恩小小年龄就历经沧桑,性格敏感,表现出超年龄的成熟,他知道房东阿萨德送零食给妹妹是不安好心,果断扔掉零食并告诫妹妹远离阿萨德等;但毕竟是个孩子,虽竭力反抗,妹妹还是被父母强硬送走了,他只能逃避而离家出走,这又表现了赞恩脆弱与怯懦的一面;同时,赞恩虽在缺少爱的家庭长大,但也富有责任感,他在拉赫突然消失以后,仍想尽办法把1岁的约纳斯带在身边过了一段流浪生活,包括干了偷奶瓶、抢滑板车等坏事,但他并没有谋生的“金手指”,走投无路时把约纳斯卖给了办假证的阿斯普罗,其实内心是极度痛苦的,他在理发时泪流满面,是那样软弱。

主角赞恩父母表现出的自私、残酷让人震惊,但并非完全无情,妈妈对于萨哈的去世也会伤心,还到监狱去探望赞恩,其实是他们根本不懂何为爱。正如赞恩父亲在法庭上所说,他从小就这样长大的,自然认为孩子就该这样长大。此外,剧中的小配角也是现实人物的再现,赞恩遇到那个卖纸巾的叙利亚女孩梅森,对偷渡到瑞典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幻想,正是现实中叙利亚难民心灵的写照,困苦生活中仍对未来充满期待。

三、恰到好处的叙事手法

影片并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主要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层次清晰,冲突设置恰到好处。从开庭审理赞恩状告父母一案开始,开片就是强烈的冲突,又是悬念的设置,转入回忆赞恩忙碌艰辛的生活。接着,镜头从回忆中回到法庭,暗示影片进入到第二幕,即赞恩离家出走,遇到善良的清洁女工拉赫并被收留,感受到爱与庇护,也是影片中短暂的温馨时刻。随后,镜头又回到法庭,通过拉赫的视角去还原故事的发展。影片进入第三幕,由于拉赫身份证过期被羁押,赞恩再度陷入颠沛流离的生活,结果再次感受到自己面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心中唯一的希望是回家拿身份证,能偷渡去瑞典开始全新的生活,结果遭到父亲的责骂,又得知心爱的妹妹去世的消息,这成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为赞恩的伤人犯罪举动进行了合理铺垫,赞恩由此被捕入狱。而故事并没有结束,进入了全片情节设置的关键一幕,即第四幕,也是全剧的高潮,当听到妈妈探监时说又怀孕了,赞恩再次发出强烈的反抗,即照应开头,道明状告父母的原因就是让他们不要再生孩子了。

四、引人深思的真实台词

导演拉巴基在拍摄中并没给演员们具体的台词,只告诉所处的场景,由他们在剧中自由发挥,这样真实的台词更让人印象深刻,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主角赞恩的话让人印象最深刻,开头当法官询问为什么要控告父母,赞恩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他们生了我”,这句简短的台词铿锵有力,直扣人心,也是贯穿全篇的主要线索。后来,赞恩打电话给电视台说“想讓那些不能照顾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说到自己“天天活着就像在地狱里受着煎熬”,引发观众对于现实中关于原生家庭话题的诸多思考。又如,赞恩妈妈在法庭上边哭边对律师发出反问“你能想象你的孩子要活着,只能靠喝水吃糖吗”,并说她为了养活孩子愿意犯多少罪都行,犀利的话语道出一位母亲的无奈与心酸,实际从表面生养孩子的问题转入更深层次探讨,这是对社会现实的控诉,让影片所含意蕴更加深刻。

总之,电影《何以为家》的成功为现实题材电影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未来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将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赵强.《何以为家》:唯有真情最动人[N].工人日报,2019-5-27(05).

猜你喜欢

角色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