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拉·凯恩戏剧创作中的戏剧意象特征

2019-12-25张文明

戏剧之家 2019年34期
关键词:凯恩萨拉隐喻

张文明

【摘 要】萨拉·凯恩的戏剧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萨拉·凯恩戏剧中所蕴含的戏剧意象特征的解构,从具体化的物象分析得出萨拉·凯恩在戏剧创作中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萨拉·凯恩;意象;隐喻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022-01

20世纪90年代,英国戏剧界陷入断层的尴尬期。那段时期的英国戏剧缺失了最为原始的探索实验精神。就在英国戏剧界陷入尴尬的瓶颈期之时,年轻的萨拉·凯恩带着她的处女作《摧毁》登上了英国皇家剧院的舞台。萨拉·凯恩通过构建出的这些极具个人特色的独特意象催化了英国戏剧舞台新戏剧的复兴。从《摧毁》到《4:48 精神崩溃》,无论是早期创作中对暴力场面的直接展现,还是后期关注文字的形式本身,都表现出凯恩在她的戏剧实践创作中,正逐步地将戏剧还原至它最原始的形式,即意象。

一、常规化的冲突

“冲突”是萨拉·凯恩戏剧中最为独特的心理意象,以具体的行为展现强烈的冲突。例如《摧毁》中,凯特是男女之间差异冲突的承受者,伊恩从前期的强势在士兵到来后直接转变为了“受害者”。而且伴随剧情的发展, 士兵应对创伤的方式开始不限于讲述,还对伊恩实施了同样的暴行。在士兵讲述的过程中,作者还有意识地在其中嵌入种族屠杀和战争暴行的主题,拓宽了冲突的表述层面,批判了当代世界的病症。《清洗》里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人物冲突,以及戏剧中所包含的其他的残酷舞台形象,都以极其具体的方式暴力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强迫式的冲突行为给予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不适感,同时又在戏剧剧情发展之外,强加给观众另一个层次的冲突,从而让观众感受到双重的暴力。

“古希腊人在厄琉西斯秘仪中消解自我,获得净化和救赎”,萨拉·凯恩认为戏剧也具备着相同的功用,她试图通过令常人难以接受的自然主义直观化展现来唤醒人们在当下文化氛围中早已麻木的知觉。

二、文字式的“戏剧蒙太奇”

萨拉·凯恩在其不长的戏剧创作生涯中,呈现出一种贯穿始终的创作倾向,即对于戏剧文本的实验创作。在其前三部作品《摧毁》、《菲德拉的爱》和《清洗》中还有着对于人物情节的简单设定,以及相对有逻辑的人物关系对话。从《渴求》开始,她的戏剧作品中很少出现具象化的暴力、性等形象,传统戏剧要求的情节、人物、行动完全被取消,对话也从原来的极简化转变成这一时期的被切碎后重新组合拼贴。这被戏称为“文字式的戏剧蒙太奇”。

在《渴求》中,A、B、C、M四人之间的相互对话更多的时候像是自言自语,但在他们的话语之中又有着潜在的内部联系,每一句台词相互之间都互相牵连,甚至可以打乱顺序,但并不会影响整部剧的构成,从而形成了一种更为开放的戏剧文本体系。

在其最后的遗作《4:48精神崩溃》中,萨拉·凯恩更是将这种文本实验发挥到了极致,“凯恩取消了人物,将形象和韵律性全部寓于文字中,使文字成为形而上。她打破文字的实用性,将它们在空间中分裂,并有力的扩散在空间中。因此,这样的文字既能作用于我们的理智,同时又诉诸于我们的感官。”在演出过程中,舞台表现形式借助了幽沉的男低音进行数列倒计时的旁白,让角色情感与数字形成一种特定意义上的通感。字母组合、诗行、支离破碎的断章残句、临床医学语录等非戏剧性文本,均以字幕的形式展现,让观众在戏剧的体验过程中获取了阅读快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戏剧与文学之间的壁垒,使文字上升成为像手势、舞蹈、布景等舞台上能使用的空间性表达方式的高度,从而带来了更加纷繁的戏剧意象。

三、传统意象的消解

进入创作生涯的后半段,萨拉·凯恩消解了近乎所有的意象。她开始追逐多义性又充滿韵律美的诗性戏剧文本,这同时也是对戏剧原始生命的复归。《渴求》用四声部的圣歌编织一出戏,里面几乎每一句台词都含有丰富的隐喻,又始终贯穿着像诗歌一般诱人的节奏。《4:48 精神崩溃》则像是濒临崩溃的诗人最后的呓语,不规则的诗行穿插着数列、词列、字母组合和临床诊断书,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更为全新的文本意象,观众需要对戏剧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才能够理解戏剧,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戏剧剧本在整场演出的地位。通过对传统意象消解活动的完成,萨拉·凯恩完成了她对于整个戏剧的探索之路,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四、结语

萨拉·凯恩利用戏剧这一最为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最直接的戏剧意象,对人性的黑暗面展开了强烈的批判。在这个残酷的戏剧世界中,传递出对“爱”这一永恒主题的追求。人类只有经历过残酷的绝望,才会对生命产生本源上的敬畏,这种强有力的情感冲击,拥有让人不断反思向前的救赎力量,而这也是戏剧艺术存在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萨拉·凯恩著,胡开奇译.萨拉·凯恩戏剧集[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288-303.

[2]李倩如.萨拉·凯恩的戏剧观及其剧作特征[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3.

[3]李伟民.“惊骇小子”残酷而又野蛮的游戏——萨拉·凯恩的《摧毁》与后现代主义[J].当代外国文学,2014,(4).

猜你喜欢

凯恩萨拉隐喻
《公民凯恩》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活的隐喻》
吉凯恩计划于2019 年开始生产首个完整eDrive 系统
Vikor methods basic in risk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Yemen
迟到五十年的道歉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