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跨学科教学改善“三缺”现象的校本化策略

2019-12-24於芳

职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中职英语现象

於芳

摘 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审视中职英语教学在教材、教师、教法上的“三缺”现象并提出以跨学科教学加以改善策略。校本化策略有六个方面:一是组建合作教学团队,增强核心素养培育的实力;二是开发“语言+技能+ X”教学项目,丰富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三是开通“学、践、理、悟”学习之路,抓住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 四是开动“观察+分析+改进”课例研究,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的优化;五是开展“表现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

关键词:中职英语 跨学科教学 “三缺”现象  校本化策略

一、问题描述

教育部2018年11月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中职英语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为其适应职场工作需要,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但从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尚存在“三缺”问题:

1.教材与职业情境缺乏深度结合

中职英语教材种类较丰富,其中国家规范教材的基础模块虽有与职业场景结合的内容,但大多停留在了解职业、求职、职业规划等表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推出的专业模块教材,虽增加了一定的专业内容,但大多以岗位接待服务、安全管理、任务合作交流等为主,缺乏与某个专业的实际岗位任务、真实实验实训场所等的对接。

2.教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缺乏深入了解

课程标准提出中职英语教学要为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服务,但由于时间、精力和条件所限,英语教师通常以教材为主要课程资源,很少对专业教学给予关注,即使提及也是强调英语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没有从专业学习领域中去挖掘英语应用的素材,更不用说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这样的尝试了,所以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处于相对割裂状态。

3. 教学方法缺乏对核心素养的实质性关注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英语教学从学科中心、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教学目标从“双基”、“三维”转向“核心素养”,而英语课程也开始回归本体功能,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英语是语言、需要交流,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互动主要围绕语言知识层面的传授,强调听说读写技能,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育只是蜻蜓点水式体现,尤其对课标提出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创新设计、策略选择等方面涉及不多。

2019年8月教育部在对职业院校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中,就提出要推进“教材、教师、教法”的改革,上述“三缺”问题恰恰印证了中职英语亟待开展“三教”改革。

二、对策思考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跨学科教学方式来改善“三缺”现象的设想。美国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主题是跨学科的,因此有了STEM和STEAM课程,芬兰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横贯能力”培养及由此衍生的多学科融合的“现象教学”,国内迅速普及发展的“创客教育”同样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语文、数学等各个学科都在探索跨学段或是跨学科专题教学,因为这有助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有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英语跨学科教学的尝试有但不多,且集中在大学、小学,少見中职领域,因此很有研究价值。考虑到学科种类繁多,而中职学校办的是职业教育,公共课教学应主动对接专业教学,因此本文提出的跨学科尝试是指“英语+专业”的融合式教学,并且基于各校实际情况挑选合作专业,进行校本化研究。

三、具体路径

1.组建“1+1+N”合作教学团队,增强核心素养培育的力量跨学科就是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壁垒,以主题或项目为中心整合各学科功能,最终目的是提供多学科视角和思维下解决问题的方式。为符合跨学科教学的需求,笔者学校选择具有绍兴文化特色的、适合表现性评价的“黄酒酿造、染整技术、药剂、工业分析与检验”四个专业作为试点。

跨学科教学的第一步是组建好一个团队。因此英语教师将联合一批专业教师开展创新探索,同时也要融入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由省市英语名师牵头成立两个团队,一个是由省市教科研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另一个是由工作室里的英语教师和其他专业、学科教师组成的项目实施团队。按试点专业初定为4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以“导师+英语教师+其他专业和学科教师”的结构组成,以方便开展各项研究。团队格局如图1所示。

2.开发“语言+技能+ X”教学项目,丰富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

“跨学科学习”的实质,首先,它鼓励学生以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或学生关心的主题为学习内容;其次,传承了“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在项目合作中学习沟通技能、学会解决问题;最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这里所提出的模块、现象、主题、项目等就是实现跨学科的重要载体,相当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教材。

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个综合性工程,“X”就代表可以无限添加,并且必须有“互联网+”的条件保障,以提供融合教学的环境。

跨学科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应通过必要的任务去驱动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趣味性、研究型、项目式就是确定遴选教学内容的原则和标准时要考虑的因素。

3.开通“学、践、理、悟”学习之路,抓住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

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设计教学流程,通过文献研究,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初定将以“学、践、理、悟”四段法为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相关的概念界定如下:“学”,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及专业实训项目基本操作知识;“践”,是基于技能操作项目,学生独立思考,制定操作方案,在特定的实训场所实践学习,并且实现英语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应用,体现了职业教育典型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理”,是学生通过实践过程理解、归纳、概括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技能操作的基本流程、标准规范等,并对出现的问题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悟”,即学生对参与跨学科学习的体会、收获,除了知识之外,能够在策略运用、文化理解、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这一基本范式(如图2所示),能够较好地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对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这四个方面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落实。

4.开动“观察+分析+改进”课例研究,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的优化

由于核心素养具有内隐性,需要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运用多样化的课例研究来揭示其发生、发展和作用的内在机理,目前探索课例研究对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价值已成为研究的新方向,但从当前英语课例研究来看,理论推演偏多,实证探究和情境分析偏少。

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可作为常规教学内容的补充,各地区与各学校可自行确定。芬兰实施的现象教学规定每所学校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跨学科学习模块,可见,跨学科教学并不是指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因此可在校内面向各专业学生推出英语跨学科选修课。

5.开展“表现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

表现性评价是“为了测量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完成特定任务或解决新问题能力的系列尝试”。

而评价的多元化,更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在跨学科课堂上,学习内容来自不同学科,学习活动多种多样,而且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因此,不可能仅由英语教师一个人进行评价,也不可能只涉及语言学习的评价。从评价者来看,其他学科教师会参与评价,学生也可以进行组间或组内互评;从评价内容来看,也会涉及语言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学习和思考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表现性+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如图3所示。

(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中职英语现象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