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网联创新未来出行模式

2019-12-24孙会峰

机器人产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智能网汽车产业重构

当前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大变革时期,面临着战略转型。汽车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制造模式和服务模式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汽车产业与IT产业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新的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的观察者,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阐述了智能网联带来的出行变化以及相关重构,为汽车产业的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带来了启发性的见解。

现状

“自动驾驶”这个词的热度非常高,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投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资本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这个领域里还是发生着大量的融资事件。在过去三年中,自动驾驶行业受到资本的青睐,全球自动驾驶领域重要投资接连不断,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投融资总额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在包括传感技术等的信息技术方面,自动化前期研发受到关注的程度以及资本涌入的量和密集的程度都非常高。现在已经有很多汽车产品在使用自动驾驶。

当前限制无人驾驶的主要因素有测试数现状

“自动驾驶”这个词的热度非常高,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投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资本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这个领域里还是发生着大量的融资事件。在过去三年中,自动驾驶行业受到资本的青睐,全球自动驾驶领域重要投资接连不断,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投融资总额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在包括传感技术等的信息技术方面,自动化前期研发受到关注的程度以及资本涌入的量和密集的程度都非常高。现在已经有很多汽车产品在使用自动驾驶。

当前限制无人驾驶的主要因素有测试数据量、政策法规和相关基础设施。目前,法规政策正在逐步放开自驾的测试,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测试数据也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丰富完善。测试数据的不断增加能够给我们创造很多新的体验。比如,同一款车,要走一下川藏线,有一辆车走过,后面的所有驾驶员都可以分享到这种体验。这些将给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用提供很好的基础和铺垫。预计到2025年,用于提供出行服务的自动驾驶车辆将正式投入运营使用。

我们在考虑成本问题的时候,汽车仅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基于汽车衍生的很多出行平台。它们的成本很高。而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解决出行服务公司的运营高成本问题。通过这样的技术降低空载率,提高出行设备的复用率。在城市中,汽车可以变成公共资源。在北京有很多汽车每天只被使用两个小时,车辆存在大量的空闲时间。未来汽车领域或许会出现像共享单车服务一样的新的商业形态。即使现阶段自动驾驶汽车成本高达20万美元,通过出行服务运营收入的增加可以补偿自动驾驶系统成本。

重构

这样的出行模式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影响?

第一,汽车本身的产品属性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汽车由独立的机械产品向联网的软件驱动平台型产品转化。联网成为未来汽车标配的功能之一,当汽车接入高速网络与外界信息进行交换,便创造了无限可能。汽车的软件化进程逐步加快,主流汽车的软件代码行数已经达到1.5亿行,远远超过微软Windows10操作系统的代码数量(0.5亿行),未来仍旧处于增长阶段。算法、数据、软件在产品中的价值占比会显著地提升,这对于产品和结构的影响也会很大。汽车将变成类似手机一样的软件平台产品。

第二,汽车产业生态的掌控权由整车企业转向运营平台,产业的价值正在被重构。这样的变化倒逼过去整个产业模式从“整机+零部件”的傳统方式向“平台+终端”的方式转化。终端需要更加智能化的体验服务。车有车的平台,出行服务有出行服务的平台,所以应当怎样理解“平台”的概念?它是指车里的操作系统还是基于端和中心之间的连接?它以什么样的终极价值模式出现?这可能仍需要我们通过一步一步的发展去进行观察。

第三,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向第四空间,重构着人们的出行体验。当前的汽车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互动性、娱乐性体验超越过去历代汽车产品。有人提出“第四空间”的概念。怎样去深度地开发和使用第四空间,以及这种空间的特点、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交互界面,都是需要考虑的。驾驶员需要集中精力进行驾驶,容易紧张且疲惫,而自动驾驶无需人为干预,能够解放驾驶时间和精力。普通汽车围绕驾驶员设计的狭小、空间固定,而自动驾驶汽车简化的物理结构带来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设计可能。普通汽车机械结构的天然特性和驾驶员糟糕的驾驶技术常常带来不适乘车体验,颠簸、顿挫等,而自动驾驶汽车底盘电气化结合成熟自动驾驶算法,能够为乘客带来像乘坐高铁一样平顺的出行体验。

第四,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交通出行从独立的个体逐渐变为有机的整体,交通系统在被重构。人、车、环境之间的互动,对于汽车整体的调动和出行效率的提升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变化。这时候我们对于参与交通环境的车、人、道路信息、天气情况要做新的优化和调度,形成新的智慧出行交通平台。在桥上遇到堵车的情况会很难做出变化,需要知道下一秒或者五分钟后到路口时的交通状况如何。当前交通系统的实时性、交互性显然是不够的。自动驾驶技术与车联网技术重构交通系统,将交通出行打造出智能化、自动化、联网化的有机整体。自动驾驶能够大幅提升行驶安全,可减少90%以上安全事故。在意外突发时,自动驾驶技术可大幅缩短应对时间,让交通环境更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规模应用还能缓解交通拥堵,节省30%的出行时间,使交通路网更高效。这样一来,运营成本和交通管理成本也会得到降低。

出路

在上述几点变化之下,在产业重构的背景之下,汽车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企业?被需要的企业一定是能够被客户或者消费者认同的,能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那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企业需要认识到产业的变革及其重要性,分析变革背后价值链的流向,思考每个产业环节的基本特点和产业组织关系,并收集消费者需求,汇聚最后能够支持产品的研发服务或者互动,从而贴近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和个性化服务,其实都是对于消费者更多需求的洞察和对于未来趋势的把握。

其次,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企业需要剖析自身的现状,分析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未来需求,以及如何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体现自身的优势,从而找到自己所擅长的环节切入,找到各自的发力点。无论是整机厂商,还是供应链上、价值链上其他不同的企业,协同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最后,为了适应产业变革,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如何调整现有业务?在整个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汽车行业中的产业链会独立出来。比如,生产制造中已经有了独立设计,未来会向着IT产品的方向演进,IT产业链分工模式、代工模式,甚至车里的很多应用,由独立的第三方开发是完全可以的。

汽车产业链发生重构,汽车产业链独立出生产制造、独立设计和车辆运营等新角色。汽车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找准自身的定位。人才结构也将出现重大变化,企业需要明确技术路线,提前召集和培养专业人才,及时调整自身人才结构,使其适应产业新环境,才能确保在新一轮变革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企业还需要找到持续的商业模式,因为产品最终需要通过消费者变现,完成商业迭代。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这几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各个地方政府都对汽车产业抱有高度的热情。如果想要保持自身对汽车产业的把控能力,地方政府需要提前对产业链的重点环节进行布局和发展,培育新兴领域,等待其发展壮大。另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并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和推广示范的需求很大,产业也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孵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广将成为地方发展产业的重要抓手。

(本文根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在“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现场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演讲人审阅)

猜你喜欢

智能网汽车产业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到来
智能网联汽车为冬奥会添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仍面临三大挑战
北京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规模将超千亿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