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挑战及发展对策

2019-12-24李克强

机器人产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智能网基础设施自动

汽车诞生至今,经历了多轮变革。如今,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了汽车发展的新趋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围绕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挑战展开了详细解读,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梳理了思路。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的一次重大机遇,或者说是战略发展方向。从技术层面看,这是战略性高新技术的支撑点;从产业层面看,我们需要跨界,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与新一代的ICT行业紧密地结合,将会使产业重构,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伸;从应用层面看,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一个移动工具,而是一个智能的移动空间;从战略层面看,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到高新技术,会使产业发生重大变革,同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形成了一种竞争局势。

各国都在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美国颁布了《自动驾驶系统2.0:安全愿景》《自动驾驶汽车3.0:为未来交通做准备》等一系列政策;欧盟发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包括顶层设计、行业组织的协调、重大项目的推进、新技术的发展观点等;日本对自动駕驶的实施过程采取了很多推动举措,有一系列政策推进。

在技术层面,国内外的企业已经做了很多展示,总结起来,一方面是L1-L2级自动驾驶开始大规模量产,限定场景下的局部自动驾驶功能成为下一个量产热点,面向智慧出行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协同创新已成为国际大趋势,仅靠单一企业、单一产业难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与汽车行业的结合,包括汽车行业与ICT行业的结合已经成为趋势。

在商业模式方面,大家也在探索如何让自动驾驶尽快落地。对于出行服务或特殊区域的应用,可能在将来会成为乘用车或商用车竞争布局的焦点。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有机遇,有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与法规尚待健全;产业链不完整,核心技术积累不足;智能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商业模式不清晰、产业生态不健全;社会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度需要检验。

我国应充分认识到自动驾驶是一个新兴的、具有战略性的产业形态。实际上,政府也在积极地支持,包括设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谋划顶层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去年年初推出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也在加强产品应用推广与试点示范。地图与自动驾驶息息相关,我国政府也在探讨如何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商业应用的同时,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方面,中国的主要汽车企业都把发展自动驾驶列入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制定一系列技术发展路线,主流企业都有清晰的路线图在实施。很重要的一方面,自动驾驶不仅是整车企业的事,也包括新一代零部件,所以自动驾驶相关领域有大量的从业者展开了探索,包括传感器领域、自动驾驶系统开发领域、车载计算平台领域、底盘控制执行领域,国内也正在建立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体系,探索一些应用。中国的ICT企业也非常积极,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中兴、大唐等,已经有一些企业与整车厂展开合作和探索。

如何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也在探索过程中。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在产业化和应用过程中,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支撑一些技术平台的产业化。

我们也在探索建设新型产业生态,未来不会是单车的智能,会考虑融合型智能,包括V2X,车与车、车与路、车与基础设施融为一体,我们称之为发展过程中的“端管云”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这里面既有传统整车厂,也包括新型高科技公司和ICT企业,合作推动生态建立。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涉及一系列创新突破,不仅仅是产品的突破、产品的创新,也包括产业生态的创新。我们认为产业发展亟需五大基础平台:智能车载计算基础平台、智能车载终端基础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基础平台。探索研发和生产五种技术平台的产业生态会出现,我们称之为Tier 1.5级新型零部件供应商,我们现在在支撑新的产业生态的出现。

智能网联汽车有强烈的本地属性,所属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人的驾驶行为不一样,所以产品也会不一样。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进展快速。去年,我们做了全球首例“三跨”,实现了跨通信模组、跨终端、跨整车的互联互通。今年,增加信息安全验证的“四跨”活动在上海举行,从四跨的角度推行示范。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形成发展战略共识,明确顶层设计。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技术问题,不仅是跨界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运用管理。技术在不断变化,站在各个领域的角度不一样,对发展的认识也不一样。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形成发展战略共识,明确顶层设计。

第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具有本地属性,具有技术发展属性,我们希望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能够真正地在中国运用好。我们认为需要有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更好地满足中国的道路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满足联网的运行要求,当然也要满足针对这样的道路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和联网要求下,产品架构发生改变的要求,我们称之为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

第三,构建智能网联汽车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我们称之为开放自主,不是闭关锁国的自主,是针对中国复杂的场景,包括通讯设施和数据管理要求,能够支撑这样发展的技术体系。这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与过去从认识到技术要求不一样,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四,构建适应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产业链是从核心零部件、整车、商业模式到市场,跟过去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需要打造适应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第五,推进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环境。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从地图、定位、通信,包括未来的信息管理的云平台等基础设施需要完善,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支持产业的发展。

第六,加强监管,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简单的商品,还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商品,所以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安全体系。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体系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是综合系统,包括车端、通信管道以及未来云端的综合立体的信息安全体系。

第七,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和产业推广。做测试、做示范运行要付出成本、付出代价,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做底层的协同,即使是测试也要做到统筹测试,整体上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第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生态。我们需要将智能网联汽车、移动出行与社会生活服务的要素结合起来,不是单一的产品,也不是单项领域的应用,需要将若干个要素结合起来,将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融为一体。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仅是单一的产品,不仅是单一的部件,需要跨界,从产品的定义到开发到应用,与过去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需要建立新型的产业生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数据的支持,我们要为智能时代蓄积战略数字资源,建立共享和谐、绿色环保、互联高效、智能安全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

(本文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在“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现场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演讲人审阅)

猜你喜欢

智能网基础设施自动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到来
智能网联汽车为冬奥会添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仍面临三大挑战
北京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行业规模将超千亿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让小鸭子自动转身
关于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