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界观察:区块链技术征信业之变革

2019-12-24申佳媛

营销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区块模型

文/申佳媛

本文从传统征信模式与弊端出发,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积极探求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征信体系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待技术早日落地,新型征信体系早日构建。

大数据时代来临与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经济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可见“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是政府对金融领域的重要执政方针,而征信又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传统的征信模型下的信用数据维度不足、隐私保护不力等弊端暴露明显,严重影响金融业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具有“弱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保护和智能合约”等特点的区块链技术走入大众视野。本文将尝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其在征信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为技术早日落地与征信新业态发展提出看法与建议。

传统征信模型及问题

(一)我国征信行业模型

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代表的中心化模型是最基础的模型,其运作模式是业务机构按照相对单一的、标准化的形式收集数据,并主动将其提交给数据中心,待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合并处理以后再统一反馈给相关机构。比较成熟的是第三方中心化模型,以“百行”为代表,对主体消费、贷款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利用特定模型得出信用,再将数据提供给授权机构服务。而目前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一般采用累加模型处理自身业务平台数据。

(二)我国征信行业现存问题

第一,数据维度不足,评价不准确。信用数据应该是多维数据的集合,少量的数据或者单一的标准很难让评价客观准确。银行等金融机构数据来源于负债记录、法院系统等;芝麻信用则由分析蚂蚁金服用户在淘宝天猫等平台的消费与支付数据得到。每家机构所持有的数据有限,维度单一,标准不同,又彼此不共享,在此基础上的数据分析难以较为准确和全面地对用户信用情况进行评判。

第二,二次数据阻碍处理与查询。上传到中心库的数据将会被进行进行二次加工后展现,使得信息使用方难以知晓用户业务的详细情况,并结合本公司特色与需求灵活变动。而受限于大型公司的闭环模式和隐私政策,用户本人都对个人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知之甚少。同时,在数据加工之前的数据篡改带来的结果更是影响巨大。

第三,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突出。征信行业需要高标准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但我国目前征信技术架构对用户的关注较低,并未实现和重视对用户数据主权的保障,使得隐私泄露等问题频发。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征信体系的优势

区块链作为一种由不同节点共同参与的开放式账簿系统,具有“弱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保护和智能合约”等特点。它可以在技术层面实现“有效保护数据隐私的基础上有限度、可管控的数据共享与验证”。

第一,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拓展数据维度。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库,在应用时只需通过脚本编程,就可使得信用数据自动流通,并根据数据权属、隐私安全、利益需求、数据侧重等不同因素合理解决大数据来源和分配。这是对传统征信模型中各大公司独自划分标准、独自掌握数据的彼此封闭现象的创新,会极大地拓展征信数据维度,提高数据质量,使得征信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二,不可篡改,增强数据安全性。区块链记录的数据,会在各个节点记录分布,得到全网共识,篡改数据成本极高(51%的算法攻击),难度较大。同时,即使出现某个节点数据丢失或摧毁,也不会影响整体风险。这对传统中心化征信模型中自行保存数据、极易遭遇技术冲击和人为破坏以及操作不当导致数据泄露和错误等弊端,提供了极好的解决方式,较高程度确保信用数据的安全可靠,也便于监管。

第三,保护数据,保护隐私。区块链作为一种纯数学加密技术,可以实现在不暴露现实身份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公匙和私匙的技术设定,可让查询者既能查询所需数据又能不访问原始数据不侵犯隐私,对某些行业的敏感数据查询更是便捷安全。这种通过加密技术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并且赋予用户自主选择公布信息的权利,让可控的数据共享成为现实。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征信体系难点与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较为成熟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降级成本,但还未建立的成熟的运用和监管体系,也可能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我们在明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优势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并清醒地看待其不足。

(一)私匙丢失损失巨大

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密码机制,为保障主体身份信息,私匙成为个人资产持有的唯一证明,极为重要。一旦私匙丢失,就无法对原有资产操作,甚至无法为征信机构或其他机构授权。及时重新加入,也无法实现对原本数据的更新,会对用户主体造成较大的利益损失。目前已有提出的区块链钱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潜在风险。

(二)运算速度和容量影响效率和扩张

区块链技术中受制于原始设定,每笔交易记录并确认需要约10分钟,在不断扩张的市场交易数据冲击下,交易时间过长、消耗资源过多等效率问题亟待解决。

(三)无法篡改与超期失效数据矛盾

区块链技术依托于较成熟的密码学算法,环环相扣,无法篡改与删除数据,这既是优势也是弊端。依照征信业务管理条例,个人不良信用信息具有一定有效期,超过5年即应该删除。技术与法规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区块链技术的落地与应用。

(四)监管与认知阻碍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的落地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弱化了政府和监管参与,冲击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法律制度,这对人们现在中心化的生活方式具有颠覆性的影响。虽然社会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呼声和探讨,但技术与现实的摩擦,在面对大众的认知和监管部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顾虑时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谨慎观望的态度会不可避免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是产生阻碍。

如何促进区块链在征信系统的合理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信用数据爆炸式增长,加快区块链技术的落地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保持警惕,趋利避害。既要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科学结合其发展特点来促进征信业的发展,也要合理规避应用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风险,预防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一)制定技术标准

目前众多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采用“去中心化”架构,但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监管难度重重。这不仅是建立统一有序、便于监管的区块链征信体系的需要,也是促进征信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现状,降低信用风险,推动征信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宣传与教育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有悖传统征信模式的新模式,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加强知识宣传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培育。让消费者在明确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优势与不足的前提下,确保其知情权,并引导消费者接受关于财力、风险承受能力等多层次合理的评测,再做出相符合的投资行为。

(三)培养引进技术人才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快速稳健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人才。

政府需要主动搭建平台,依托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招贤纳士,以较高福利吸引优秀人才通过实验室或基地研究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应用与研究。

(四)深入研究,积极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国内外区块链业界交流,主动关注发展新趋势与新动态,深入研究技术发展和应用,并参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国际标准和协议的制定。同时,还需加大对各种应用模式的创新与探究,“胆大心细”,先谨慎地小范围试点,待市场环境与应用方案成熟后再逐步推广。

建立全面开放、高度共享、安全高效的征信体系,无疑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从理论上来说,不论是保护隐私安全,还是促进“官方征信”与“民间征信”的融合,区块链技术的自身特点为征信发展提供了新的希望。我们需积极参与,深入研究,理性看待,准确把握,谨慎应用。

猜你喜欢

区块模型
一种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本地化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不等式创新题的模型化解题探究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风光无限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