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供给侧改革下高校财务

2019-12-24李乐

营销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供给

文/李乐

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而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体现在高校中,主要的矛盾是,高校事业与高校财务之间是辩证关系:高校向更高层次迈进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有效发展,高校的资金支持和高效率的财务管理是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所带来的。

由以上可知,身为一名高校的财务工作者当务之急是想方设法提高高校在财务方面的对抗能力,将学校在财务方面的缺陷减缩在最小化,使高校财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从而引发教学质量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增强竞争力,在高校教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高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背景

在经济学领域中供给侧和需求侧两者的概念是相互对立存在的,一定限度内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也要对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进行加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从当今社会的人才组成方面来看,社会现状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结构产生不对等关系,求职市场中中低端人才过多并有饱和趋势,但是社会中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又在长期处于紧缺状态,教育资源出现供应和需求的错位;由于地域的不同,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层次各有差异,地区现有的学校的教学水平并不一定能满足求学者的需要,各种办学类型的大学在其教育教学的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不同地区具有的高质量大学数量不等,经济越发达地区数量越多,而偏远及中细西部地区只有很少或是没有。就算是在本地区教学质量数一数二的大学,和经济地区发展好的大学作对比,自身的优势也变得微不足道了,教育资源的供需不平衡和教育质量的低下造成了大量优质生源的外流。通过以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而优秀人才的产生则需要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在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提升供求质量与效率,使高等教育市场供需达到平衡状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进程。

供给侧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高校供给侧改革中最大的难题就在于高校教育质量体系的提升。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人才的供需不平等以及教育质量的不平衡只是整个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供给侧改革最需要有效制度供给。现阶段高等学校由于制度体系的缺乏,使得高校以制度体系为突破口,进行供给侧改革。而在高校的制度体系中,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高校财务领域的管理制度是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内容。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务是国家政府预算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高校财务制度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委一并出台发布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财务制度体系在整个高校的制度体系中占得地位有多重。

高校财务管理中在供给侧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内部监督控制机制不完善

高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财务体系中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然而现阶段在财务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在日常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同时在高校的财务处室中相关的专业人员匮乏。尽管在一些发展较好的高等学校中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是却由于高校仍属于事业单位,制度体制形式化,根本无法将制度和现实工作有机的融合起来,所以无法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相关的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使用

高校资金来源除了财政拨款以外,另外一大部分就是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使用关系到高校科研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更好的使用科研经费,关系到我国科研发展的水平。现阶段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利于科研工作者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科研经费并没有充分用在科技研发专项上。太多事务性的工作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也浪费了相当多的科研经费。

(三)财务信息系统不完善,财务决策风险大

高校财务系统不完善是通病,基本体现在:学校人员的财务信息只会从会计人员那里得到;网络消息闭塞,财务信息内部对接不健全。大数据技术基本未运用,得到的信息比较滞后。

在以往经济发展不迅猛的状态时高校财务信息不完善的影响并不大,但是由于供结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进行大幅度变动,若依旧按照老思维进行财务决策,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财务活动不仅不会被很好地管理,增强高校办学的效益和价值,而且将会给高校财务带来一系列影响。

(四)预算编制不完整

在高校财务中预算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预算工作做好,才能把预算渗透到财务日常工作中,可以将风险防控做得更好,掌握预算的执行进度,将资金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现阶段,高校财务虽然每年都有编制预算,但是由于预算与实际支出差额较大,大量的财政拨款不能得到更好的运用。在政府采购中,由于没有明确的预算方案,导致政府采购资金运用比较混乱,不利于经费的有效运用。

解决办法

(一)建立和完善适用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高校财务管理的顺利高效运行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在现实的财务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并且烦琐,想要高效准确的达到工作要求,为学校提供精确的财务决策,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发展的重心,高校应该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而在内部控制中高校必须重视组织人事、招生、招投标、采购、职称晋升、科研项目申报等的制度建设,同时重点做好管理控制。并且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不做表面功夫。

(二)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

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而对于高校而言,科技研发则是体现办学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研经费是整个研发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首先,科研经费的使用应该制定明确的制度,落实在每一位科研工作者身上。让其在工作岗位中真正的发挥出价值,并且可以预留一部分经费当做绩效奖励。其次,高校科研经费不能仅仅只大力投资特色专业上,导致产学研工作不能很好地发挥。要将科研经费均衡有效合理的进行分配,从而达到强者更强,弱者也强。最后,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划分。不同的项目作出不同的安排,可以精细化的项目作出精细化预算,无法精细化的按照其实际情况来进行分配,使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技研发上,为强壮祖国作出贡献。

(三)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减小财务风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主动适应新变化,改变获取信息的单一状态,充分利用财务内部系统软件,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系统以及与校内其他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信息对接,升级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在质量和效率方面对财务信息进行完善,改善高校供给结构,给高校的价值增值输送更多动能;进一步通过财务管理提供的准确及时信息,让高校管理人员发现在学校运行中的不足,促进高校发展的进一步优化组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培养高校财务人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大数据平台,获取更多更有用的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信息,对实现高校价值最大化服务,为供给侧改革服务。

(四)加强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建设是整个高校建设中的短板,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中,预算管理又是短板,故而对预算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要建设全面预算体系,预算制定合理,才能保障后续工作的进行。现阶段高校的资金流量较大,若果将这些大量的资金流量进行合理的运用,预算的事先制定以及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将资金投入到需要的地方中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预算编制阶段,中期预算编制、绩效预算编制、零基预算编制、精细预算编制等是短板;在预算执行阶段,如果上述预算编制滞后,预算的执行情况是短板;在最后的考核阶段,绩效的考核是短板。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校需要适应时代的进程来进行供给侧方面的改革,从而使高等教育迈上更高的台阶。在此次改革中高校财务体制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校想要发展的好,财务决策必不可少。所以,要以制度建设为改革的突破点,以落实制度的执行情况为出发点,全面进行高校财务改革。废除前期制定的无关紧要的制度,推进高校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有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供给
川东北地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