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调查分析△

2019-12-24王浩尚兴朴李鹏英秦义杰郭兰萍曾燕王继永

中国现代中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柴胡中药材京津冀

王浩,尚兴朴,李鹏英,秦义杰,郭兰萍,曾燕*,王继永*

1.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2.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常见种植品种达200多种,多数药材品种种植套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1]。中药生态种植是指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中药材栽培模式,不仅符合环境友好的要求,也提升了中药材品质[2]。课题组通过文献分析、政府规划分析、实地走访调研等方法,收集汇总京津冀地区重点中药材生产企业、品种及产业现状,并进行信息数据分析,为京津冀地区转变中药农业发展方式、突破传统中药材种植瓶颈、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提供建议。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京津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等11个地级市。位于东经113°04′~119°53′,北纬36°01′~42°37′。京津冀地处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西邻黄土高原,东临渤海,区域内西部为太行山脉、北部为张北高原和燕山山脉,其余为海河平原,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要素齐全,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湖泊、洼淀、海洋等均具备。

1.2 气候条件

京津冀地处中纬度,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水热同期,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间2400~3100 h,年平均气温7.5~13.7 ℃,日均温≥10 ℃,积温1600~4650 ℃,年降水量350~815 mm[3]。

2 中药材生态种植调查

2.1 调查内容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主要栽培品种及面积;中药材生态种植品种、面积、经营主体、技术模式;中药材生态种植区域、模式、综合效益等。

2.2 调查方法

2.2.1 查阅文献 通过查阅《中国中药资源》《中国道地药材》《常用中药材用法用量》、互联网资料等,统计相关信息。

2.2.2 咨询问卷 设计中药材生态种植品种、面积、经济效益等问卷,对行业专家、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问卷调研,收集信息后统计分析。

2.2.3 实地踏查 根据京津冀各区域特点,选择城区、城郊、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区域的代表性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对各基地生态种植品种、模式、面积等进行考察,收集调研照片和数据。

3 调查结果

3.1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种植行业现状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野生中药材资源150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部及西部山区,主要蕴藏在河北地区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保定等地,约占总蕴藏量的80%;栽培品种200种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丘陵及平原地区,栽培面积由2010年的66 666.67 hm2左右增长至2017年的160 000 hm2左右,见图1。京津冀地区主要道地药材包括热河黄芩、邢州枣仁、连翘、北柴胡、西陵知母、金莲花、北苍术、北板蓝根、祁花粉、祁白芷、祁山药等;主要大宗栽培药材包括黄芩、金银花、枸杞、山药、知母、板蓝根、酸枣、穿山龙、栝楼、丹参等。

图1 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中药材栽培面积变化

3.2 京津冀地区生态种植品种

通过对本地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专家等进行问卷调研、查询到本地区主要中药材生态栽培的品种、模式及面积,详见表1。

总体看来,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以黄芩、柴胡、连翘、金莲花、酸枣仁等道地药材为主,多种特色生态种植品种为辅的基本格局。

3.3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主要模式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形成了城郊及旅游区、西北部山区、中南部丘陵地区三大中药材生态栽培板块,区域模式特色初步显现。城市郊区、旅游区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以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为主,综合采用废弃物循环模式、间作、套种、水土保护等生态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并开发了一些围绕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例如黄芩茶、黄芩鸡、金莲花茶、牡丹籽油等,该模式在京津冀地区部分贫困山区具有开发潜力;西北部山区,中药材生态种植以立体种植模式为主,通过多品种药材或与果树套种、轮作、拟境栽培技术等进行中药材生产,如药-果间作模式、药-林间作模式、药-粮轮作、药-药间作等;中南部丘陵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以野生抚育模式为主,辅以集雨节水栽培模式、种养殖结合模式、土壤微生态修复模式等进行中药材生产。

表1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主要品种信息

3.4 投入产出与综合效益分析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下,大多数品种为多年生品种,生产周期长,前期技术投入为主,后期人工及管理成本为主,主要生态种植品种的投入产出情况,详见表2。

表2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下主要品种投入产出情况 元/hm2

实行中药生态种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应用混合种养殖模式可连年采收,不占用农田,节省了大量除草、防虫等施用品,省工、易管理,减少了栽培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具有长远的生态效益;生态种植不仅在提高药材质量上有一定作用,更因为减少或消除了农药的施用,更多消费者所接受,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3.5 以立体种植模式为例评价生态种植模式的核心技术机理

草乌-玉米、柴胡-玉米等间套种生态种植技术形成的核心机理从生态学原理来分析,首先其应用了良好的生态位原理,玉米为阳生植物,柴胡、草乌为阴生植物。玉米的地上部分处于间套作系统的上面,玉米的根系分布深,处于间套作系统的下层,而草乌、柴胡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均处于地面附近,以此实现各层次空间生态位光、气、热、肥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应用了互惠共生原理,玉米与草乌、柴胡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属于共生互利关系,玉米的地上部分为草乌、柴胡提供了遮荫,收获后的秸秆还田,为草乌、柴胡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并且诱集了蚜虫,阻止了杂草的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后应用了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与协同进化原理,玉米属于禾本科菌根植物,根系活化了土壤,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非毛管空隙增加,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次生潜育化消除,为草乌、柴胡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根际环境。另外玉米的秸秆还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环境更适宜草乌、柴胡的生长,草乌、柴胡更高产。

从经济学原理分析,玉米间套作对草乌、柴胡田的杂草和病虫害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减少了劳动成本。草乌、柴胡田间套种玉米后,为草乌及柴胡营造了事宜的生长条件,能促进草乌和柴胡增产。同时玉米也产出了可观的收益,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从工程学原理分析,草乌-玉米、柴胡-玉米的套种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层次结构理论,用高杆作物玉米与草乌、柴胡间套作,将草乌、柴胡的栽培环境层次进行了提高,更接近草乌、柴胡的野生立地环境,利于草乌、柴胡的存活和产量提升;同时应用了生态农业工程的自然调控原理。利用玉米地上部分的遮阴和地下部分的根际作用,使得草乌、柴胡生长环境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微生物等环境因子得到调控,营造了草乌、柴胡野生资源生长环境,利于其品质的形成。

3.6 京津冀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生产主体

根据统计,京津冀地区主要从事中药材栽培的企业有2300余家,其中从事中药材生态种植的企业较少,初步估计不足总数的10%。多数企业还处于粗放管理阶段,对科技栽培、品牌塑造能力不强。家庭农场、合作社是京津冀地区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新模式的主力军,但是总体层次不高,发展不均衡,多数基地规模小、管理松散。大型龙头企业示范性弱,没有很好地带动周边农户学习或加入到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新模式中,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充分展现。

京津冀地区乃至我国中药材生态种植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科学统一的技术规范,目前仅有部分品种有无公害种植标准或规范,尚无生态种植标准;同时,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种植基础设施较差,实际示范推广存在诸多困难;国务院《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发布了15家在京单位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北省旅游发展委也于今年发布了第一批河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及创建、培育单位名单,充分说明了中药材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得到了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和地区政府持续推动中药材生态种植栽培发展,但缺乏完整的中药材生态种植考评制度体系。

4 小结

4.1 京津冀地区基本形成生态种植特色区域

京津冀地区以黄芩、连翘、金银花、金莲花、酸枣仁等道地药材品种为主,形成了城郊、旅游区中药材生态观光模式、西北部山区立体种养殖结合模式、中南部丘陵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模式,三大中药材生态栽培特色区域。京津冀地区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是一项新兴产业,在本地区水土资源日益紧缺、社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危机频发的背景下更是有着深远意义,发展京津冀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符合我国宏观产业政策,更是促进贯彻落实关于京津冀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必然选择[4]。

4.2 借助精准扶贫,建设农村田园生态体系

对于具有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发潜力的京津冀贫困地区,依托精准扶贫项目,通过中药材生态种植,探索中药材生态种植观光旅游产业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5];加强农村地区秸秆、废料、牲畜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开发,使其应用在中药生态种植的绿色防治杂草、绿色农家肥等技术环节,解决贫困农村地区秸秆焚烧、人畜排泄物问题,改善农村空气环境质量,使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观。通过中药材生态种植,一方面美化了贫困地区农村面貌,解决了农村地区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问题,很好地建设了贫困地区农村生态田园系统;另一方面,还为贫困地区带来了中药材销售、旅游观光等收入,助力京津冀地区精准扶贫[6]。

4.3 发挥京津企业资金、科研优势,不断提升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水平

北京、天津中医药老字号,名中医及大型中医药企业众多,具有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底蕴和科研资金、人力资源优势。京津冀地区政府应当引导有关企业,协同合作,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要围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保育三方面进行发展,重点研究资源减量使用和循环使用技术,关注土壤污染治理、土壤肥力提升等基础技术研究[7]。同时还应当加强中药材加工、贮运、销售等各服务技术的发展,培养中药材生态种植行业人才。

4.4 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制度体系及行业标准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是破解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面临的难题,引导中药材种植生态化发展的关键。应当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服务体系方面构建和完善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制度体系。其一,形成中药种植业生态补偿和环境污染追责和惩罚机制,逐步营造中药种植经营主体主动寻求生态化发展的风气;其二,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考评,将中药材种植生态化发展内容引入相关部门考评中,引导相关部门促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的趋向于标准;其三,建立全方位的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服务体系,推动供应链体系和终端建设,着力构建风险分散保障体系和中药生态种植资金贷款服务体系。

中药材生态种植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现代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当推重前端中药材生态种植标准的建立,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加工、流通等整个产业链从农药、废料等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种植方式方法到生态环境要求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指导,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标准体系。

4.5 建立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区

结合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现状,加强药材生态种植龙头企业典型模式和技术示范,选择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优势区域,总结推广发展经验,以项目建设为手段,以发展制度体制改革为推动,以技术研究和创新为保障,构建特色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体系和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区,最终实现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柴胡中药材京津冀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柴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柴胡种间序列差异及其遗传分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