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探讨

2019-12-23程澄

丝路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育途径社会教育教育功能

程澄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愈发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文化的建设。而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机构,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所以利用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从当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而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博物馆社会教育途径比较闭锁,不利于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优势。针对此,本文在详细阐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起源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博物馆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扩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教育功能;教育途径

博物馆内收藏着中华五千年的珍贵历史文物,记录了中华民族发展的人文历史、民族艺术、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轨迹,在向社会民众传播民族文化历史知识的同时,还承载着爱国主义、艺术审美、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因此,博物馆是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弘扬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能够丰富并提升社会民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涵养。近些年来,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不仅局限于收藏、陈列、展览历史文物,而是更多地关注博物馆文化传播、为公众服务的功能。然而实际情况是,国内很多博物馆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上都遇到了“瓶颈”,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未发挥其实际的价值。对此,本人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及相关资料,对如何有效拓展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起源与现状

博物馆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功能的起源,最早也可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1869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题的科技博物馆,开创了博物馆公民科学素养培育的先河。1984年,美国博物馆界名著《新世纪的博物馆》对博物馆的教育意义有如下描述:“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我国最早筹备的第一座公立博物馆是中国历史博物馆,1912年7月9日成立筹备处,直至1951年5月,才成立群众工作部(简称群工部),有了讲解员;同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質及发展方向的意见》中提出“博物馆的任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味着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正式起步。1966年,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在形式、内容、手段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全面发展起来。《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总之,经过多年的发展,博物馆从最原始的单一的“收藏”,发展到“陈列”“研究”,再到“教育基地、信息化整合与新媒介介入、文化窗口和休闲娱乐”等,其功能不断得到拓展。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特点

从博物馆的建设目的与作用而言,目前博物馆社会教育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即大众性、生动性和全面性。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大众性,是指博物馆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不限制任何群体,每个公众都可以进入博物馆进行学习,参观展品。没有门槛,所以不会因为参观人员的学历、性别、层次等因素产生差别待遇,真正地实现了社会无差别服务,有助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生动性,是指博物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所展出的展品进行生动、全面的展示,部分展品配上生动的动画或者影像资料,能够给参观者直观的展示,便于参观者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而全面性,则是指博物馆内收藏的展品,覆盖面广,不是围绕着单一主题,而是被精心地分成多个主题,能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文化体系,参观者在一次参观过程中,就能够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一)媒介手段多样化

随着博物馆管理方法的不断改善,过去仅仅以文物展示为教育手段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具有创新性与多样化的教育手段,这使得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功能的扩展十分必要。目前博物馆在展示形态上,借助不同的媒介手段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以多样化的展览形式满足参观人群的需求。另外,多样化的媒介手段也是对历史文化的重构与再现,可以实现新时代的教育意义,这利于有效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水平。

(二)丰富博物馆教育活动

从当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内容而言,博物馆教育内容相对比较传统化与单一化,但若是能够对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进行拓展,可以丰富馆内的教育活动形式,为观赏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且在制定教育目标后,相关人员可以将其与博物馆内的展品相结合,制定出独一无二的活动主题,拓展教育内容。这种情况下不仅充分利用了展品,也起到了丰富馆内的教育活动的作用。

(三)从实践中学习

博物馆是历史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实践地点,在拓展社会教育功能后,馆内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情景演绎以及现场互动的方式吸引参观人员。为了开展拓展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对不同群体所需的实践领域进行研究,让群众从实践过程学到知识。

四、博物馆社会教育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有形式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为载体,与我们平时开展的经典历史故事、红色革命、自然科技探索等传播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博物馆作为一个历史、社会、自然、科技的知识宝库,承担着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等方面教育的重要职责。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国内博物馆缺乏清晰的认识,在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上过多重视形式感,很难达到实施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博物馆应与学校积极互动配合,开展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探索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秉承“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时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博物馆与学校教育资源的脱离

相比国外博物馆,当前学校教育大多局限于课堂上,博物馆夜间闭馆后也没有安排其他形式的活动。很多学校利用博物馆进行教育时,多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博物馆的一些展品,并由教师结合个人所学,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完成后,则会安排学生返回学校,或者按教师要求写作作文与日记,教育方式过于模板化。而国外的博物馆在晚上会组织一些教育主题活动,如研讨会、播放电影录像等,既丰富了人们的晚间生活,又能让大众受到文化的熏陶。近些年,国内博物馆也逐渐认识到馆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二者合作形式有些单一,博物馆主导设计教育活动,学生被动接受,活动形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度挖掘,影响了合作教育的质量。

(三)缺乏对受众人群的研究与了解

据教育学专家学者研究,教育成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对象接纳吸收了多少,因此,博物馆一定要充分了解受众人群的综合素质、文化诉求、精神需要等各个方面,在设计安排教育活动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不同的受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陈列展览,陈列展览的格局、展示牌、讲解员的解说词的专业性很强,但受众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对专业性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因此,在博物馆继续保持专业性的基础上,也要服务于其他不同文化层次和年龄的受众,否则就丧失了社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缺乏紧密性

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离不开与学校的合作,而目前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并没有形成长期的有效机制,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主要以学校为主导方,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依赖学校教师,然而学校教育事务就已经占用了老师的大部分时间,再加上其缺少对博物馆情况和知识的了解,所以设计的教育活动和计划都难以充分体现博物馆的文化精髓,其教育程度也达不到应有水平。而在以博物馆为主导方的教育活动中,则只是单方面对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很难满足学校的教育要求,导致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目的无法实现。

(五)教育活动缺乏互动性

虽然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大多都缺乏双向的交互性,大部分展览活动的方式都是一方说,另一方听,参观人群都是机械式地跟着听和看,缺乏有效的互动性。同时,所设置的教育内容缺少渐进式的梯度,甚至很多活动与博物馆的联系并不是很大,导致参观人群没有接收到系统的教育,而只是一些支离的、片面的知识。

五、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思考

(一)办好陈列展览 改善博物館环境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要想搞好此项工作,首先应打破博物馆事业原本概念范围的束缚。应将博物馆作为社会大学来认识,创造新的方式去重新建构。在展示方面,应用不同类别的资料和适应不同知识层次的展示形式去满足各种观众的需求。建立与各种各样观众层的社会关系,逐步取得博物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教育上的重要地位。在陈列内容上,要有精品意识,要突出地方特色,突出办馆主题,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的完美结合。要立足馆藏文物的研究,寻找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陈列选题要体现新角度、新成果,变中取胜,以特色为优势,以优势促发展。在展示功能上要更进一步研究现代观众的新视觉。要充分利用实物的效果,运用生动而巧妙的现代感的设计去制造情境和气氛,使观众在闪烁着智慧和奇妙的知识境界里得到新的心灵状态。就如同学生也参与学校教学一样,博物馆应成为各种知识层次的普通观众的社会大学,而不应只成为少数研究者的象牙塔,应成为观众享受艺术的殿堂,让观众在博物馆里获取他们的兴趣和知识需求,博物馆又从观众的反馈中去了解和研究,从而进一步改善博物馆教育。观众参与应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和达到教育目的的理想方法。

(二)弱化博物馆的专业性教育,加强社会思想品德教育

观众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对象,研究观众需求,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弱化博物馆的专业性教育,促进博物馆与观众的多元互动,加强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主流趋势。

首先,进一步完善、创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服务社会教育。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社会教育,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要敢于突破传统,注重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贴近群众生活,吸引观众眼球。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陈列展览要利用好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三维动画等技术,让历史文物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其次,博物馆讲解模式要多样化发展。原有的讲解模式就是讲解员自己讲,观众自己看、自己听,缺少互动交流,教育意义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博物馆应当尝试探索多样化的讲解模式,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用有针对性的讲解方式,这样才能深入观众内心,激发共鸣,收到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

最后,还可以将博物馆作为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到博物馆担任志愿者,让学生在这里进行调查研究,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对于教育培养意义重大。

(三)开展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新模式,馆校合作与馆馆联合

陈列展览、参观讲解这样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丧失其吸引力,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也在慢慢缩小。因而,博物馆要尽快寻求适合现代化需要的发展之路,积极开展多元化的社会教育新模式,走出封闭的场馆,走进学校,走近社会大众的身边,让博物馆变得鲜活起来,进而带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迈上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一是加强馆校共建工作。随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逐渐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认可,博物馆作为校园教育的补充,与校园课堂教育活动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起来。首先,政府要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规划中,协调教育部门制定出馆校合作制度;其次,博物馆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教育活动,同时为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服务计划;结合特定的节假日、纪念日,如抗日战争纪念日、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等开展不同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博物馆为学校老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和素材,如历史图片、影像资料、手册模型等,丰富教师的课堂内容与形式。

二是加强馆馆协作。博物馆的发展也要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律,加强对外宣传与合作,在合作中寻找机会,在竞争中突破发展。通过联合办展,可以加强彼此间信息的沟通与共享,提高展览效率和知名度,进而获取更为可观的经济收益;与旅游机构合作,将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规划中,既能提升旅游路线的文化内涵,又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四)提高博物馆服务质量 丰富博物馆服务内容

社会公众来到博物馆有观赏、学习的需求,有挑战新体验的需求,有参与演示的需求,有社交和互动的需求,甚至有利用博物馆的舒适安谧的环境获得休憩的需求。所有的需求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教育需求。对于社会公众的这些需求,博物馆不可忽视或回避,而应当加以满足,树立“观众第一”的信念,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均要考虑方便各类参观者,尽力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1.讲解服务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对一个“静”的展览“活化”和再创造。讲解员作为连接展览与观众的桥梁,要通过讲解使观众不仅了解展览的基本内容,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得到精神上美的享受。对于不同观众对讲解的不同需求,讲解员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满足。

2.设施服务

在设施建设上,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展出环境,功能齐全、实用舒适的展厅,使参观者有良好的视觉感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欧美博物馆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服务周到,在馆内设有艺术信息室、听觉指南、定位剧场、成人创作室、少儿活动室。

(五)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社会教育 扩展博物馆宣传渠道

在博物馆宣传教育中,新闻媒体可谓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新闻媒体的受众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对于博物馆而言,增强博物馆跟新闻媒体之间的交流,借助新闻媒体平台,开展社会教育宣传,能够增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传统的新闻媒体中,有报纸、杂志等,另外,电视台与博物馆的合作也能为博物馆新形象的打造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电视媒体与博物馆联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现在,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还要最大限度地汇集网络资源和网络通信软件来进行社会教育宣传。例如,“5.18 国际博物馆日”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该活动的开展,加强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将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扩大,有利于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博物馆在大众中的心理地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注重社会主义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教育功能。为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借助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优势,可促进当代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在实际进行博物馆社会主义功能扩展时,需要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及需求,制定合理的博物馆社会功能完善渠道,并不断创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使博物馆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的教育力量支撑。

参考文献

[1]何伟.何轩.拓展高校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途径[J].博物馆学文集,2011:16—18.

[2]孙宏.浅谈提升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方法与途径[J].黑龙江史志,2016(2):82—89.

[3]郝蓬勃.传播历史文化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J].中华辞赋,2018(7):67—68.

[4]孙敏捷.行业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2017:16—18.

[5]多杰加.浅谈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9):82—89.

[6]高瑞霞.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山西青年,2018(16):67—68.

[7]张慧娟.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及相关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2016(7):53—58.

[8]王瑛.博物館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功能浅论[J].青春岁月,2018(11):62—65.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社会教育教育功能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