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能力本位”教学探究

2019-12-23杨旭超

计算机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能力本位能力培养

摘  要: “能力本位”的教学,目的是实现理论向技术、向实践转化的能力教育。要树立“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教学理念,强调“实践教学”对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基础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准则,以够用为尺度”,增加课程体系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进行情境化教学,支持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自由探索。使教学在能力培养上寻求突破,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能力本位”教学。

关键词: 能力本位; 能力培养; 教学; 实践教学; 情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9)12-85-03

Research on “competency base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Xuchao

(Zhejiang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conom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competency based" teaching is to realize a kind of ability education, which comes from theory to technology and to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ability training based" and emphasize the key rol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ability train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should be "takes practicality as the criterion and sufficiency as the yardstick", to increase the practica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tools such as computers and networks to carry out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support learners'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free exploration, so as to make the teaching seek a breakthrough in ability training, and truly realize the "competency base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competency based;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0 引言

“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的教學模式代表了当代国际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趋势[4]。

以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NTF为例,即为一种“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其分析从就业环境对职业工作期望的角度,把从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态度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把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目标,并以此进行课程设计[4]。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在不断地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思路,同时在国际先进理念的影响下,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和“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模式[1]。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广泛开展了关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并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构建起与“能力本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经过对“能力本位”理念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亦制定了相应的“能力本位”考核评价标准,明确了“怎样培养人”的课改思路。

但课程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新教学理念,使得教学符合教育规律。

1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做指导,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

1.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者是从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学习的,认知主义者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并不在于教师的“教”上,而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被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认知”的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能力本位”教学的启示:

⑴ 教师不应把学习只看作是学生对外部刺激被动作出的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知识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⑵ 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内因出发,把学生学习时的内部心理过程与认知规律作为研究和处理的依据,辅助以外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来进行教学;

⑶ 学生学习是对于知识的“加工和认知”,也是实践的过程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鼓励和引导,教师的角色应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以及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参与者。

教师的作用还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与资料,适时提出问题,纠正错误,启发思维,指引解决问题的线索,把握教学进程等。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

建构主义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视为是学习的四大要素[5]。

建构主义理论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即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主动地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识[5]。

具体到对能力本位教学的指导上,有以下要求:

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简单的记忆学习为有目的的发现、变乏味的学习为有趣的探索和意义建构;变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交互性教学”和“协作式学习”;

教师既在教学中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主张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活动和会话交流而建构意义;

⑵ 教学不再是“灌输”知识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教学的手段与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对知识进行尝试与探索的认知工具。

2 “以能力为本位”,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

2.1 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觀念

首先应转换教师角色,变以往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为“以能力培养为基础” 的新的教学模式。

2.2 基础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准则,以够用为尺度” [2]

本着面向未来的精神,打破传统知识体系结构,基础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准则,以够用为尺度”,相对地淡化或减少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增加课程体系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教学力争从培养能力的角度上寻求突破。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2.3 改革教学

改教案为“能力本位”的教学设计;改单一讲授为有效讲授,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元化活动相结合;改统一要求为多层要求;改单一训练为多样化的训练;改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料”。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这意味着注重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而非侧重于“教”。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这个成果是多角度的、多方面的,因而,理解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学习效果必将更好。

2.4 改变课堂

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营地,而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书院,而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学模式化的车间,而是学与教智慧充分发展的场所;

课堂上,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探究型学习法、发现型学习法等;营造一个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积极互动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2.5 课程内容模块的能力培养方案设计

在教材上,全面考虑学生的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生活化、要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力求站在能力本位的高度处理教材。有机构建不同层次上的课程内容模块的能力培养方案[2]。

2.6 保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强调“实践教学”对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贯彻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调研、探究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供环境。

2.7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

用“能力本位、素质同步”指导教学,在实行能力教育的同时,又要兼顾培养学生具有团队与市场意识、创新与安心于基层的奉献精神,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下大力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潜能。将职业品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的活动中去。

2.8 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认知工具作用,进一步深化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3 “能力本位”教学质量观

⑴ 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和技巧”,是实现“能力本位”课堂教学的基础。好的艺术品必然经过精心的雕琢,好的课堂教学需要经过精心的教材处理。

⑵ 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是贯彻“能力本位”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⑶ 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分散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⑷ 多媒体课件应该成为“能力本位”教学的利器,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⑸ 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不是从实践教学回到课堂上来,而是还原事物的本质规律,要模拟仿真,要虚拟场景,课件要充分运用情景化教学,这是多媒体技术在“能力本位”教学中的最有价值的应用。

⑹ 多媒体课件要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另外一种教学形式或手段。教育性是多媒体课件的真正内涵,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设计多媒体课件。

⑺ 必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从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学习,“教”是学习的外部因素,“学”才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参与,加强实践教学。营造学生充分参与的互动的课堂氛围。避免单纯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

4 结束语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强调“实践教学”对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基础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准则,以够用为尺度”,增加课程体系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可使得教学从培养能力的角度上取得突破。但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不同的阶段,对教学都有不同的要求。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研究教育心理学原理,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特性,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呈现教学,使“能力本位”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 陈丽能,胡玲敏,聂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9月

[3] 白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2007.3:64-65

[4] 陈丽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5.2.

[5] 杨旭超.网络教学的情境构建与策略研究.计算机时代[J]. 2013.12:60-61

猜你喜欢

情境化教学能力本位能力培养
幼儿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
情境化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