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U校园”平台的大学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校本研究

2019-12-23王永志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

【摘要】受限于若干因素,笔者所在高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发展。在产出导向法和混合式教学理念引领下,通过引入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笔者对本校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

【作者简介】王永志(1974.03-),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我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笔者所在的大学是一所省属师范类高等学校,我校大学外语教学部承担着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1. 学校听力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目前我校共有语音教室20余间,其中绝大多数语音教室设备陈旧破损严重。早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需求。在听力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非常困难。此外,由于教室数量有限只能保证每名学生每两周上一次听力课。两周一次的听音频率,是无法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语音输入的。

2. 学生听力基础比较薄弱。我校高考招生生源对象以辽宁省考生为主。由于生源情况不一致,导致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目前我省高考英语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这就导致学生完全忽略了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足、语法功底薄弱、文化背景陌生等一些问题,很多学生都对发音识别不清,对单词语义反应较慢,对句义连贯性顾此失彼。

3. 教师听力教学手段单一。受限于客观因素,我校大学外语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也就是首先由教师进行课程的导入,然后播放相关的听力材料,最后由教师讲解答案。但是,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没有机会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建构,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

二、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1. 产出导向法。“产出导向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以输出驱动与输入促成假设为指导,课堂教学突出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应用紧密结合,有机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 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核心内容。其教学理念主要由“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所构成;其教学假设则包括了“输入促成假设”“输出驱动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其教学流程则包括三个核心阶段,既为驱动、促成和评价。

近年来,外语教学界对POA理论的实践不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教学实践,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杨洁对产出导向法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课外自主听力口语教学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李莹以沈阳城市学院为例,探索了基于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产出导向法”教学的核心流程以真实交际场景激发学习需求,形成驱动;以针对性学习构建必要的知识体系,实现促成;以学习后的即时评价检测、反馈学习效果,完成评价。

2. 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就是指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兴的在线教学模式的优势集合为一体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何克抗教授曾经对混合式教学做出了这样的解读“Blending Learning (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引导、启发、监控学习;学习者成为学习主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决定学习方法与学习进度,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深度。

三、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U校园是有外研在线与外研社联合打造并于2017年9月发布的智慧教学云平台。U校园采用基于数据的设计,持续不断地分析教学活动和内容数据,提供高效率的教学管理。一站式解决了教、学、测、评等多方需求,展示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智慧外语教学,助推我国高校外语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笔者所在高校在2018年5月正式引入了U校园智慧学习云平台。笔者对不同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验证了基于U校园平台的大学英语听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促进作用。

1.研究假设。基于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大学英语听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促进作用。

2.研究对象。笔者在2018级新生中选取了四个普通类教学班共计12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有着基本相同的英语学习经历,在新生英语分级测试中的听力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其中的实验班有60名学生,采用的基于U校园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班有63名学生,采用的是传统听力课堂教学模式。

3.对比样本。本次研究以入学英语分级测试的听力部分作为前测,并以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听力部分作为后测。两次测试均采用了机考形式,两次测试的试题均在同一题库中随机产生,保证了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4.研究过程。本研究从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持续进行了一个学期。在研究开始之前,所有学生都根据其听力成绩进行了平均分班,确保实验对象的一致性。在入学英语测试中,笔者采集了他们的听力成绩作为前测数据,留作对比研究使用。

在研究过程当中,对实验班,笔者依据“产出导向法”原则,首先设计目标驱动,激发学习动机。在线上学习中,实验班学生依托U校园完成学习任务。回到课堂上,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进行即时评价。在对照班上,笔者采用的传统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先听音做题,再对照答案讲解,在课堂上完成全部教学环节。在对比研究结束之后,笔者采集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听力部分的成绩(后测成绩),并与其在新生入学分级测试的听力成绩(前测成绩)进行对比,并使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5.数据分析。本研究参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分值比例,分别采集了实验班与对照班两次测试的成绩,运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来测试两组实验数据的相关变量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是否显著。

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的解读,我们看到实验班的听力成绩均值为20.76,而对照班为19.78。两组数据听力成绩的提高幅度分别是2.23和1.23,同时实验班的标准差从2.143降为1.291,这说明实验班的听力能力整体有所提高。

通过对前测与后测的均值方程的L检验和均值方程的他检验的数据分析(t=-4.667, df=120, p<0.05),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班,这也验证了了对比研究的假设。

四、实证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基于U校园平台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大学英语听力能力的有效性。

针对我们学校现状,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改进我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具有实际意义。U校园平台的推广使用,一定程度缓解了我校语音教室数量有限的实际困难。再者,U校园平台的引入,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色彩,从而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

当然,由于研究时间有限,笔者还未能充分发掘出U校园平台的所有功能和潜力。另外,由于研究样本数量有限,所以研究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我校大學英语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2]杨洁,倪筱菊.产出导入法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课外自主听力口语教学实践与研究[J].英语广场,2019(4):112-113.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